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3版:文化长廊

老师的“年礼”

  老师的名气或许没有他父亲大,但在我看来,也担得起一代大师的称号。
  大师其实是一个尊称,意思主要指造诣深厚、享有盛誉的学者、专家。此外,在佛教界也是佛的十尊号之一,即天人师;在我国古代,大师又是“三公”之一。当然,古代乐官的领导也称为大师。现在,在我们世俗界,使用的当然是第一方面的意思,即学者专家有造诣且享有盛誉者也。《史记·儒林列传》《百喻经·治秃喻》《诗·小雅·节南山》《左传·僖公二十六年》《周礼·春官·大师》《汉书·食货志上》等著作,都有关于“大师”一词,虽意义不同,但绝对是古已有之的一个词语。现在有点用滥了,谁都可以拿来一用,其实是降低了这个词所表达的含义,说的通俗一点,就是不值钱了。
  当然我绝没有贬低自己老师的意思,老师的人品、成就、作为和贡献,是堪当大师这个称谓的。他能从父亲绘画成就的荫罩中走出来,独辟蹊径,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绘画风格,仅凭这一点,就远胜于某些画二代。不仅如此,我的老师为人低调谦和,一生赴藏地写生30余次,开创了以水墨表现藏地风光的先河,这应该说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同时,他把西藏唐卡等美术推介到内地,对西藏美术事业发展作出了自己的贡献,这样的画家,难道不能尊称为“大师”吗?
  我是2018年跟随老师学习绘画的。那时老师已经在北京画院、北京大学艺术学院、荣宝斋画院等机构开设“艺术工作室”多年了。说是2018届荣宝斋画院“名家工作室”学员,其实是插班进去的,当年9月就已经开班授课了,而我是开班之后才通过助教丁长林老师后补进去的。说来也是一种机缘,当时网络上有一个绘画作品投票评选的活动,也是好奇,就发了几张作品上去,相熟的朋友们互相转来转去,就被部队转业到河北承德市委统战部的一位老乡看到了,他居然十分热心地通过他的同学联系到我,说是可以推荐我在绘画方面继续深造。之所以他这样讲,是因为他刚刚接待了在河北承德写生创作的老师工作室的画家团队,与带队的丁老师相熟。我犹豫了几日,最后还是决定试试,这样就去了北京。在老乡的引荐下,认识了丁老师,在丁老师的运作下,补进了老师的工作室进行深造。那已经是冬天的事了。
  2019年,第一次随同工作室画家到山西晋城横河写生。那是自己第一次开始山水画写生创作。老师工作室一年有两次写生创作安排,一次是春天,大约在清明之后,时间为40天;再一次是秋天,时间在国庆之前,也是40天。但是自己还在工作岗位上班,请假极不方便,那年春天就只跟了10来天。此后,在河北承德避暑山庄又与老师们学习了几天。那次老师赴承德看望写生团队,了解掌握写生进程并现场鼓励大家全身心融入大自然,心随笔运,凝思成物,用心迹笔墨应物象形,创作出具有地域特色风貌的精品画卷。午间,有幸与老师、师母等共进午餐,再次领略了老师的为人与风采。但其实,那时老师已经检查出了不好的病况,只是我们大家都不知情。
  记得在离开横河的时候,我曾邀请丁老师到山西阳泉来写生,丁老师未作肯定的回答。之所以提出邀请,私心是一来可以通过引进来,相互交流,提升当地艺术家的艺术水平;二来也可以通过画家画阳泉,把阳泉宣传出去,提高阳泉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三者自己也可以趁此机会跟老师们多接触几天,省去外出请假的麻烦。丁老师在横河写生结束后,还是绕道来了趟阳泉,我领他们到盂县骆驼道看景,丁老师和王老师居然就看准了,这样就说定秋天到阳泉写生。自己还有个小心思,就是想请老师也能到阳泉来走走看看,为我们家乡增添些光彩。
  秋天写生的画家来了四五十人,老师却没有来。据说,老师身体不适,不便出门。好在,期间,老师通过网络对学员的作品进行了点评。对自己的写生作品,也给予了肯定。虽然距离很远,但老师与学员的心却很近很近。关于那次写生的一些情况,我在《骆驼道是个村》一文中有过记载,这里就不赘述了。
  也许是老师对自己的身体状况有了某种预感,到2019年底,就开始计划举办一次回顾展。这个名为“山川乡国情”的展览于2020年1月7日在李可染艺术基金会美术馆开幕。展览是老师艺术工作室15周年教学成果的一次大检阅,汇聚了工作室142位优秀学员的艺术创作,展现了老师和学员在今日画坛的艺术风貌。自己有幸忝列其中,深感荣幸之至。
  2020年,疫情发生,工作室工作也几近停顿,至少外出写生就受了限制,只能网课教学。所以春季写生便没有进行,秋季写生的时间也大为缩短了。很快便是元旦、春节。但这个春节也过得让人心情郁闷。记得是除夕,老师在微信群里给大家拜年的声音便传了过来,这是很特别的,往年,老师从来没有过这样的举动。而且,自己居然把老师在微信里对学员的祝福语整理了出来,发到了群里,这也是自己不曾有过的举动。一切好像在冥冥中有着安排!
  而老师的这段祝福之语,竟然成了与学员们的告别之语,也成了老师送给大家最好的新年礼物——
  2021年,牛年的春节即将到来,在这一年当中,咱们这个教学群,在大家共同努力下,取得了活跃的学术讨论(效果)。大家的作品也都有了非常大的改进。因为今年我身体比较差,没有更详细地给大家做具体指导,但希望明年,如果身体更好一点儿,还能够跟大家更多地讨论一些关于教学、关于绘画创作的问题。
  实际上绘画这个东西,我一直讲两点。(第一是热爱)。大家看各行各业的领军人物,大师、大家,包括手艺人,他们所以(能)成功,首先是他们对艺术的那种态度,(就是)那种纯粹性,那种热爱,就是那种热爱超越了事物本身的物质价值,这个是他们成功的最根本的一个原因。
  第二呢,实际上是条件。就是条件决定你作品的高低。这个条件实际上(包括)很多,而不是一个、两个、三个,你有几个条件,你的作品就体现在你的这个条件里头。这个条件的核心是什么呢?就是你对表现规律的控制力,就是你对造型的控制,对笔墨的控制,对空间的控制,对修养的控制,对精神、情感的控制,就是这种多种的控制力。实际上绘画的过程是什么样的,就决定了绘画的结果(是什么样的),这是一个因果关系。
  ……
  所以希望大家能够在新的一年里再接再厉。这个就是“无一无二”。“无一无二”“不耻一二”。“一二”是最基本的规律。就是任何1000米(也是从第一米开始的)。爬到珠穆朗玛峰(顶),也是从“一”开始的……
  另外,对生活(对象),不能(仅仅)描绘,像照相机一样。我们每年坚持写生,但如何能把这个写生,变成我们的一种表现、表达、写意,变成一个更高级的阶段,这个是我们今后写生要解决的问题……
  今年这一年,我跟大家讲的、讨论的不是太多,但咱们各个指导老师却付出了许多辛苦,(与大家)坚持写生,坚持交流,在疫情的情况下,大家都取得了成就。在这儿,祝大家春节快乐,万事如意!谢谢!
  经过对录音的整理,在发回群里的时候,自己加了一个小注:笔者在整理过程中加入了自己的理解,或许未能完整表达老师的原意,请各位学友见谅。古人云:“故赠人以言,重于金石珠玉;观人以言,美于黼黻、文章;听人以言,乐于锺鼓琴瑟。故君子之于言无厌。”老师的赠言,就是送给我们这些学员最珍贵的年礼!
  2021年4月20日,老师因病在北京逝世。当时工作室的画家们还在阳泉骆驼道写生,丁长林老师、刘秦州老师、吴天成老师等接到的消息是老师病重住院了,但他们赶回北京的时候,老师已经永远离开了我们。
  2021年9月27日,为了表达对老师的怀念,老师艺术工作室画家阳泉写生作品邀请展——“水墨焕彩”在阳泉市展览馆开展。共展出了61名画家的122幅画作,其中包括老师的11幅经典画作,以及工作室画家赞颂阳泉山水、倾情回馈恩师教诲的89幅作品。省作协、市委宣传部领导,师母刘莹女士,助教丁老师、王建辉老师和部分画家出席了开展仪式。
  老师姓李,名小可,其父为我国著名国画大师李可染先生。

侯讵望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3-01-31期

  • 第2023-01-19期

  • 第2023-01-17期

  • 第2023-01-12期

  • 第2023-01-10期

  • 第2023-01-05期

  • 第2022-12-29期

  • 第2022-12-27期

  • 第2022-12-22期

  • 第2022-12-20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