第A5版:文旅

文化名家齐聚 让你“看见”不一样的山西

  “山西恢弘的文化值得深层探讨,有机会一定去山西!”“感谢主办方,让我们更加了解山西。”“希望这个系列讲座能一直举办下去,带我们一起看见山西”……1月13日,第五届山西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云上文博会)系列活动之“文化名家会客厅”迎来收官之作,考古专家、山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吉琨璋以“看见山西:晋文化的辐射”为题,带大家了解晋文化的历史和发展脉络。据统计,从1月2日首播至今,“文化名家会客厅”共推送6期线上云讲座,总观看量达191044人次,总点赞数高达58万,成为本次山西云上文博会的一大亮点。

古今对照,彰显山西文化的力量

  本次“文化名家会客厅”的主题为“文化的力量:看见山西”。之所以选择这样的主题,是因为山西历史悠久,文化资源深厚,在各种丰富的历史遗存里,留存有无数山西智慧、山西力量,因此主办方希望通过文化名家会客厅,让人们“看见”一个文化元素立体呈现的山西。
  本次活动邀请6位在全国有影响的专家进行线上讲座,以各自不同的空间和文化视角,分列主题,对山西文化资源进行分析观照,探讨如何更好、更深、更有效地发掘当下有利于彰显山西文化的优质要素,助力山西文化事业高质量发展。
  其中,外省来晋专家代表有:云冈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杭侃,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山西陶寺考古领队高江涛;本省出晋专家代表有:江苏理工学院教授、传统壁画研究所所长王岩松,深圳博物馆副馆长、研究员郭学雷;本土专家代表有:山西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副院长陈小三,山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吉琨璋。
  从山西的石窟、壁画,再到陶瓷、青铜器,不同的主题,彰显出山西不同的文化特质。观众跟着专家的步伐,古今对照,回望现实,通过每一场讲座,在润物细无声之间看见山西,发现山西。

了解山西,自豪感油然而生

  提起山西,总会被称为表里山河、华夏文明的核心区域……山西悠久的历史和文化遗存,到底好在哪里呢?
  1月2日,云冈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杭侃以“看见山西:石窟的伟岸精神”为题,拉开“文化名家会客厅”讲座的序幕。杭侃教授旁征博引,图文并茂,围绕山西的云冈石窟、天龙山石窟、金灯寺石窟等山西文化遗产中的经典部分,探讨云冈模式、天龙山样式的广泛影响,展示了这些经典石窟所具有的创造力,同时对石窟守护人致敬,进一步阐释凝聚在这些文化遗产中的经典性、创造性及情感价值。
  1月5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山西陶寺考古领队高江涛亮相第二场讲座,以“看见山西:最早的中国图景”为题,讲述了陶寺遗址考古发掘、研究的最新成果和特色,为公众呈现上“最早中国”的盛景,揭示陶寺的早期“中国”,具有海纳百川、务实创新、传承发展的特质正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精神标识。
  1月7日,江苏理工学院教授、传统壁画研究所所长王岩松带来的讲座名为“看见山西:壁画的世界长度”。他不仅介绍山西古代壁画在发展历程中的深度、高度、广度和长度,也介绍了中国现存古代壁画现状、流失海外情况,以亲身实践总结山西民间壁画系统的绘制基本方式和艺术生产模式,重点展示了壁画临摹复制的类型方法、媒介、材料与传承传播等。
  1月9日,深圳博物馆副馆长、研究馆员,中国古陶瓷学会理事,广东省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郭学雷,以“看见山西:陶瓷的三晋维度”为题,带观众走进了一个琳琅满目、异彩纷呈的山西古陶瓷世界。在两个多小时的讲座中,郭学雷分十个部分,介绍并展示了从北朝到明清之际,山西陶瓷和各窑口的制作工艺、文化特色以及开创性贡献,让观众真切感受到山西古代陶瓷的非凡成就和在中国陶瓷史上的显著地位。
  1月11日,山西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副院长、青铜器专家陈小三教授,以“看见山西:青铜器的张力”为题,用复合的视角,解读山西在古中国青铜时代的辉煌和文明积淀,以及其所承载的造型意识、装饰观念和审美内涵,揭示出晋系青铜器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的器物张力、精神张力、地理空间张力。
  本次讲座的最后一场,就是由吉琨璋研究员以“看见山西:晋文化的辐射”为题,讲述晋文化的孕育、形成的过程,及向外的辐射和影响。不少网友表示:“跟着主播一起探寻山西文明,太过瘾了!”

未来,线上讲座或成常态

  随着本次讲座的深入,越来越多的人对“看见山西”充满了期待,该讲座的系列直播回放,也成为大家追捧的对象。本次讲座,得到了众多专家、学者,以及文博文旅部门的认可。在他们看来,山西从来不缺宣传的元素,但怎样宣传、宣传的方式和内容更为重要,而通过六场讲座,能让大家较为系统地了解山西,认知山西。不少网友也纷纷留言,“为此次云上文博会点赞,这是看到的最好的文化会客厅”“希望日后还能听到这样的高质量的讲座”“这个系列的讲座能不能持续办下去,让更多人看见山西”……
  针对大家的热情提议,主办方表示,该系列讲座将会持续举办下去,把更多的文化成果输送到千家万户,成为山西的一张“文化名片”。

本报记者余嫱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3-01-12期

  • 第2023-01-10期

  • 第2023-01-05期

  • 第2022-12-29期

  • 第2022-12-27期

  • 第2022-12-22期

  • 第2022-12-20期

  • 第2022-12-15期

  • 第2022-12-13期

  • 第2022-12-08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