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23版:市场监管

践行五高提升五力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长治市市场监管局工作纪实

  • 全市市场监管工作会现场

  •   2022年,全市市场监管系统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关于“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重要要求,防风险提效能、促发展强基础,抓创新求突破,圆满完成各项目标任务,在统筹疫情防控和助力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大考中交出了高分答卷。

    勠力同心 不辱使命
    2022年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聚力战疫情,民生兜底有效保障。该局组建7个专班、14个督导组,上下联动,精准防控。强化进口冷链食品“上链入仓赋码”管理,守护了群众“舌尖上的安全”。联合医保局开发启用“一退两抗”购药人员实名登记二维码小程序,实现了对重点人群的精准管控。强化价格检查,确保了市场价格秩序平稳。牵头组建成立“市场防控专班”,构建了专班、属地、企业三个管控闭环,实现了市场防控科学化、精准化。全市系统迎难而上、勇于担当,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和“事事落实到位”的执行力,织密筑牢了市场监管领域疫情防控阵地,多次受到省市疫情防控指挥部通报表扬。
      聚力抓改革,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加快推进“一网通、一窗办”,外资登记、检验检测、特种设备审批时限提速增效,进一步激发了市场活力和创新潜力。制定出台了《支持个体工商户倍增质升实施方案》,全市新增个体工商户5.32万户,同比增长29.4%。完成“个转企”2306户,全省排名第一。全市“双随机、一公开”完成抽查586批次8031户。企业年报率96.44%,全省位列第三。持续推进政银战略合作,助力小微企业纾困融资12.7亿元。线上线下培训企业人员1万余人次,帮助解决知识产权、认证认可等“急难愁盼”实事120个。强化公平竞争审查,废止和纠正违反公平竞争规范性文件、政府会议纪要24份,查办不正当竞争案件13起。加强涉企违规收费治理,经济制裁238.53万元,为企业减负124.88万元,进一步提升了市场主体的获得感、幸福感。
      聚力保民生,安全风险有效防控。深入推进“守查保”专项行动,检查食品企业2.2万户次,抽检15018批次,处置隐患1489个,查办案件959件。在全省率先实施“网安工程”,全面推广使用“食安封签”,《山西市场监管研究》刊登该局经验并向全省推广。扎实推进“两个责任”工作机制落实,推动全市4861名干部包保14190家食品生产经营主体,国家总局信息化平台数据填报通过率全省第一。全年药品抽检559批次,查办案件344件,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完成任务指标274%,位居全省首位。开展了压力管道、电梯、锅炉等12项特种设备整治,排查治理隐患602处,停止使用压力管道1730.78米,查办案件38件。开展重要产品监督抽检455批次,合格率达到97.3%,确保了市场监管领域安全稳定有序。
      聚力谋创新,监管效能不断提升。全省首家编印了《市场监管行政处罚裁量权行使依据汇编》,坚持“宽严相济”的执法理念,推进了严格、规范、文明执法。扎实推动重点农贸市场提档升级,推行智慧化监管、星级化评定,保障了市民“菜篮子”安全。药品追溯管理实行了“单日清查、双日处理、每周排名、半月通报”工作机制,药品零售企业入驻率、扫码率和上游企业出库单验证率均位列全省第一,三级和二级医疗机构平台入驻率达到100%。推进气瓶质量追溯体系建设,实现了气瓶使用登记、检验、报废、充装过程实时监控,气瓶检验数量全省第一。市县两级共查办案件4179件,移送案件19件,案件和罚没款数均位列全省第一。
      聚力重维权,诚信建设稳步推进。加强消费环境治理,建立维权服务联系点400个,ODR平台入驻企业419家。坚持快接快查快办,全年受理各类咨询投诉举报4.63万件,办结率99.55%,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850万元。全省首家印制了《长治市放心消费创建工作指导手册》,创建省级放心消费示范培育单位8家、市级示范单位282家、县级示范单位846家,打造“文明诚信、放心消费”示范商圈、示范街区、示范集市、示范小镇、示范景点12个。全市参与线下无理由退货承诺的实体店382户,退货数量8万余件,退货金额1680余万元,进一步增强了经营者的诚信度、消费环境的安全度和消费者的满意度。
      聚力提质量,企业发展态势强劲。强力推进标准强市、质量强市、知识产权强市“三大战略”,组织企业参与制修订国家标准7项,行业标准1项,地方标准12项,团体标准26项,在建国家级、省级、市级标准化试点示范项目32项,长治市企业制定的《硝酸铵》国家标准荣获第一届山西省标准化创新贡献奖。全市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站累计投入资金754万元,服务企业2074家,为企业减免费用420万元,解决技术难题1023个,培训企业首席质量官72家,上报“山西精品”企业36家。新注册商标2700件,有效商标注册达到18688件,同比增长16.2%;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总量16件,位居全省第二;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881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2.8件。查办各类侵权假冒案件525件,市局知识产权保护发展科和市综合行政执法队系全省唯一被冬奥会组委会、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国家知识产权局联合表彰为“奥林匹克标志知识产权保护突出贡献先进集体”的地市。
      聚力转作风,队伍效能全面历练。坚持以政治建设凝心铸魂,修订完善《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制度》,同时以省级文明单位标兵创建为抓手,扎实开展了清廉机关建设和“纪律作风整顿”活动,全局上下呈现出人心思进、潜心干事的良好氛围。非公党建持续领航,新组建非公经济组织党组织138个,山西振东集团党委、襄垣融汇村镇银行公司党支部入选为全省民营企业党建工作创新试点单位。
      2022年,该局着力统筹安全和发展,药品安全考核全省排名第一;质量工作、知识产权保护考核全省位列第二;在平安建设考核中,社会组织、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参与平安建设,以及打击传销、查处无证无照经营和虚假违法广告整治工作获评全省一类;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违法犯罪工作、食品安全监管和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位居全省二类,取得历史性突破。付云波、骞剑波、郭小军三名同志受到国家级荣誉表彰,全市系统18个先进集体、30名先进个人受到省级荣誉表彰。

    提高站位 认清形势
    明确当前和近期工作总体思路

      省局党组书记、局长鞠振在全省市场监管工作会议上,提出“五全为基、六有为要”总体思路,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抓好市场监管工作提供了工作路径和具体抓手。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市场监管系统要认真贯彻落实上级部署,把“国之大者、省之大计、市之大事”落实为“局之要务”,按照“践行五高、提升五力”总体思路,以高效市场监管服务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践行五高”是市场监管的工作原则和工作导向

      一是高质量党建引领。实践证明,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是做好社会治理工作的制胜法宝。要坚持把党建引领贯穿市场监管全过程,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充分发挥党的领导对市场监管事业的引领作用,确保正确方向。
      二是高站位守牢底线。保障食品、药品、特种设备、工业产品质量“四大安全”,是市场监管部门的首要职责。要坚持底线思维和创新思维相结合,严格落实“四个最严”要求,保持方向不变、路线不偏、力度不减,始终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与此同时,要时刻保持自重、自省、自警、自律,坚决在廉洁自律上筑牢防线、不越红线。
      三是高标准数字赋能。推进市场监管现代化,数字化、智慧化是关键。数字、网络、智能技术的运用可以一定程度上弥补市场监管力量的不足,提升市场监管的规范化、便利化。要全力促进数字技术与市场监管深度融合,以数字化变革推动监管理念、监管方式、监管手段深刻变革,推动监管效能最大化、监管成本最优化、市场主体干扰最小化。
      四是高水平依法行政。法治建设,是法治政府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市场监管体系固本强基的必由之路,也是实现市场监管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支撑。要牢牢把握“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的原则,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履行监管职能,确保各类市场主体在市场竞争中权力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
      五是高效能协作联动。健全协调配合机制,是在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背景下正确履行职能、提高工作效能的必然要求。要注重上下联动,争取上级最大支持;注重横向联动,争取合作最大共赢;注重内部联动,争取履职最大成效。要鼓励引导多元社会主体参与市场治理,打造与社会治理现代化相适应的各司其职、齐抓共管、多元共治的市场监管新格局。

    “提升五力”是市场监管的主要任务和工作目标

      一是培育市场主体提升服务力。市场主体倍增工程是党委、政府部署的一项事关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工程。要一以贯之促进市场主体数量持续增长,当好“金牌店小二”,提升专业化、标准化、精细化服务水平,让更多市场主体“生得顺、育得多、长得大、活得好”。力争到2025年,个体工商户数量突破34万户。
      二是防控重大风险提升落实力。市场监管事项量大面广、燃点低、触点多、社会关注度高,必须做到“四个有”:一是有心,始终保持“时时放心不下、事事紧抓不放”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二是有责,抓实抓细全链条、全领域、全过程监管;三是有力,坚持问题导向,全面落实“清单化、闭环式”问题整改;四是有效,防止出现“灰犀牛”问题和“黑天鹅”事件。力争到2025年,重大安全风险管控能力显著增强。
      三是规范市场秩序提升震慑力。营造诚实守信、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是市场监管部门的重要职责。要聚焦党委、政府关注、人民群众关心的重点领域,全力推进线上线下一体化监管,高效查处一批社会影响大、公众拍手叫好的“铁案”,打出震慑和声势,展现部门的良好形象。力争到2025年,全市食品抽检合格率达到98.5%,药品抽检合格率达到99%,特种设备本质安全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
      四是创新监管手段提升执行力。创新监管方式是推进市场监管工作现代化、提升监管效能的现实需要。要着力加强新时代市场监管能力建设,健全完善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为基本手段、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实现监管精准化、智能化。力争到2025年,市场监管信息化和科技支撑能力得到显著增强,逐步实现检查执法同步传输、同步指导、同步处罚。
      五是打造质量品牌提升竞争力。质量品牌工作是企业、区域乃至国家核心竞争力的综合体现。要聚焦特色产业,做强区域品牌,闯出一条“以质量提升带动品牌提升,以品牌提升带动产业提升,以产业提升带动城市品质升级”的发展道路。力争到2025年,有效商标注册量达到2.5万件,每万人口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3件;打造山西精品企业不少于15家,培育质量标杆企业不少于30家;地方服务质量标准体系基本完善。
      “践行五高、提升五力”总体思路,是长治市市场监管局党组深入研究,集思广益,统筹谋划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定位和奋斗目标,是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工作实践,是扎实推动全市高质量发展战略落地生根的生动体现。

    本报记者陈宇纲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3-03-14期

    • 第2023-03-09期

    • 第2023-03-07期

    • 第2023-03-02期

    • 第2023-02-28期

    • 第2023-02-23期

    • 第2023-02-21期

    • 第2023-02-16期

    • 第2023-02-14期

    • 第2023-02-09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