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为深入推动全省市场监管系统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充分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营造“比学赶帮超”的浓厚氛围,进一步推动全系统将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成果转化为市场监管领域的有效实践,营造全社会理解和支持市场监管工作的舆论氛围,即日起,本报开设《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做市场监管实践先锋》专栏,对全省市场监管系统的先进典型进行报道,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市场监管系统走深走实。
质量关乎品质,关乎安全,关乎发展。去年以来,太原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产品质量监督管理科认真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守正创新,勇毅前行,严守安全底线,助力高质量发展,为构建统一大市场积极贡献市场监管力量。2022年被全国市场监督管理总局通报表彰为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保障贡献突出集体。
日前,记者走进太原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产品质量监督管理科(以下简称产品质量监管科),看看他们在监管为民、服务于民方面具体做了哪些实事?
抓顶层设计,一盘棋统筹推进
产品质量监管科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探索“线下+线上”产品质量抽检工作机制,一方面,科学制定《重点工业产品质量抽检工作计划》,依托第三方机构,开展线下科学合理化抽检,最大限度兼顾产品类别,突出重点产品。另一方面,依托网络监管平台和网络交易信息库,围绕网络交易多发、易发产品质量问题,开展“线上”抽检,把新业态、新领域纳入产品质量监管工作中。让质量监管深入“平常百姓生活中”,最大范围、最宽领域解决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
抓重点工作,一主题深度落实
实干担当,勇毅前行。产品质量监管科立足本职工作,用好政策“工具箱”,打好质量监管“组合拳”,聚焦重点、热点、风险点开展抽检工作,将“监督抽查”这一主题工作的推进深度落实落细。
聚焦重点工业产品质量,建立了生产许可证获证企业工作台账,按照一企一方案,一企一小组的方法,积极督促企业开展自查行动,全力确保产品质量安全,近两年出动执法人员1289人次,抽检工业产品2061批次,其中重点工业产品监督抽查1000批次,发现问题企业17家、隐患21处、问题121个,监督其全部完成整改,并定期开展“回头看”,确保了重点产品质量安全。
聚焦特殊人群产品质量,加强“一老一小”产品质量监管,对老年用品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抽样检查,近两年持续对老视成镜、老人纸尿裤、老年鞋、老年推车、老化智能家居产品、智能轮椅以及智能血压计等20余种老年用品产品进行了质量监督抽查,共抽查老年用品110余批次,发现不合格产品5批次,对不合格产品依据相关法律规定进行抽检产品后处理;以守护儿童健康专项行动为抓手,围绕网红产品、危及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玩具产品进行了重点抽检,近两年抽样检查儿童玩具110余批次,有效净化了学校周边玩具市场,保证了儿童的身心健康。
聚焦燃气灶具和食品相关产品,从严加强对燃气灶具产品质量的监督管理,对全市燃气灶具经营单位进行抽样检查,近两年燃气灶具相关产品抽样120批次,对燃气灶具配套产品进行监督检查,排查燃气泄漏报警器、减压阀销售企业、连接用不锈钢波纹软管等相关销售企业100余家。强化食品相关产品安全监管,对食品相关产品开展了200批次监督抽查。
抓专项整治,一目标坚决达成
强监管、保安全,产品质量监管科积极开展各类专项整治工作,坚决达成质量环的“安全稳定”目标。
行动最有说服力,实干就是硬道理。一系列活动,一组组数据见证了质量监管的“平凡小事”。十类重点工业产品隐患排查,共出动检查人员652人次,车辆109台次,检查企业326家,发现问题57个,现场整改30个,持续跟进已全部整改到位。电动自行车专项整治行动,共检查销售企业137家。电线电缆专项整治行动,共检查生产销售企业66家,全市8家生产企业做到全覆盖检查。危化品企业专项检查,建立22家危化品及其包装物生产企业台账,29家危货运输企业台账。联合消防部门对自建房建筑材料、装饰装修材料开展专项检查,检查生产企业3家,规模以上市场7家,销售企业30家。
抓特色服务,一理念贯彻到底
产品质量监管科将寓监管于服务,助企纾困为企业做好“质量管家”,用特色服务赢得企业“点赞”。
组建产品质量监管技术咨询“专家库”,在全市范围采集了100多名专家信息,进行遴选聘用,绩效考核,组建了“产品质量专家并州库”,重要工业产品实现了“一产品一专家组”“一企业一档案”,专家咨询指导全覆盖,为产品质量监管工作提供了智力、技术支撑。
硬核服务,推动高质量发展。确定6家采暖用散热器生产企业为重点技术帮扶对象,与北京建筑材料检验研究院对接,现场指导企业改进存在的问题。依托专家组,对太原市11家水泥生产许可证获证企业进行评估,靠前服务、重点监管,针对存在的问题,因地制宜,一厂一策,形成评估报告,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促进企业加强质量管理,助力水泥行业高质量发展。
本报记者余嫱 通讯员赵建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