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需亲自下厨,便可得到一桌盛宴在家款待亲朋;无需亲自动手,家庭收纳便能做到整洁又宽敞。当下,工作生活的压力让年轻人把“懒人经济”的版图无限扩大,不断试探着舒适生活的边界与无限可能。
“上门代厨”“收纳整理”……不少新兴服务悄然兴起,在方便生活的同时,也催生出新的隐患和风险。
上门代厨 品质与安全无据可依
“上门代厨,菜系样样精通,做饭好吃,今天下单可享受9.9元特惠”“星级酒店大厨业余时间上门代厨,食材自备代买均可。”在各类社交平台上,上门代厨的信息比比皆是。点击这些信息,消费者与代厨者在社交平台接洽后,双方根据饭菜的制作时间、数量、菜系等协商出满意的价格便可开始服务。记者了解到,代厨的费用一般在十几元到上百元不等,消费者常见的菜系基本都可以找到合适的代厨者,代厨不但可以提供正常的餐食,就连病号餐、宝宝餐也有涉及,极大地满足了市场需求。
在太原市工作的刘女士,由于工作较忙,中午很难回家为孩子做饭,照顾孩子的重担全部落在了刘女士母亲身上,但一段时间后,刘女士发现买菜、做饭、遛娃让老人每天十分疲累。“后来我听说太原也有上门代厨,我妈带孩子出去玩的时候把菜买好就行了,到点就会有人来做饭,一份宝宝餐、一份大人餐,十分方便,而且比全职的保姆价格低。”刘女士说道。
记者调查发现,在上门代厨爆火的背后也存在一些隐忧,该行业由于出现时间短,行业并无统一的服务标准,也没有明确的政府部门或机构管理,大部分时候的责权约束均为消费者和代厨者商议而定。
社交平台上众多的上门代厨服务信息中心,不少代厨者表示他们仅是厨艺爱好者,或是时间比较自由的“斜杠青年”,希望通过出售业余时间和力所能及的服务获取报酬。他们中不少人并未取得健康证,更没有参加过专业的食品烹饪培训。
同时,上门代厨者中部分为女性,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如何保证自身安全,由谁来监管也并无明确规定。在烹饪过程中代厨者不论男女一旦发生安全事故,纠纷如何解决也并无依据。
上门收纳 流程与标准急待完善
不少年轻人在享受过“买买买”的快乐后望“衣柜”而兴叹。网络上,一张张收纳整理前后对比图直击消费者痛点,家中杂乱、无序、空间浪费的衣柜魔法般的井井有条,孩子扔得到处都是的玩具被整理收纳,家中整洁如初。
不只是上门代厨,随着需求端不断旺盛,上门收纳的服务也在快速发展。2023年春节前夕,家住临汾市的曹女士在网上以4000元的价格订购了一次收纳整理服务,但整体服务过程并不令人满意。
收纳整理服务当日,由于订单较多,收纳服务方为了快速完工,临时更改服务人数,由2人增加至4人,当日,仅有曹女士和年幼的孩子在家,突然有这么多陌生人来到家中令她十分不安,但与收纳服务方商议后,并未取得满意结果,无奈,曹女士只能将还在上班的家人叫回家中,一同监督服务过程。但收纳服务结束后,曹女士发现,在被收纳师扔掉的包装盒内,还有自己皮包上的配件和购物小票等重要凭证。
随后,曹女士在网上搜索发现,有不少网友在接收服务的过程中,也有类似的经历,有一些有价值或是有纪念意义的物品被收纳师强行“断舍离”,甚至有消费者家中的画作被弄丢,但苦于没有明确的监管机构,且服务内容均是双方口头约定,不少吃了亏的网友也只能在网络上诉苦,将经历写出来警示他人。
记者调查发现,上门收纳整理行业制度并不完善,针对服务过程中所涉及到的收费标准、工作流程等,并没有一套业内公认的标准。
大部分收纳师仅靠网络获取订单,且个体从业者居多,入行门槛较低,且服务水平良莠不齐,给消费者带来的不良体验也是屡见不鲜。上门收纳行业应该加快制度构建,建立完备的售前、售后服务体系,保证消费者得到良好的消费体验。从业人员应不断地提升能力、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注重保护客户隐私和安全,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让行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本报记者曹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