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7版:市场监管

加强市场监管 服务高质量发展

——大同市市场监管局强监管促发展工作纪实

  •   坚持将抓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着力市监职能作用发挥,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能力实现全面提升;坚持将惠民生作为根本目的,着力解决群众现实关切,公平规范的市场竞争环境得到有力巩固;坚持将保安全作为底线要求,着力防范化解风险隐患,群众满意的市场监管安全防线更加牢固;坚持将讲政治作为首要原则,着力深化全面从严治党,干部队伍的活力能力动力持续增强……
      2022年,大同市市场监管局全面加强市场监管、服务高质量发展,各项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严字当头 笃行不怠
    实现大同市场监管新发展

      质量强市建设取得新突破。推动市政府出台关于“山西精品”公用品牌建设、加强依法设置的计量检定机构检定能力建设等重要文件。指导40家企业建立首席质量官制度,推荐42家企业申报“山西精品”公用品牌,3家企业成为全省首批“山西精品”重点培育单位。全市质量基础设施不断加强,本市企业主导、参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山西省地方标准制修订12项,新增社会公用计量标准15项,为各类市场主体免费检定强检计量器具2.1万台,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企业1500余家,为企业节约费用680.4万元。
      知识产权工作实现新发展。出台《大同市全面推进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行动方案》。全市商标申请量4430件,商标注册量3983件,有效注册商标拥有量20790件,商标申请、注册量实现新突破。全市实现新授权专利1692件,有效专利拥有量1229件,同比增长14.5%。新增PCT专利申请4件,发明专利拥有量达每万人3.97件。大同市2家企业被国家知识产权局评定为知识产权优势企业,2家企业专利授权量、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均进入全省前十。
      扶持市场主体倍增质升再出新举措。编制《外资企业登记注册窗口政务服务事项服务指南规范》,为20家外资企业提供“绿色通道”服务,完成外资企业登记注册各类业务125件,外资企业设立数较去年同期增长70%。出台《关于应对疫情影响支持个体工商户健康发展的若干措施》等5个扶持市场主体倍增的政策文件。
      强化公平竞争审查。对以市政府及市政府办公室名义的发文和拟上政府常务会讨论的文件,实行“起草单位初审,市场监管局核审”的审查方式,极大提升审查质效,对48件政府文件提出发文前修改意见。抽查县区文件77件,发现涉嫌违反公平竞争审查标准文件22件。
      强化执法稽查。围绕“民意最盼、危害最大、市场监管风险和压力最大”的重点商品、重点领域和重点行业,以打假治劣、违规收费、无证无照、合同诈骗、虚假宣传和广告治理、粮食市场秩序、涉老食品保健品等为主要内容,开展民生领域“铁拳”等各类专项执法行动,取得良好社会效果。全系统共查办案件2043起,罚没款681.59万元。
      强化消费维权。召开“共促消费公平共建放心消费”消费维权新闻发布会,发布年度消费维权十大典型案例。新创建“诚信经营放心消费”示范单位165家。“三消”联动维权试点建设扎实推进,全年受理消费者投诉举报咨询1.9万件,办结率99.2%,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289.22万元。
      强化信用监管。对全市现存企业进行信用分级分类,严格实行随机抽查事项清单管理,市县两级共完成市场监管领域部门联合双随机抽查425批次,抽查市场主体2103户。推动年报公示宣传全覆盖和告知率最大化,2021年企业年报公示率96.58%,名列全省前茅。
      统筹推进市场监管领域疫情防控。加大对市进口冷冻冷藏肉品总仓、农贸市场、药店、冷库、餐馆、快递物流等重点场所日常监管,推进大同华远陆港集中监管仓建设。牵头推进商超农贸市场疫情防控。高位统筹,全面打通静默期间居民用药保障通道,闭环管控配送药品297.5万盒,有效保障了广大市民和特殊人群用药需求。
      食品安全监管水平稳步提升。成立食品安全专家委员会,出台大同市食品安全风险会商制度,以食品安全“守底线、查隐患、保安全”专项行动为总牵引,开展食醋酱油淀粉制品、农村假冒伪劣食品、校园食品等专项整治,排查整改安全隐患430个,立案查处食品违法案件451起。开展食品安全抽检15370批次,检出不合格食品246批次。
      “两品一械”监管全面加强。紧盯重点品种、重点区域、重点环节,开展药品安全专项整治,严厉打击制售假药劣药、网络非法销售等违法行为,查办药品类案件135起。重点加强新冠疫苗和核酸检测试剂质量安全监管,对全市11家疾控机构、213家疫苗接种单位、6家核酸检测试剂经营企业以及开展核酸检测的27家医疗机构和第三方检测机构实施全覆盖监督检查。在全市132家零售药店开展家庭过期药品定点回收处理活动,回收过期药品2.1万盒。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持续强化。以城镇燃气压力管道和油气管道、“黑气瓶”、电梯维保单位等专项检查为抓手,深入开展全市特种设备大检查大整治大提升行动。全年共完成特种设备保障性检验10336台件,治理各类问题隐患1680余项,设备超期率降至0.6%。继续扩大电梯检验检测试点范围,完成电梯检测8108台。
      工业产品质量监管不断深化。开展消费品质量安全“三进”活动,新设立消费品质量安全风险信息监测点9个,县区层面实现监测点全覆盖。结合“一老一小”重要消费品、“护农助农”等行动,完成环保相关产品、食品相关产品、农资、危化品、学生儿童用品、老年用品等产品质量抽检1175批次。
      政治学习常抓不懈。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把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第一议题、第一主题、第一任务、第一要事”,推动各基层党组织抓牢抓实日常学习教育,开展多形式、分层次、全覆盖的全员政治理论学习,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牢记政治机关的根本属性,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党建党风同步提升。持续推动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力持续强化。扎实开展党务工作突出问题清查整治和“六治”作风大整顿,积极打造“清廉市监”党建品牌,构建起“一个阵地文化育廉、两个责任协同促廉、三项制度机制筑廉”的“三廉合一”清廉机关建设工作模式,机关廉政屋获省、市纪委高度评价。
      法治建设纵深推进。持续夯实法治市监工作基础,行政执法教育培训和协调监督双管齐下规范权力运行。组织全市市场监管领域行政处罚案卷集中自查及评查工作,全系统行政执法案卷质量得到极大提升,在全省市场监管和药品监管行政处罚案卷集中评查中成绩均名列前茅。3名同志分别被国家知识产权局、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省人社厅和省生态环境厅评为“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奥林匹克标志知识产权保护先进个人”“党的二十大特种设备服务保障工作贡献突出个人”“山西省污染防治攻坚战先进个人”,3名同志获评山西省知识产权系统先进个人,3名同志获全省第二批药品监管“双百标兵”称号。

    实干为要 逢先必争
    坚定大同市场监管发展新理念

      基于省局“五全为基、六有为要”总体思路,大同市市场监管局将坚持“明确一个定位,坚定一个导向,树牢五个意识,实现三个提升,营造三个环境”的“11533”工作理念,推动全市市场监管工作在更高的水平上实现更大的发展。
      “一个定位”,就是“以高水平监管助推高质量发展”。市场监管部门既是监管部门也是服务部门,监管的是市场秩序,服务的是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大局。要通过高水平监管创优市场环境,进而保障高质量发展,实现监管与发展互促共进、良性循环。
      “一个导向”,就是“全面进步、勇创一流”。市委“奋斗两个五年、跨入第一方阵”树立了鲜明的争先导向。要正视不足,不断加强学习、不断自我完善,添加“钙片”、补充“血液”、备足“粮草”,把徘徊在全省中下游的工作迅速补起来、提起来;要高标定位,树牢“全面进步,勇创一流”目标导向,不仅要争单项工作“亮”,还要争全面进步“大”,不仅要“争进位”,更要有“争前列”“争首位”勇气和信心。
      “五个意识”,就是政治意识、风险意识、规矩意识、创新意识、实干意识。要举旗定向,以鲜明的“政治意识”增强行动自觉。要始终牢记市场监管机关首先是政治机关,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持和加强党对市场监管工作的全面领导。要善于统筹,以敏锐的“风险意识”确保安全稳定。要统筹发展和安全,始终绷紧安全这根弦,聚焦易发生风险的领域,立足抓早、抓小、抓准,做到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筑牢市场监管风险防控屏障,防范廉政风险,确保队伍稳定。要心存敬畏,以过硬的“规矩意识”打好工作基础。要坚定不移贯彻上级决策部署,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坚定不移推进依法行政。要注重方法,以强烈的“创新意识”驱动改革发展。要大力提倡创新、鼓励创新,全面增强工作的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把创新作为推动工作的第一动力,从日常工作中寻找闪光点、寻找突破口,因地制宜积极试验,做好经验总结。要脚踏实地,以浓厚的“实干意识”提振精神状态。一切工作理念的实现,归根到底要靠实干。面对短板不少、长板不长,很多工作的全省排名还居于中下游的实际情况,要不畏难、不停步,逢旗必扛、逢先必争,做实日常工作中每一件事,振奋实干之志,提升实干之能,成就实干之绩。
      “三个提升”,就是法治建设、能力建设、智慧监管全面提升。时代在变、要求在变、职责在变,“进入第一方阵”要求必须持续提升履职能力、全力构筑市场监管现代化新格局,这其中,法治是根本、能力是基础、智慧是手段。要加快完善法治监管制度机制,全面提升依法监管能力;要加快构建干部队伍能力提升常态化机制,全面提升综合监管能力;要加快搭建监管信息化平台,全面提升智慧监管能力。
      “三个环境”,就是营造优良的营商环境、高品质的生活环境、和谐的监管环境。要把营造优良营商环境作为高质量发展的不变主题,不断创优服务举措;把营造高品质的生活环境作为“监管为民”理念的直接体现,构建竞争有序、放心消费的安全大市场;把营造和谐的监管环境作为提高监管效能根本要求,持续规范执法行为,探索兼顾执法力度和温度的精确执法、精准监管机制。

    接续奋斗 勇毅前行
    开创大同市场监管新局面

      2023年,大同市市场监管局工作具体围绕“五提升五建设”展开,一是以抓党建为“立局之魂”,全面提升政治引领力,全力建设忠诚干净担当干部队伍。二是以促发展为“立局之要”,全面提升服务软实力,全力建设质量强市和知识产权强市。三是以保安全为“立局之基”,全面提升风险防控力,全力建设坚固“四个安全”屏障。四是以惠民生为“立局之旨”,全面提升监管执行力,全力建设放心舒心市场消费环境。五是以夯基础为“立局之本”,全面提升治理推动力,全力建设高标准市场监管体系。

    本报记者庞善好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3-03-14期

    • 第2023-03-09期

    • 第2023-03-07期

    • 第2023-03-02期

    • 第2023-02-28期

    • 第2023-02-23期

    • 第2023-02-21期

    • 第2023-02-16期

    • 第2023-02-14期

    • 第2023-02-09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