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以来,吕梁市市场监管局紧紧围绕省、市工作大局,自觉把市场监管工作摆到全市“建设美丽幸福吕梁,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大局审视把握,按照“保安、守底、创标、提质、增效”的总体思路,大力服务经济发展,全力抓好安全监管,上下一心、奋勇争先,以实干实绩开拓了工作新局面,各项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
服务民生精准施策
个体工商户倍增质升成效显著
突出政策保障。市政府出台《助企纾困20条措施》,针对个体工商户设立创业补助资金,市级财政对新登记个体工商户补助500元,县级财政配套补助1500元,已向各县市区财政部门拨付2932.05万元。出台《吕梁市个体工商户倍增质升实施方案》,在提高市场准入效率、支持大众创业创新、加强财税金融服务、营造良好营商环境、提升服务质感、强化个体工商户培育等5方面明确了19项具体举措;制定《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全力促进市场主体倍增24条工作措施》,在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强化标准引领作用、引深知识产权保护运用、规范市场竞争秩序等4个方面明确了24项措施。
突出重点环节。坚持“疏堵结合、应办尽办”的原则,大力开展“无照经营清零行动”,检查各类经营户2727户,发现无照经营1281户,引导办证1132户。严格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审查各类政策性文件140余份,对9份违反公平竞争的文件督促相关发文单位及时整改。加强重点领域收费检查,坚决制止各种加重个体工商户负担的行为。积极实施《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实施细则》,执行市场主体休眠、歇业制度,全面实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方式,强化“线上+线下”个体工商户信用及时修复,对16031户市场主体进行信用修复。与邮储银行吕梁分行、市行政审批局开展金融服务,今年为1115户个体工商户发放贷款5.78亿元。
深挖潜力激发活力
监管治理更加精准高效
智慧市场监管建设加快推进。建设完成吕梁市特种设备(气瓶)大数据监管平台,全面运用“山西省特种设备智慧监管平台”,累计录入特种设备信息3万余条。建设完成吕梁市特种设备(气瓶)大数据监管平台,对接全市各气瓶充装和检验单位信息化追溯平台,实现气瓶实时、动态、全周期监管。持续推进了食品生产信息化追溯体系建设。
信用体系构建进一步完善。强化信用修复和涉企信息归集,制定了经营异常名录列入移出和企业信用信息锁定解锁制度,强化了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对符合信用修复条件的市场主体实施信用修复33626户次(其中企业1272户次),解除信用约束措施。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山西)共归集全市行政许可信息30.5万余条、行政处罚信息7909条、抽查检查结果信息5827条,联合惩戒信息2211条。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实施跨部门“双随机”联合抽查。
加大竞争执法力度
市场竞争生态持续改善
重点领域执法有力有效。组织药品安全专项整治活动、民生领域“铁拳”专项执法行动,深入开展“守查保”检查等专项行动,召开全市市场监管执法工作暨“铁拳”行动现场推进会,开展全业务领域、全区域覆盖、高质量执法活动,检查企业主体138个,发现问题线索587条,具备立案条件的60起,移送公安刑事立案1起。
平台经济发展更加规范。今年以来,组织开展网络市场监管专项行动,维护网络市场秩序。一是组建了网络交易监管队伍,明确专人负责;二是开展网络交易监管执法常态化,对辖区内网络交易主体实施日常巡查;三是及时受理消费者投诉,受理消费者投诉6起,积极为消费者挽回损失2.5万元。
公平竞争政策深入实施。实施公平竞争审查第三方评估。全市共审查涉市场主体政策措施107份,“一事一议”的会议纪要17份。
消费权益保护持续强化。持续推进“放心消费承诺活动”。以食品生产、流通、餐饮等民生领域的生产经营单位为创建对象,持续推进“放心消费承诺活动”,目前已创建302家;积极创建“线下购物七日无理由退货承诺单位”,在辖区所有超市、市场、药品(药械化)、专卖店等实体店中开展“线下购物七日无理由退货”创建活动。
加快质量强市建设
服务高质量发展更加高效
质量强市战略向纵深推进。深入开展质量强市活动,实施质量提升行动,108家企业参与了提升行动。开展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对离石电缆公司等83家中小企业提供服务标准、计量、认证和知识产权保护知识等一揽子服务。深入推进小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行动,指导编制《谷物磨制行业企业质量管理核心过程实施指南》,整体提升我市小米加工质量。推进“山西精品”培育工程,将“山西精品”纳入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环节。
标准化创新实施持续推进。出台《吕梁市市级标准化试点示范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等规范性文件,指导制定省级地方标准2项,市级地方标准23项,团体标准133项,推动建立国家级标准化试点示范项目2个,省级标准化试点示范项目7个,市级标准化试点项目10个。
计量工作成效成果显著。完善工作机制,动态完善计量技术机构信息库,同时将全市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在用计量器具纳入双随机抽查系统,14家计量技术机构进行监督检查。实施企业减负措施,对全市企业减免计量器具检验检定费用。服务企业计量,深入开展“计量服务中小企业行”活动,充分发挥计量监管的职能作用和计量检测的技术优势,帮助企业及时了解各项优惠政策,为企业提供计量服务。线上线下开展计量宣传,利用短信、微信传播快、时效强的作用,推送宣传短信180余万条,发布宣传视频8部。
认证认可工作成效突出。强化检验机构检测,提升检验机构检测能力。组织相关机构参加省局开展的食品、生态环境能力验证和组织36家机动车检测机构参加省级技术比对,提升企业检验能力。实施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出台《关于深入推进小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行动的通知》。开展认证企业专项行动,开展认证活动双随机检查。助力企业纾困解难,为287个中小微企业减免检验检测费用58.3万元。开展五大主题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宣传活动,帮助企业和群众知晓、享受惠企政策。
检验检测能力不断提升。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加强扩项建标工作,质量检验方面通过了质量(食品、药品、产商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现场检查。三是开展质量检验检测,受理了1798户计量检定、校准申请,安排完成了21386台(件)的计量器具检定、校准。
实施知识产权战略
创新驱动发展更具活力
知识产权机制更加完善。印发《关于贯彻山西省知识产权局贯彻知识产权人才“十四五”规划实施意见》,与市新闻出版局联合成立了吕梁市知识产权行政调解委员会,与忻州市、陕西省榆林市和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举行跨地区知识产权保护合作协议签约仪式。
知识产权保护全面加强。大力开展知识产权执法“铁拳”行动、开展商标代理机构“双随机、一公开”检查,“汾酒”“山花”牌电缆侵权假冒、专利非正常申请核查等专项行动,今年以来,查处知识产权案件84件,结案82件。
知识产权运用成果更加丰硕。出台“深化知识产权领域“放管服”改革,优化创新环境和营商环境”12条工作措施和“知识产权服务万里行”活动方案,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累计为3户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贷款2200万元。推荐山西晋龙核桃苗木股份有限公司等2户企业2件专利申报2023年度山西省专利转化专项计划,推动“临县大豆”“青塘粽子”“汾阳白酒”申报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严格落实“四个最严”
市场安全底线筑牢筑稳
食品安全水平继续向好向优。强化隐患排查,以开展“守底线、查隐患、保安全”专项行动为主线,持续开展酒类、校园食品、文水肉牛私屠乱宰等十二大专项整治行动。开展全业务领域、全区域覆盖、高质量执法活动。全市累计排查食品生产经营主体18207家,发现风险隐患1730个,完成整改1675个,待整改55个。强化抽检监测,全市落实食品安全抽检经费共计1473万元。
药品安全保障能力全面提升。一是强化重点整治。重点整治非法渠道购进、不凭处方销售处方药、重点品种可追溯不执行、回收药品等问题。二是强化交叉检查手段。在各县集中检查的基础上,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为期20天的交叉执法检查活动,相关案件正在查处中。三是强化监督抽检支撑。完成药品抽样462批次;完成化妆品抽样任务50批次;超额完成年度考核任务;完成医疗器械7个品种39批次。
特种设备安全治理不断深化。强化安排部署,开展专项整治,提升监管能力。先后开展《安全生产法》《特种设备安全法》专题培训和全市电梯质量安全提升培训,组织全市231名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人员参加全省市场监管系统特种设备检查人员能力提升班,进一步提升监管队伍能力,夯实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工作基础。
工业产品质量监管持续加强。一是加强危险化学品、食品相关产品等重点工业生产企业监管,全市查小程序风险排查企业504户;二是加强节日期间工业产品监督检查;三是加强重点工业产品质量监督抽查,抽检车用汽柴油、车用尿素、电线电缆等26种类1931批次产品开展监督抽查;四是质量技术帮扶提质强企,确定离石电缆等5户帮扶对象,建设产品质量追溯体系,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
全面加强党的领导
履职担当能力不断提升
党的建设全面强化。组织党组中心组理论学习15次,各支部召开88多次支部会传。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和作风纪律建设,全面落实“一岗双责”,警示党员干部自觉敬畏纪律、遵守纪律,确保业务工作稳步前行。
法制建设不断完善。完善执法机制,印发《吕梁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强化市区市场监管与综合行政执法联动协作的指导意见(试行)》,进一步强化市、区两级市场监管部门的联动,日常监管和综合执法工作的有效衔接,建立优化协同高效的市场监管机制。实施包容审慎监管,出台《吕梁市市场监管领域包容免罚清单46条》,对轻微违法和未涉及危害人身健康、公共利益和公共安全,不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破坏环境的违法行为,实行“首次不罚”“下不为例”。开展执法能力提升,线上线下组织执法人员参加了“行政执法大讲堂”网络培训十五期,采集、挑选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公布的典型案例,形成《案例精编》,提升执法人员执法办案能力。
机构队伍建设持续优化。在班子建设上,着力做到“三个突出”,突出政治引领,强化服从意识;突出理念创新,强化服务意识;突出作风锤炼,强化担当意识。在队伍建设上,提出了注重严管树形象、注重严督创业绩、注重厚爱聚合力的市场监管队伍精神,做到规范和提高并重,引优和提质同步,招录3名双一流院校研究生学历定向选调生,招录2名公益性岗位人员,目前已到岗。
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持续发力,全力抓好“小个专”党建工作,促进党建与企业发展同频共振。建立非公经济阵地1097个,全市共有8884名非公经济领域党员,选派党建指导员538人,共有党委25个,党总支32个,党支部1040个,覆盖率86.76%。表彰19个市级“双强六好”示范党组织,54个县级“双强六好”示范党组织。
机关党建工作亮点纷呈。结合“清廉机关建设”活动将重温入党誓词、红色党课、志愿服务等内容作为主题党日活动的规定动作,开展创城行动、廉政文化教育等系列主题党日活动。评选出机关和直属单位23名优秀党员,5名优秀党务工作者,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开展“纾困助企、标准引领、保食品安全”主题党日活动,发挥市场监管职能,为企业办实事,为企业的发展履职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