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15版:市场监管

真抓实干 奋勇争先 努力开创市场监管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朔州市市场监管局工作纪实

  •   2022年,朔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在朔州市委、市政府和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的坚强领导下,全市市场监管系统锐意进取、改革创新,紧扣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目标要求,紧紧围绕全力打造“四大高地”,加快建设现代化的塞上绿都战略目标,凝心聚力,积极作为,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成绩,为全市高质量发展贡献了市场监管力量。

    一、2022年工作回顾

      (一)市场主体培育成效显著。充分发挥市场监管部门优势,制定关于支持个体工商户倍增质升的若干措施,联合邮储银行朔州市分行,累计为个体工商户发放普惠贷款6.68亿元,推动全市个体工商户大发展、快发展,实现倍增质升,2022年12月底全市个体工商户累计123071户,比2021年底95018户增长29.52%。
      (二)服务发展能力稳步提升。制定了《深入实施质量强市战略推进机制工作方案》,先后为各类企业提供专家服务2次、业务咨询500余次,帮助企业解决各类问题82个。198家企业累计自我公开声明1742项标准,涵盖2547种产品;市局主持制定了“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规范省级地方标准,填补了省内空白。
      (三)知识产权保护更加有力。全市专利有效量为2424件,同比增长23%。积极开展知识产权保护专项行动,全市办结各类知识产权案件41起。开展知识产权入企走访、帮扶企业22家,1家企业获山西省专利转化专项计划项目资助。
      (四)综合监管执法持续加强。围绕社会关注的重点任务,持续抓好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治理,深入开展民生领域“铁拳”行动,共查处各类案件1020件,4起案件入选省局典型案例,1起案件入选总局典型案例。落实柔性执法,实行轻微违法首错免罚468家。
      (五)民生民安保障稳中向好。扎实推进食品安全“两个责任”落实,将全市生产经营包保主体数量5945家划分为ABCD四级,明确市县乡村四级包保干部共883人。抽检食品4535批次、药品400批次、工业产品54批次,不合格产品已全部完成核查处置。排查发现超期未检气瓶148只,依法处置报废气瓶8600只。全市未发生重大食品、药品、特种设备、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安全形势稳中向好。
      (六)监管能力基础不断夯实。气瓶信息化监管平台建设高点起步,有序推进。在全省率先建立了“沙箱监管、包容监管、触发监管”的“三位一体”信用风险分类监管机制,全年组织开展部门联合双随机检查206次,信用风险分类差异化监管率100%。
      (七)党建引领作用充分彰显。开展“监管先锋”党建品牌创建,市局机关党委被评为“市直机关下沉社区助力疫情防控先进基层党组织”。系统内2名执法人员被评为全省药品监管工作“双百标兵”,1名同志被评为全省法制建设先进个人,市局被评为全国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专项行动成绩突出单位和全省清理拖欠农民工工资先进集体。

    二、2023年重点工作

      (一)纵深推进党建铸魂引领工程,把稳推动工作落实的“方向盘”。一是持续加强政治机关建设。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第一议题”跟进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二是持续加强基层党的建设。把党建工作与市场监管工作深度融合,充分发挥好机关党委、支部和工青妇群团组织作用,不断提升党支部的影响力、号召力、凝聚力,促进非公党建工作迈向新阶段,助力非公经济高质量发展。三是持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统筹推进清廉机关建设、行风建设和纪律作风整顿,全面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两个责任”,坚决压实党风廉政建设“一岗双责”,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之以恒纠治“四风”,一体推进“三不腐”,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和实干担当的良好氛围。
      (二)纵深推进营商环境提级工程,打好激发市场活力的“精准牌”。一是加大对个体工商户的帮扶支持力度。大力开展“个体工商户服务月”活动,加大对政策信息的宣传解读力度,强化正面引导,推动各类优惠政策落地落实。二是持续推进包容审慎监管。广泛开展“诚信经营·放心消费”创建,大力推行阳光执法、开门执法,推动“进一次门、查多项事”,完善轻微违法从轻减轻行政处罚事项清单,让执法更文明、更有温度,让监管对失信者“无处不在”、对守信者“无事不扰”。三是不断优化公平竞争环境。严格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推动第三方评估、常态化抽查督查等制度落实,做到应审尽审、应改尽改、应废尽废。聚焦公用事业、医药、汽车等民生领域突出问题,加大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执法。严厉打击仿冒混淆、侵犯商业秘密等违法行为。四是深入开展重点领域涉企违规收费专项检查。全面排查交通物流、水电气暖、金融、行业协会商会等领域涉企违规收费问题,坚持对违法违规收费行为“零容忍”,切实减轻各类市场主体的不合理负担。
      (三)纵深推进质量强市增效工程,搭建助力兴市富民的“大平台”。一是深化小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行动。发挥计量、认证、标准、质量发展等“一站式”服务集成效应,广发开展“惠企直通车”活动,鼓励企业设立“首席质量官”,推动开展“朔州市质量奖”评选表彰工作,引导更多企业全面加强质量管理和技术创新。二是全面加强品牌建设。围绕重点区域和行业,开展品牌培育创建工作。认真做好组织推荐“山西精品”公用品牌工作,不断提升朔州品牌的公信力、影响力、竞争力。三是不断强化标准引领作用。围绕民生、服务、农业等重点领域,建立健全满足企业和市场实际发展需要的标准体系。深化标准化改革,提升标准化治理效能,推动实施标准化奖励工作。
      (四)纵深推进知识产权促进工程,用足推动创新发展的“工具箱”。一是激励知识产权创造。推动开展知识产权奖补工作,推动创新成果转化为新的生产力。积极协助“怀仁绿豆”“怀仁羔羊肉”尽快通过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审核,支持帮助“右玉土豆”“右玉沙棘”全面做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初审准备工作。二是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坚持知识产权严保护政策导向,开展关键领域、重点环节、重点群体行政执法专项行动。加大打击商标恶意注册、非正常专利申请以及恶意诉讼等侵权假冒行为惩戒力度。三是深化知识产权运用服务。大力推进“知识产权面对面、助企服务实打实”活动,开展高价值专利培育、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地理标志助推乡村振兴、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入园惠企”等重点工作。
      (五)纵深推进监管效能提升工程,夯实保障履职尽责的“基本功”。一是树牢法治监管意识。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依法依规行使权力,学法普法用法一体推进,加强执法案件法制审核,提高案件查办质量。二是夯实信用监管基础。持续推进“沙箱监管、包容监管、触发监管”的“三位一体”信用风险分类监管机制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机制,探索建立全链条企业信用监管制度体系,不断创新监管方式方法。三是构建智慧监管平台。以推进气瓶信息化监管平台建设为契机,加快市级市场监管智慧平台建设,及时与省局推进建设的网络交易检测中心系统、电梯综合智慧监管服务平台、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等监管平台的对接融合,不断提升监管数字化、精准化、智能化水平。
      (六)纵深推进安全底线守护工程,攥紧从严打假治劣的“铁拳头”。一是落实“两个责任”守护食品安全。进一步建立健全食品安全分层分级精准防控、末端发力终端见效工作机制,压实四级地方干部包保责任,多措并举推进“两个责任”走深走实。二是强化“全链条监管”巩固药品安全。深入推进药品信息化追溯管理,强化“两品一械”全链条、全生命周期监管,推动部门协同和社会共治,形成打击危害药品安全违法犯罪行为合力。三是突出风险监测保障产品质量。加大检查抽检力度,聚焦“一老一小”等重点人群,全力做好重点领域消费品的安全风险监测和质量安全监管,严防重点工业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四是聚力全覆盖监管严控特种设备安全风险。加大对特种设备生产、经营、使用单位和检验、检测机构全覆盖监督检查力度。开展城镇燃气压力管道、老旧电梯、未经登记违法使用特种设备、高压氧舱、锅炉等专项整治,严防严控严管特种设备安全风险。
      (七)纵深推进综合执法为民工程,交好尽心服务百姓的“成绩单”。一是从严执法。持续深入推进“铁拳”整治行动,严厉打击侵权假冒、虚假宣传、检测机构造假、非法传销等违法犯罪问题,强化行刑衔接,曝光典型案例,释放震慑效果。二是重点监管。深入开展涉疫药品和医疗用品稳价保质专项行动,持续开展医疗美容行业突出问题专项整治,严肃查处涉导向、政治敏感问题违法广告和违法广告代言行为,抓好医药、教育培训等领域广告和价格监管,加强大宗商品、重要民生商品等价格监管,深化转供电环节、商品过度包装、“长江禁捕、打非断链”、制止食品浪费转向执法等工作,坚持线上线下一体化监管,全面规范市场秩序。三是维权护航。持续做好“12315”投诉举报热线与“12345”政务服务热线的互联互通,推进“诉转案”工作。持续开展“诚信经营放心消费”创建活动。加强舆情监测及处置,支持指导消协组织开展消费提示警示、投诉调节、提起公益诉讼等消费维权工作,切实维护消费者权益。

    高守明 王汉平文/图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3-03-14期

    • 第2023-03-09期

    • 第2023-03-07期

    • 第2023-03-02期

    • 第2023-02-28期

    • 第2023-02-23期

    • 第2023-02-21期

    • 第2023-02-16期

    • 第2023-02-14期

    • 第2023-02-09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