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3版:社区

一条热线:守望相助 暖心陪伴

  2月1日一大早,听到热线专属的音乐铃声响起,心理咨询师郭文慧接起电话。“我心情很不好,过年和父母吵了一架!”对方迫不及待倾诉着,郭文慧一天的热线值班工作也由此拉开序幕。4006791580暖心24小时心理热线由中国科协心理应急志愿服务队山西省支队设立,面向全国提供免费心理援助。作为首批热线志愿者的郭文慧,时至今日已义务服务了三年多。无论平时或假日、白天或夜晚,在电话线的这一端,她和伙伴们都耐心守候和陪伴……
  志愿者每周值班一次,每次24小时。2月1日值班前一天,有朋友发来过年聚会邀约,郭文慧婉言推辞。“值班的这24小时,虽然不用坐在办公室,但为了保障服务质量,需要有相对安静的空间和氛围,随时接听热线,帮助来电者。”为确保热线来电不漏接,郭文慧特意将热线电话铃声设置为歌曲《愿你》,以便来电者等待电话接通时,能够从有温度的歌词中感知到热线的温暖。而听着到专属铃声,郭文慧也会第一时间调整到工作状态。
  2月1日清晨的来电者是一名大三学生。“我被父母烦死了,过年前,我一直帮忙收拾家,但也落不了个好,不是嫌我拖的地不干净,就是怪我收拾房间不利落。好不容易过年了,我睡个懒觉吧,又被数落。我想离家出走……”听着电话那边喋喋不休且情绪颇激动的埋怨声;电话这边,郭文慧耐心倾听,不时应答和给予共情。
  “老师,我现在感觉舒服多了……”20多分钟后,这名大三学生渐渐平静了下来。“若我父母能像您这样和我说话,我就不会生气了。”在和对方的交流中,郭文慧没有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指责、评判,而是耐心倾听,使对方感受到被关注、被理解。听到关键处,还给予恰如其分的提问:“你积极帮父母整理家的做法特别赞,你是怎么做到的?”“听到父母的话,你的感受怎么样?”“除了生气,你还尝试做过什么?”娓娓道来中,来电者感受到被接纳,更引发了他的思考。
  “我知道该怎么做了。”半个多小时后,带着欢快的语气,这名大三学生挂掉了电话。
  “我和男友吵架了……”“我感觉没人理解我……”一天中,郭文慧守候在热线旁,接听一位又一位来电者倾诉,并用娴熟的心理专业技能、温暖的情感陪伴,帮助他们拨开心灵的迷雾。
  刚刚放下电话,热线电话再次响起,“我不想活了……”这次的来访者是名年轻女性,声音无力、低沉。原本睡意蒙眬的郭文慧瞬间清醒。鉴于对方有轻生念头,郭文慧更加冷静并温柔地与其对话。对话中了解到,这个女孩在春节前失恋,目前正痛不欲生。在对其信息进行评估后,郭文慧稍稍安慰的是,对方此时在家里,隔壁就是父母房间,她当时并未采取轻生的实际准备。
  在郭文慧的循循善诱下,这个女孩子诉说了自己的恋爱故事,遇到“渣男”让她很心痛。聆听着、开解着……两个多小时的通话,手机早已发烫,女孩子想要轻生的冲动却渐渐冷却下来。在她引导下,对方也看到自己未来的生活仍有很多可能性,美好的未来也正等着她去体验。
  听到女孩子的声音由刚开始的低沉变得清亮,郭文慧知道,女孩子的危机已经过去。她嘱咐对方,以后遇到问题,欢迎她拨打热线。“前几天,我觉得自己的生活太黑暗了,毫无指望。现在天还没亮,但我觉得已经是阳光灿烂!”对郭文慧的帮助,女孩子由衷地感激。
  “心理援助志愿者的意义也就在于此,虽不能彻底改变一个人的命运,但总可以在他(她)人无助孤独中,让对方重燃生活的力量和勇气。”
  “在不完美中看到坚持的意义。”热线的发起人苏延恒其实也是一位知名心理咨询师,多年来从事各类公益咨询活动,为公众提供情绪疏导,并帮其打开心扉。2020年,在太原市民政局的帮助下,他发起热线心理援助活动,三年多来,热线已先后接待上千名来电者。
  “您有需求,我在守候。”一条热线,守望相助,在关键时刻将继续给更多人以温暖和陪伴……

本报记者阎建军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3-02-09期

  • 第2023-02-07期

  • 第2023-02-02期

  • 第2023-01-31期

  • 第2023-01-19期

  • 第2023-01-17期

  • 第2023-01-12期

  • 第2023-01-10期

  • 第2023-01-05期

  • 第2022-12-29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