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2版:副刊

用笔记录新时代

  •   国家的伟大,莫过于以改革和奋斗成就逐梦传奇;记者的荣光,莫过于用笔墨和镜头记录时代变迁。
      在信息化时代,打开电脑、搜索关键词,相关资料、观点论述、甚至参考模板一下子就全都出来了,这不禁引得我们思考:文字记者究竟还重要不重要了?
      我想答案是肯定的。宣传思想工作是握笔战斗的特殊战场,是一项政治性、政策性、专业性都很强的工作,没有高素质、好把式、真功夫是干不好的。几年的记者生涯,虽无多少经验可谈,但还是有所感悟的。概言之,就是要在以下几个“力”上不折不扣地去践行——
      “脚力”,要迈出闭塞的办公场所,走向广阔天地,走进广袤的田间,埋头深入一线工农群众。唯有面对面、零距离,将理论付诸实践,才能将最真实最鲜活的面孔呈现给读者。
      2022年,我有幸参与采写了“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系列专题报道,采访过程中,深入山西省交控集团、万家寨水控集团、山西省云时代公司等地,置身其科研基地、成果转化中心等,详尽了解了这些单位在推动我省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的举措和成效,深受感触。
      这其间,对我影响较深的一次就是7月14日前往万家寨水控集团的采访。对于我们山西来说,历来有“华北水塔”之称,但因为地势原因,形成了山西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匀、水资源短缺的症结。作为一家专门从事“水务”事业的企业,近年来万家寨水控集团相关工作人员和科研工作者一直在致力“补齐我们的水短板”,在治水、兴水方面下真功夫福泽三晋父老。
      不仅如此,他们在生态治理上也有一套妙招,在太原市晋源区的汾河南段是汾河百公里中游示范区先行先试部分,我看到了碧波荡漾的汾河、两岸郁郁葱葱的绿植、还有河边随处可见的水鹭,空气好、原生态,是大家来到这里最直观的感受,也是对这里生态修复无言的打卡点赞。在未来,通过多种措施相结合,对现有河道岸线综合整治,他们将恢复河道岸线自然之美,修复河道水、陆生态空间,恢复治理段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和稳定性,达到改善河道及城市生态环境的目的,营造水利长廊、生态长廊、文旅长廊。
      这次采访下来,我对我省水务工作的发展有了较深入的了解。我们不仅有技术、有规划,背后更有众多优秀专家等人在默默努力专注奉献。这里,就不得不提一下董维国,他是万家寨水控集团下属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长,也是万家寨水控集团众多科研工作者之一。数十年间,董维国在水利战线上潜心深耕,是一位老水利人。介绍起众多项目的时候,从他敬业的姿态、专业的术语和熠熠发光的眼神中,无不折射出一位技术人员对专业的把握、对技术创新的渴求和对行业的自信。
      两天早出晚归的实地走访,我们往返了忻州、朔州等地,即便是二三十岁的年轻人身上也难掩疲惫,而上了年纪的董维国却精力十足,介绍起项目来滔滔不绝,足见他对水务工作的满腔挚爱。
      此行让我感触良多,想到了近年来在采访中遇到很多像董维国一样的时代人物。印象最深刻的是2019年,当时的阳煤集团阳泉三矿正在面临资源枯竭而被迫关闭的局面,时任阳泉三矿党委书记的梁献瑞邀请我前往采访,了解这座资源枯竭矿井在历史转折点时期仍然渴望“新生命”的愿望。记得那一次,我跟随梁书记的脚步,生平第一次下到了地下100多米的矿井参观,看到了平时总挂在嘴边的煤炭工人的真实工作状态是怎样的一番景象,那一次的采访使我终生难忘。
      不仅如此,梁献瑞的个人魅力也深深折服了我。从他对矿井的那份情怀、对每一位工人的记挂中,我都能看到一位矿长对多年工作阵地的热爱、责任与担当。时隔两年后的2021年,我再次来到阳泉三矿,见到了已经退休的梁献瑞,他带领我参观矿井时,所到之处的工人们依然热情地跟他打着招呼,不断夸赞“梁书记是个好书记”。
      除了实实在在的脚力,现实还告诉我们,其他几方面也同样重要。
      “眼力”,就是观察力、发现力,眼力的背后是来源于平日积累的判断力、辨别力。增强眼力,既要及时发现好新闻、好素材,还要有较强的新闻触角。
      《山西市场导报》从1991年草创至今在经济发展、市井民生、文化履痕等方面尤为倾心倾力,这就要求我们记者在新闻采写时需要随时随地发现关乎大众的新闻点。为此,我时刻要求自己克服“本领恐慌”。平时,我会用心留意微博、短视频平台、小红书App等比较受欢迎的软件,形成职业习惯记录热点事件,并寻找是否有值得挖掘的新闻富矿。
      “脑力”,就是要延展思维,凝练创新,发现本质。宣传工作不但劳力,更要劳神。好的宣传思想作品,绝不是唾手可得的。
      到今年,我在国资口上已经跑了五年。这个行业,面对的都是关乎经济命脉的“庞然大物”,每个单位实力阵势都很耀眼,专业性自然也很强。这就要求记者在平时要用心用情学习一点这些国企单位的专业技能知识,用贴近百姓的语言讲好国企故事,绝不能犯拙劣的错误。
      “笔力”,就是要妙笔生花,字里有趣。考验记者的最终还是文字功底,所以要多读、多写、多悟。今年,我采访了两位我们身边的励志青年,一位牵头开启了太原线上读剧群,引导年轻人合理规划自己的业余时间。另一位是自行学习制作灯工玻璃工艺品,倡导大家用成就圆梦。
      当前,三晋大地正在火热书写转型发展新篇章、打造开放新高地、争当能源革命排头兵。要讲好中国故事,展现转型、开放、美丽的山西新形象,都要求宣传思想工作队伍具有过硬的脚力、眼力、脑力、笔力,谱写一份无愧于新闻职业的答卷。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为此“小目标”,我会一如既往地去努力践行……
      作者系山西市场导报记者,本文入选中共山西省委宣传部指导、省内媒体聚焦·《山西画报》增刊热烈祝贺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牢记嘱托山西答卷——主题报道作品精选》

    余嫱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3-02-23期

    • 第2023-02-21期

    • 第2023-02-16期

    • 第2023-02-14期

    • 第2023-02-09期

    • 第2023-02-07期

    • 第2023-02-02期

    • 第2023-01-31期

    • 第2023-01-19期

    • 第2023-01-17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