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双灵动有神的眼睛不但能吸引人的注意,而且可以提升整个人的气质。然而在这个全民“刷屏”的时代,不论男女老少,每时每刻盯着手机、电脑、电视等电子产品。白天刷、下班刷、熬夜也在刷……不仅是成年人,孩子在家上网课,一天到晚盯着iPad、电脑,用眼过度几乎是避免不了的事情,疲劳用眼已经成为现代人的通病。
什么是视疲劳?
“眼睛疲劳”,又称“视觉疲劳”,主要是在过度用眼后,出现一些眼睛局部和全身不适的现象。
视疲劳按不同原因大致可分为调节性视疲劳、屈光参差性视疲劳、眼肌性视疲劳、环境引起的视疲劳4种。
调节性视疲劳是由眼睛的调节功能紊乱造成。常见于患有屈光不正(包括近视、远视和散光)及老花眼人群,如未及时佩戴合适的眼镜矫正,会因为眼神经过度用力聚焦在某个事物上,造成视觉疲劳症状。主要表现为对焦困难,视力模糊等眼部不适。
屈光参差性视疲劳由于两眼屈光状态差异较大(> 200度)引起。比如有的患者左眼正常,右眼600度,两眼视力相差600度之多,一天下来,视疲劳不可避免。
眼肌性视疲劳是眼睛辐辏功能失调而引起的视疲劳。当我们看近物(约10 cm)时,两眼会自然向内聚合,发生“斗鸡眼”的现象,这一种现象称为眼睛辐辏功能。当辐辏功能失调,即聚合能力不足,看近时便会出现重影及眼部不适,引起视疲劳,出现视物模糊,眼沉目胀,头痛头晕等症状。
环境引起的视疲劳常因光线过强或过弱,灯光闪烁不稳,忽明忽暗,桌椅高低不相称,坐姿不当,久坐不动等等都可引起视疲劳。
都市生活节奏快速,工作繁重,手机、iPad等电子设备占据大量碎片化时间,导致近几年视疲劳的发生率居高不下,甚至出现低龄化的趋势。虽然视疲劳多不致严重影响视力,但若不注意会令眼睛不适,甚至可令近视度数加深,从而影响生活。
出现视疲劳怎么办?
医生建议,工作时与屏幕保持25英寸(约63厘米),将屏幕调整为略俯视的位置;通过区域亮化来减少屏幕眩光,需要时也可佩戴防蓝光眼镜;同时可以配合“20-20-20”法则:每20分钟抬眼看20英尺(约6米)外至少20秒;眼睛干涩时给眼睛来点人工泪液滋润一下;保证规律的健康作息,尽可能保证足够睡眠。
也可以选择闭目养神,远眺远处的事物,让眼睛得到充分的休息,以缓解局部的疲劳。同时也可以做眼部的保健操,通过穴位的按摩来缓解疲劳的症状;也可以考虑用热毛巾做眼部热敷,在热敷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避免烫伤。
本报记者曹翀 通讯员孙丽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