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是春季招聘重要阶段,各大行业开始大量招人补充新鲜血液,可是,招聘公司龙蛇混杂,职务“两张皮”,薪资“缺斤少两”……甚至会让新人求职者掉入“陷阱”圈套,让人防不胜防。
面试职务“两张皮”
2023年2月10日,太原市民郭女士在手机招聘软件BOSS直聘上预约了两家公司的面试,郭女士表示,自己想法找一份教务老师或者运营的工作,在平台上看到这两家公司招聘,与自己所求的岗位、薪资、位置都比较合适,所以打算去面试。
当天上午,郭女士准时来到面试地点,发现面试人数有很多和她同龄的女孩,让她心中开始犯嘀咕,不是只招聘运营么,怎么会有这么多女孩?随后郭女士填好面试表后,有人带她到一个房间面试,简单地问过一些基础问题后,就话锋一转,面试官开始问郭女士,是否愿意做主播直播?郭女士当即表示,自己是看到运营才前往面试的,自己是不做主播的。面试人员却表示,郭女士的外形条件更适合做主播,而且现在运营并不缺人。郭女士明确表明拒绝后便离去。
“明明是招聘运营,实际却是招聘主播,那这样挂在招聘网站上就非常不合理!”郭女士非常不解,紧接着又去下一个面试地点。
这次前往的是一个早教机构,需要一个教务老师,与面试人员沟通得都非常顺利,郭女士以为这份工作八九不离十了,面试人员话锋一转,问道:“你考虑过做辅导老师吗?”这一下给郭女士问懵了,后面继续又讲,我们这边教务老师也负责前台的招待,你也需要做前台的工作。郭女士表示,教务老师和前台的工作职责是不同的,为什么一份工资要负责两份工作?而且在网上沟通时,也没有跟自己说辅导老师这个事情。随后便拒绝了这份工作。
“我不太理解,网上的招聘信息是否真实,怎么面试时的要求总是和网上沟通的不一样,这种‘两张皮’的现象,非常浪费自己的时间和精力。”郭女士表示不解。
薪资“缺斤少两”
记者看到在郭女士的BOSS直聘软件上,郭女士选择的薪资基本是在3000—5000元之间,郭女士也表示,3000—5000元一般都是3000元,她本人也是刚毕业不久,之前了解到的太原薪资大概也就3000元左右,觉得3000元就足够了。
然而,记者询问郭女士面试的薪资时,郭女士觉得更加离谱,运营工作表示4000—5000元,实际却是3000的底薪,1000元是绩效。后面教务老师的薪资在网上沟通的是3000—4000元,实际却是2500元底薪,500元是绩效,记者问道:“教务老师有什么绩效内容呢?”郭女士说:“这500元的绩效是全凭本人的工作情况表现,这并没有实际的工作内容可供参考。”
“我身边很多朋友,面试时都遇到过这种薪资莫名其妙被‘绩效化’的情况,用人公司打着薪资合理的幌子,‘骗’到面试,再提出有一部分薪资是绩效的说法。”郭女士向记者吐露。
面试中这样的薪资“陷阱”,究竟是否合理?薪资中的“绩效”不提前说明是否合理?是只有少数的公司存在这样的现象,还是大部分就业岗位都存在着这样的招聘“陷阱”。求职者在不清楚绩效薪资盲目地签订劳动合同,在后期能否通过法律来维权?
盈科律师事务所孟律师表示,薪资构成是面试者在面试的过程中才能确定的,大部分公司的薪资都包含了绩效,这种情况是被法律所认可的,对此薪资绩效化的情况求职者也只是尽可能找正规招聘渠道和多加辨别。求职者遇到以底薪+绩效计算薪资的公司时,首先对此有选择是否签订劳动合同的权利;其次,求职者更需要注意的是,入职后是否会签订劳动合同以及合同中绩效的计算方式是否约定明确,若入职后公司不主动签订劳动合同,则求职后续维权过程可以主张双倍工资。
对于不清楚绩效薪资的劳动合同,求职者需注意保存工作过程中的劳动成果和有关薪资的聊天记录、加班情况等证据,如果公司仅发放底薪且不发或者少发绩效,劳动者可向劳动局投诉,或者申请劳动仲裁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社保五险一金,试用期不缴纳
郭女士面试的大多数公司试用期间不缴纳社保和五险一金,记者询问孟律师后,孟律师表示,试用期是以签订劳动合同为基础的,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如果不签订劳动合同就不存在试用期的说法,甚至对于试用期的时长,法律也明确规定其最长不能超过6个月,因此即使在试用期内,也算是建立了正式的劳动关系,单位必然要按照规定缴纳社保和五险一金。
用人单位所说的,试用期交社保的费用是由员工承担,这合理吗?律师表示,《社会保险法》第五十八条,用人单位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三十日内为其职工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申请办理社会保险登记。试用期社保费用由公司和个人各自承担应缴部分,公司要求全部由劳动者个人承担是违法行为。
现在大部分的求职者,在求职中多多少少都会遇到像郭女士这种情况,尤其是刚步入社会的毕业生,面对不合理的合同条例,HR的专业话术等很多的隐形陷阱,都要慎重警惕,如遇到不合理的情况还需及时寻求法律援助。
见习记者王雨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