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近日发布2023年1月份70个大中城市住宅销售价格变动情况,太原新建商品房环比数据止跌走涨。其中,1月份太原新建住宅价格环比上涨0.2%,同比下降4.4%。与此同时,2023年1月太原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下降0.3%,同比下降4.7%。”家住太原小店区的李女士终于等到房价“止跌走涨”的好消息,她手头急需出售一套房子,三年了,因为价格问题,没有售卖。“2020年时,我们小区房子的价格最高被炒到1.5万元每平方米。而最近成交的几套房子,均价差不多只在1万出头。”
现状:二手房和现房更受欢迎
李女士说:“前几日,在某朋友的微信圈里看到这样一则信息:我省出台很多房地产方面的新政,房价将会随之上浮。我的置业顾问也曾明确表态:太原房价肯定会上涨。”
某房产中介的王经理对记者介绍,春节开市后,一二手房的带看量都出现了上升迹象,客户购房热情也开始逐渐上涨。尤其是首套房利率降到3.8%以后,加上20%的低比例首付,打电话和来门店咨询的客户明显多了起来。
据房天下数据中心统计:2023年2月太原楼市均价11128元/平方米,环比上涨0.9%。2月份共有15项目调整价格,其中,8项目涨价,7项目降价。最高涨幅为2500元/平方米,最高降幅为1000元/平方米。从2020年1月至今,三年来太原新建住宅的销售价格下降了7.63%,二手住宅销售价格则下降了11.17%。其中,2020年和2021年,太原二手房降幅都在3%左右。
记者从多家房地产中介处了解到,相比新建住宅,目前太原市场二手房和现房更受欢迎。尤其是对于有买房需求的客户,能否按期交付、如期交房才是关键问题。记者了解到,太原目前仍有多处楼盘属于逾期未交付状态。
记者从太原市房管局了解到,2022年,太原市分两批次共申请国家保交楼专项借款27个项目、23.825亿元,推动94%风险项目全部或部分实现复工复产,累计拨付复工复产资金14.2亿元,办理货值抵顶网签手续1392套,协调推动12个风险项目14726套房屋竣工交付。其中,恒大江湾等4个项目退出了风险项目名单。
调查:开发商变相降价,施工方盼回款
没有一个冬天不会过去,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今年开春,市场现状如何?开发商又将如何应对这些变化?
据记者了解,受疫情因素影响,房企和建筑工地延迟复工,楼市遭遇冲击,成交量下滑明显。不过近期有回暖迹象,正在向以往正常成交水平恢复。
虽然楼市成交受挫,但房企似乎并不消极。市民张先生说:“近期,位于太原市东中环的某知名楼盘的一条低价售房广告,引发了我的关注。该楼盘置业顾问在微信朋友圈发布了这样一条信息:新房现房,卖火了,起价5999元/平方米,均价6750元/平方米,房源有限,欲购从速。如此诱人的价格,引发一众购房者追捧。等我到了售楼部看到,售楼处都人满为患,前来到访的客户很多,工作人员应接不暇。”
王经理表示,“主要是怕已经买了房的业主不满。去年综改区某家央企的楼盘售价从1.5万元降到9000多元以后,好多业主都去售楼处要求退房。其实市场有涨有跌,买房也是要经历周期变化的。”
开发商变相降价,施工方盼回款。记者了解到,尤其是2021年10月份以后,太原多个品牌房企楼盘降价已从暗降变成明降,降价理由也不再从装配户型调整、楼层朝向位置欠佳等方面找借口,曾经极少量尾房清盘的特价推盘行为变成全线预售房、准现房甚至现房产品的降价。
政策:首房首贷利率下调购房“门槛”再次降低
1月5日,央行、银保监会发布《关于建立新发放首套住房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政策动态调整长效机制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决定建立首套住房贷款利率政策动态调整机制。根据《通知》,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和同比连续3个月均下降的城市,可阶段性维持、下调或取消当地首套住房贷款利率政策下限。太原、郑州、福州、厦门等二线城市的首套房房贷最低利率已降至3.8%。
记者走访中发现,此次购房者及业内期待的首付比例下降到两成的利好政策也在慢慢落地,既能从合作银行申请到3.8%低利率,且能首付两成的楼盘,这几日看房人、成交量明显增多。
首房首贷利率的下降,首房首付比例下降到两成,对房产市场无疑是一剂“强心针”。 这一政策的出台是将购房“门槛”再次降低,以一套太原100万元100平方米的小三居商品房为例,首付三成的话需要支付30万,而首付两成的话就只需要支付20万。对于手头紧的刚需族群来说,首付两成,降低了买房门槛,可以相对轻松置业;同时,两成首付款,也让资金相对充沛的刚需族可以撬动品质更好、价格更高的房子,少付的10%首付可以用于交房后的装修,极大程度减轻了购房负担。
业内人士说:“事实上,自2023开年以来,监管部门持续释放利好政策,包括启动不动产私募投资基金试点工作,房企再获融资新渠道;‘金融支持租赁市场17条’征求意见稿公布,相关信贷政策既支持了租赁住房的投资,也有利于当前房地产市场库存的去化。随着政策在供需两端协同发力,叠加宏观经济修复预期增强,楼市信心将进一步回归,回暖趋势可能会进一步得以延续。”
本报记者秦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