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9版:综合

示范区晋中开发区召开经济工作会议定调2023年经济工作

  •   1月11日,示范区晋中开发区召开经济工作会议,回顾总结2022年经济工作,分析研判当前经济形势,安排部署2023年及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工作。
      会议认为,2022年是晋中开发区发展历程中极不平凡的一年。开发区党工委、管委会团结带领全区广大干部群众,经济高速增长,扭转下滑趋势,实现V字反转、后来居上。存量企业活力动力得到了有效激发,实现多产多销、提质增效。创新动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持续增强,实现投资加速、动能加力。改革理念服务意识进一步强化,实现企业至上、环境优先。干事担当氛围日益浓厚,实现凝心聚力、精神振奋。
      会议指出,未来三年是晋中开发区完成“十四五”“转型立标杆”总体目标的攻坚时期,也是加快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要深刻领会高质量发展的深刻内涵和实践要求,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数字经济重要论述精神,坚持把“两个转型”作为高质量发展的主攻方向,强化使命担当,立足实际科学谋划未来三年发展,举全区之力加速推进“两个转型”,助力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形态重塑、产业质量提升,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全省前列。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晋中开发区同步推进“两个转型”加快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开局起步之年。
      今年,晋中开发区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深入贯彻中央和省委、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围绕全方位高质量发展主题,突出“两个转型”发展主线,践行“率先蹚出一条转型发展新路”的核心使命,锚定“排头兵”“新高地”“示范区”三大目标,坚持“项目是生命线、产业是生存线、市场主体是活力线、营商环境是发展线、党的建设是保障线”的“五线”工作理念,推动经济发展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快速增长,充分发挥主引擎、主战场、主阵地、主动力、主窗口作用,确保同步推进“两个转型”加快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首战首胜。
      2023年,示范区晋中开发区将从四方面做好全年经济工作。

    抓好转型项目建设

      项目是开发区的生命线,项目建设是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第一支撑。晋中开发区将全力以赴推进项目建设提速增效,以高质量项目扩大有效投资、增强发展后劲。
      一是招商引资有突破。2023年签约招商引资项目将达到20个以上,其中投资超10亿元项目6个以上,签约总额达到260亿元,实现招商引资突破性进展。开展精准招商。聚焦新能源汽车等7大主导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编制招商图谱,进行产业招商的精准导航,加快推动吉利远程星瀚H重卡、东风新型能源产业园项目、一链科技智能充电桩研发生产项目、中粮集团可口可乐山西新工厂项目、上海交大镁合金制造等项目的签约落地。特别是要契合“两个转型”发展要求,在数字经济项目和数字赋能项目两端发力,积极推动北京箩筐时空数字产业园、中数集团数字文化产业园签约落地。拓宽招商渠道。加快推动与清控科创、谷川联行等专业招商服务机构合作开展委托招商,逐步构建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国内重点区域招商触角网,加快形成省市区联动信息网,织紧织密以商招商信息互通网,多角度全方位拓宽招商信息渠道。创新招商方式。积极开展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小分队招商、平台招商,以招商服务有限公司为主体构建开发区市场化招商体系,链接招商资源,激发招商活力。探索招商新模式。通过设立产业基金,培育国有投行队伍,聚焦产业发展定位,找准产业链关键环节重点企业,探索“引进项目-国资投入引领-项目落地-股权退出-循环支持新项目发展”的产业运作模式。
      二是项目建设提速度。晋中开发区初步谋划了总投资813.28亿元,年度投资153.67亿元的88项重点项目。在此基础上,优化领导干部包扶项目机制,全周期、全过程、全方位抓好项目服务。将继续开展“两集中”专项行动,真正为项目早开工、快建设扫清障碍,确保3月底前46个续建项目全部复工,5月底前42个新建项目全部开工。重点是加快晋能光伏8GW单晶高效太阳能电池项目、太重榆液油缸等工业项目建设进度。用好“周汇总、定期调度、月通报”工作机制,倒逼一般工业项目建设周期控制在18个月以内,跑出项目建设加速度。
      三是竣工投产见实效。晋中开发区将对照入区投资协议,对2018年以来的建设项目进行全面起底,分类施策。对于推进顺利的项目,强化政策激励,继续加快进度,重点是推动保罗汽车、中实强业、誉邦新材料、岭峥食品等10个产业项目年内投产入规,实现产值6亿元。对于因客观因素推进缓慢但积极主动的项目,加强要素保障,提供精准服务,积极帮助项目方解决实际困难,清除推进障碍,加快项目推进。对于主观上消极退缩甚至恶意圈地的项目以及丧失自我修复能力的僵尸项目,结合闲置用地和低效用地处置办法,收回各类奖励政策,实施清退机制,腾出环境容量和土地资源,用于扶持其他重点项目。

    构建特色产业体系

      今年,示范区晋中开发区将聚焦新能源汽车、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现代食品、新材料(绿色建材)、信息创新(数字经济)、现代物流7条区级产业链扬优成势、做大做强,助力构建创新引领、多元支撑、要素协同、竞争力强的晋中开发区特色产业体系。
      一是壮大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群)。抓住省委把支持晋中新能源汽车集群打造及应用场景拓展纳入“4+12”重要契机,把发展新能源汽车、甲醇汽车产业作为贯彻落实“两个转型”的一号工程予以强力推进。引导吉利汽车当好全省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链主”,在保持电动汽车生产稳定增长的基础上,快速提升甲醇汽车、甲醇重卡生产量,并有效带动入驻新能源综合配套产业园企业的健康发展。支持吉利汽车年内再建5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加快浙江俱进、利民等新能源汽车零部件配套项目落地开工,吸引座椅、铸塑件生产配套企业入驻,持续降本增效。加快推动投资120亿元的吉利年产5万台甲醇重卡项目,同步布局动力电池生产回收、重要零部件等项目。加快中航兰田、保罗汽车等项目年内投产见效,持续提升新能源汽车产业集聚效应。新能源汽车产业全年产值努力达到280亿元。
      二是提升装备制造产业链(群)。纺机方面,培育经纬智能纺机龙头企业与发展纺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协同推进,鼓励纺机骨干企业开展数字化工厂升级改造,进一步提高纺织机械产品附加值和核心竞争力。液压方面,充分发挥太重榆液、方盛液压、海洋液压、斯普瑞等骨干企业研发优势,补齐基础零部件及元器件短板,扩大国内市场占有份额,鼓励开展数字化工厂升级改造;积极推动太重榆液投资10亿元的高端装备制造生产项目5月底前开工建设。煤机方面,鼓励汾西华益继续在“汾盾1号”上做文章、展作为,支持多尔晋泽等骨干煤机企业积极开展数字化工厂改造;依托中南高科、保罗二期装备制造产业园,加快打造装备制造中小企业园。装备制造产业全年产值要达到105亿元。
      三是培育生物医药产业链(群)。支持德元堂发挥省级“链核”企业优势,增强红花黄色素、肾衰宁等产品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做大做强;推动振东安欣皮肤用产品生产项目和宝泰药业多潘立酮片技改项目快速建成投产,并加大特色原料药和专利原料药开发力度;扶持华卫制药等医药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一批疗效显著、临床价值高的中药创新药实现产业化。生物医药产业全年产值要达到17亿元。
      四是打造现代食品产业链(群)。加快海玉功能性食品、膨化食品生产项目投产进度;在娃哈哈、智悦饮品等已形成的产能基础上,加快中粮集团可口可乐山西新工厂项目落地建设进度,打造极富品牌影响力的高端饮品生产基地;加快梁汾醋业、恒顺醋业技改扩产项目投产进度,积极与榆次本土醋业企业联手,打造国内极具竞争优势的食醋生产基地;扶持白象食品、康晋食品等企业聚焦主业发展壮大,夯实食品加工产业基础;推进天手、鸡妈妈等食品加工类企业与本土餐饮企业合作,发挥北方食品产业园辐射力和吸引力。现代食品产业全年产值要达到25亿元。
      五是培育新材料(绿色建材)产业链(群)。鼓励园区在建项目应用装配式建筑,拓展山西建筑产业园、绿建住品市场空间;支持天一纳米、中海油等新材料企业加快发展,普丽环境扩产项目加快建设,形成新型高分子材料产业板块;支持中聚晶科扩大蓝宝石晶体材料生产规模,加快上海交大镁合金制造项目、中材绿建零碳建筑产业园等项目落地,全力打造新材料(绿色建材)产业链(群),全年产值要达到20亿元。
      六是培育信息创新(数字经济)产业链(群)。积极落实晋中市“4+12”重要工作要求,建成运营工业互联网转型促进中心数字化平台,争取申报成功国家级互联网平台。加快晋能光伏8GW单晶高效太阳能电池项目、北方自动化研究所军民融合项目开工建设进度。推动百信2030计算机主板、机器人板卡及内存固态硬盘生产项目年内达产达效,加快北京箩筐时空数字产业园等在谈项目签约落地,努力打造领跑全省的数字经济示范基地。信息创新(数字经济)产业全年产值要达到60亿元。
      七是打造现代物流产业链。推进中鼎物流园公铁联运物流平台建设,加快构建多式联运物流生态体系;支持普洛斯、苏宁、平安、中储、新华物流做大做强;拓展振东物流、远天物流经营空间;持续引入物流供应链头部企业以及龙头电商企业,放大现代物流集群效应,提升区域综合服务功能,打造山西中部城市群重要物流基地。现代物流产业全年主营业务收入要达到27亿元。
      服务业是开发区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晋中开发区将结合发展实际,加快布局一批工业设计、检验检测、标准认证、信息服务、试验验证等生产性服务业,为促进工业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和提高生产效率提供优质保障。支持奥特莱斯、汽贸4S店等企业采取丰富多样的促销活动,年内力争启动龙田商业楼运营,引导批零和房地产行业拓宽销售渠道,激活消费潜力,推动生活性服务业不断提档升级。

    扶持壮大市场主体

      市场主体是开发区的活力线。晋中开发区将以开展“市场主体提升年”活动为牵引,坚持“保主体、增主体、活主体、强主体”并重,推动市场主体量质齐升。
      一是在“无中生有”上做文章,实现数量的快速增长。按照省、市市场主体倍增工作要求,计划今年增加2242户以上。持续优化市场准入环境,引深“证照分离”改革,通过一窗受理、一表申请、一证许可,简易事项“秒审秒办”,实现全流程集成服务半天办结,使市场准入变成一次打卡、全程畅通。推动大学城师生自主创业,采取一次性创业补贴、求职创业补贴和高校毕业生创业场地租赁补贴,提供创业担保贷款,提供“上门登记+现场办公”服务等措施,兴起大学城师生创新创业高潮。探索推行平台企业批量集群注册登记,由平台企业为入驻平台的灵活用工主体全程电子化、集成化、批量化办理个体工商户登记注册,从而拉动个体工商户数量快速增长。
      二是在“有中做大”上求突破,实现规模的有序扩张。晋中开发区现有6600余户企业,2023年将针对各类企业分类施策,有序推动存量企业实现规模扩张。推进“百亿俱乐部”扩容。吉利汽车要在更大范围持续拓展应用市场,切实把市场需求转化为产业项目、企业效益,提升辐射力和影响力,今年产值努力增长20%以上,到2025年努力冲刺500亿元,持续引领提升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发展水平。在此基础上,要组建工作专班、制定帮扶政策,全力推进晋能光伏、兰田实业等企业“十四五”末进入百亿企业行列。推动重点骨干企业做大,支持太重榆液、太钢万邦、经纬智能产值冲刺30亿元,支持中钢不锈钢、德元堂、海玉等企业产值冲刺10亿元,支持宏艺珠宝、贝斯特等企业产值冲刺5亿元,力争年内亿元以上产值企业突破50户。支持奥特莱斯、汇盛日产、良硕房地产等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推动潜力企业升规上限,实施“四上”企业培育壮大专项行动,建立“临规”企业库,重点关注保罗汽车等新投产企业月度入规,力争年内规上企业总数达到180户,“四上”企业总数达到460户。
      三是在“做优做强”上下功夫,实现质量的稳步提升。强化财政、金融、科技、人才等各类政策的精准引导扶持,帮助园区企业实现质量效益的稳步提升。开展数字赋能,加快投运工业互联网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拓展云智慧数据平台场景应用,全年培育中航兰田、华彩包装、多尔晋泽等10户以上数字工厂(数字车间),深入实施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专项行动,争取纳入全省工业类开发区数字化改造行列。开展技术赋能,引导大学城等高校和科研院所与园区企业深化合作,鼓励企业加快自主创新步伐,广泛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提升核心竞争力。年内力争省级以上技术中心达到15户,“专精特新”企业达到90户,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96户。开展资本赋能,坚定推动政银企深度合作,强化政策扶持和宣传引导,全力扶持多尔晋泽等企业上市和挂牌,不断提升利用资本市场盈利能力。
      四是在国企改革上下硬功,推动区属国企成为开发区建设发展的生力军。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加强和改进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优化国有资本布局,强化国企投融资、基础设施配套、标准厂房建设、双创平台搭建、区域开发、产城融合、统筹兜底等功能,突出区属国企在开发区建设发展中的生力军地位;理顺国企管理体制和机制,建立政企分开、权责清晰、科学高效的现代企业制度,鼓励和支持开建集团、108公司等国有企业聚力彻底解决项目建设上的遗留问题,使企业发展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重要市场主体,坚定不移地做大做强国有企业,提升国有企业运行效率、质量和效益,为开发区实现高质量发展做出特殊贡献。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营商环境是开发区的发展线。晋中开发区将对标“三无”“三可”和“五有套餐”要求,落实好全省营商环境创新提升行动要求和晋中市优化提升“五大环境”二十条措施,把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结合起来,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争当全省五大营商环境“领头雁”。
      一是加快数字政府建设,优化提高行政效率。推动“信息化”办公更高效。充分发挥数字化智慧化机关管理引领作用,加快协同办公OA系统、无纸化会议系统、可视对讲系统的推广应用,有效提升机关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实现传统办公向信息化智能化转变。推动“前厅接待”更智能。建设数据自动采集系统,解决二次录入问题。灵活运用语音交互、移动PAD、3D室内导航等技术手段,建设“无窗口”智能导办服务系统,为办事企业群众提供智能化、人性化的导办服务。推动“后台审批”更快捷。探索实行“不见面、少跑腿、快办事”的远程踏勘系统,切实提高评审效率,降低企业和群众办事成本;通过审管互动系统推送电子证照,逐步取消纸质证照推送;建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随时掌握项目手续办理进度,有针对性地提供“一对一”精准服务。推动“全程网办”更普遍。全面推广应用好7×24小时不打烊智慧政务网上大厅,建设标准统一、内容完备的“一网通办”知识库,助力企业群众网上办事从“能办”向“好办、快办、愿办、爱办”转变,年内实现区内涉企审批事项全程网办、全程通办。
      二是用好改革关键一招,激发各类要素活力。在土地供应上,深化“标准地”改革,今年力争工业用地全部以“标准地”形式出让,并积极探索生产性服务业项目实行“标准地”出让。同时切实加强闲置土地和低效用地管理,让沉淀的土地资源动起来、用起来、活起来。在金融支持上,充分发挥集团公司等国企融资杠杆作用,支持园区建设和发展;用好增量新引进项目引导基金和存量技改扩产项目引导基金,支持项目建设、企业发展;用好市级应急周转资金,尽快盘活融资担保公司和银桥公司,发挥政府性融资担保作用,帮助小微企业渡过难关;全心全意营造政银企合作环境,强化与开发区农商行、中行、农发行、国开行等金融机构的合作,有效解决区内生产企业融资难题。在人才引进上,运营好新成立的人力资源服务公司,围绕七个主导产业链靶向引进各类人才,确保高端人才引进、技术人才培养、产业工人招聘与产业发展、企业需求精准对接,深度服务。在优化服务上,充分发挥产业链发展促进部“产业发展促进、服务企业统筹、解决问题兜底”服务中枢作用,构建高效的服务产业链、企业、项目工作机制,打造涵盖项目建设全过程、产业发展全链条、企业发展全生命周期的“三全”服务品牌。
      三是坚持市场决定导向,打造竞争有序市场环境。要强化市场监管,探索建立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为基本手段、以重点监管为补充、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综合监管机制,加大对失信企业的惩治力度,对诚信企业给予保护和激励,营造守信者一路畅行、失信者处处碰壁的市场氛围。保障企业权益,强化对专利权利人、商标权利人合法权益保护力度,加大整治恶意商标注册申请、违反禁止性规定使用商标、冒充注册商标、假冒专利等违法行为,保障企业合法正当权益。纠治突出问题,开展行政审批领域、工程建设领域专项整治,着力纠治“玻璃门”“旋转门”“推拖绕”等企业反映强烈问题,为各类市场主体提供竞相发展的优良环境。

    本报记者焦建超 通讯员申薇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3-01-12期

    • 第2023-01-10期

    • 第2023-01-05期

    • 第2022-12-29期

    • 第2022-12-27期

    • 第2022-12-22期

    • 第2022-12-20期

    • 第2022-12-15期

    • 第2022-12-13期

    • 第2022-12-08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