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E15版:消费调查

冰柜热销 “科学囤货”才是王道

  “你好,是刘女士吗,我们是海尔冰柜的,您明天几点钟在家,我们上门安装······”一番交涉后,刘女士挂断电话,向阳台的一块空地看去,露出了满意的微笑。
  原本放在阳台的几盆大型绿植被处理掉后,刘女士决定再为家里添置一台冰柜用以储藏食物。刘女士的丈夫听到自己的一方小天地被“连锅端”急步走来:“我原来那几盆花放在这不好看吗?一年四季春意盎然,多好,再说家里已经有两台冰箱了。”话音刚落,刘女士便用犀利的目光看向丈夫:“好看有用吗?家有余粮,心里不慌,你就听我的吧!”

从囤食物到买冰柜,不少家庭考虑扩容

  随着人们需求的变化,越来越多的家庭不满足于冰箱的容积,思来想去,冰柜成了不二选择。
  在不少网购平台上,记者发现,具有大容量、可除菌、超薄等特点的冰柜销售火爆,其中海尔、美的、容声、西门子、美菱等品牌颇受消费者青睐。
  不仅是在网购平台上,在线下商超,冰柜、冰吧等产品也很受欢迎。一位国美电器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原先卖场内大部分来咨询的消费者仅关注冰箱,近两年,来询问冰柜的消费者越来越多,卖场也适时调整陈列,将原本销售量一般的冰箱换成冰柜或是冰吧,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
  记者发现,就价格而言,不论线上还是线下,消费者关注较多的是1000元至3000元之间的冰柜产品。
  据奥维云网数据显示,消费者在囤货存储、精细化存储及健康化存储需求更加迫切。线上市场来看,冰箱产业大容积产品的销售额占比从2020年一季度的5.3%增长至2022年四季度的15.9%,线下这一比例则是由13.4%增长至24.3%。

费心、费电,盲目囤货容易造成浪费

  春节期间,刘女士的孩子们从工作地回到家中,惊叹于家里又多了一台冰柜的同时,打开冰柜后,其中囤积的食品更是令年轻人难以接受。
  “妈,这18年的月饼,赶紧扔了吧,还有这粽子、元宵,这都不知道是哪年的,这都不能吃了。”
  刘女士的丈夫一边在厨房忙碌,一边嘱咐孩子们:“你们这次回来,赶紧做做你妈的思想工作,家里冰箱冰柜一共三台了,一个月光电费就要多花不少。”
  无独有偶,家住太原的张先生家中也有一台双开门冰箱及一台冰柜,据张先生回忆,在过去几年,“冰箱+冰柜”的组合确实为家庭生活立下汗马功劳。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疫情退去,一切恢复如常,之前张先生囤下的蔬菜、肉类等因为时间太久,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损坏。
  张先生与家人商量后,决定将损坏较为严重的蔬菜扔掉,购买新鲜蔬菜。一些还未发生严重变质的肉类和包子、馒头等主食,张先生逐类记录了食品的新鲜程度,开始有计划的食用,还将部分食物送给了亲朋好友。

按需购买,理性消费,菜囤久了不新鲜

  记者调查后发现,不少购买冰柜的消费者表示,他们都是在疫情期间养成了囤货的习惯。但随着疫情影响相对减弱,消费者开始根据实际需求购买食品,在选购冰箱、冰柜等产品时,其总容积通常可按人均60L测算,一般三口之家200L即可满足日常需求。
  市场上不少产品宣称“0℃保鲜、抽真空保鲜、加湿保鲜、精确控温保鲜”等概念,理论上对不同食品能起到一定的延缓腐坏的保鲜作用,但目前并没有国家标准统一的方法进行评定,因此建议消费者还是根据囤放菜的品种和习惯理性选购。
  一般来说,就蔬菜而言10℃左右的温度下,西红柿、茄子等大约可以保存1周时间;甜椒等可以储藏1—2周;黄瓜大约可以储藏2周;南瓜可以储藏2个月左右。如果是冰箱冷藏,菜花可以储藏1—2周;芦笋可以储藏2—3周;卷心菜可以储藏3—4周。但大多数蔬菜含水量高,会随着储存时间增加变得不新鲜,水溶性维生素会有一定的损失。所以不宜大量储备蔬菜,一般来说,储备够3—5天的食用量即可。对肉类而言,一般牛肉放于冷藏室只能存放1到2天,零下18摄氏度的冷冻可以放3个月,肉排可冷藏2到3天,冷冻能放大概9个月,鱼类可冷藏1到2天,冷冻存放时间是3个月到半年不等。消费者应理性消费,按需购买食品,做自己健康的主人。

本报记者曹翀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3-03-14期

  • 第2023-03-09期

  • 第2023-03-07期

  • 第2023-03-02期

  • 第2023-02-28期

  • 第2023-02-23期

  • 第2023-02-21期

  • 第2023-02-16期

  • 第2023-02-14期

  • 第2023-02-09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