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某知名品牌酱油食品添加剂的问题在网络上引起轩然大波,自此,越来越多的“零添加”酱油受到了消费者的喜爱,其实不仅是酱油,只要是标称“零添加”“无添加”“纯天然”等字样的食品都呈现出供销两旺的态势。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食品的要求也越发严苛,受到互联网上一些视频的影响,消费者在看到一串串不认识的化学配料表后不免头皮发麻,惊慌失措,担心食品添加剂不规范使用会对身体健康造成一定影响,一时间,谈“添加剂”而色变。
记者了解到,通常,人们把食品不含添加剂作为食品是否健康安全的标准,在太原市的多家大型商超记者看到,打着“零添加”标签的调味品已经占据货架的“半壁江山”。
“零添加”酱油成货架主力
记者在超市、粮油专卖店调味品区发现,种类各异,品牌丰富的调味品琳琅满目,单以酱油为例,品牌就多达十多个,无论是老抽还是生抽,都被细分为普通酱油、零添加酱油、有机酱油三个大品类,满足了消费者的不同购物需求。
正在超市内选购的张女士告诉记者,以前买酱油比较关注品牌,喜欢选择大品牌的产品,但是现在更注重酱油是否是“零添加”。
一位带孩子的宝妈也对记者表示,“现在买酱油比较关注‘零添加’,哪怕价格高一点也愿意购买,买个放心。”
消费者从只注重品牌和价格转为对健康的关注,这也让曾经备受冷落的零添加酱油重新回到消费者视线。
卖场销售人员告诉记者,近期基本每个酱油厂家都增加了七八种生抽老抽“零添加”产品,之前销售惨淡的部分商品又重新被认可,回到货架上销售。随着消费者对“零添加”的关注不断提升,销量也明显增加。
销售人员反映,近来,单是消费者咨询“零添加”产品比原来增加了大概40%。
高售价难挡消费热情
记者在卖场发现,“零添加”酱油比普通酱油售价贵出不少,以500毫升的普通酱油为例,其售价基本在5元至10元之间,而“零添加”的产品则在15元至20元之间。
以海天品牌的500ml酱油为例,“零添加”酱油与普通酱油价格相差20元,从配料表看,普通酱油确实含有11种原材料,除食品材料外,还含有谷氨酸钠、焦糖色等其他食品添加剂。
与零添加酱油相比,有机酱油的价格则更高,销售人员告诉记者,有机酱油中不仅没有防腐剂等成分,就连制作酱油的配料也均为有机食品,深受年轻消费者和有孩子的家庭喜爱。
正在调味区选购的刘先生说:“选购有机酱油是不想让孩子这么小就接触防腐剂,对孩子身体好”。
记者在网络购物平台发现,有机酱油的销售价格甚至可达到上百元。
卖场销售人员告诉记者,虽然零添加酱油价格比普通酱油贵,一般消费者会考虑价格等因素,但整体来看,购买零添加产品的顾客近期越来越多,导购也会推荐消费者购买零添加产品。
记者注意到,不仅是酱油,像料酒、蚝油甚至在果汁、零食等品类中也出现了“零添加”的标签。
“零添加”真的更好吗?
“零添加”真的就更好吗?山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脾胃病科主任陈小冰绍说,“有添加”包装食品不代表全部有问题,相反“零添加”包装食品也可能存在一定隐患。
我们常见的“零糖”饮品,配料表中虽然显示糖的含量为零,但其中也可能含有代糖的成分,还有深受老年人喜爱的无糖饼干一类产品,其中的无糖也仅是指不含有蔗糖,但其中可能含有果葡糖浆等带有甜味的物质。
陈小冰说,“零添加”不应该简单的和优质安全划等号,国家对食品添加剂的种类,用量都做出了严格的规定,反而是“零添加”至今尚无明确的标准可言。按照国家规定使用食品添加剂对人体是无害的,按规定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都经过了科学严苛的测试和评估,安全性是有保障的。
有些消费者见到食品添加剂就摇头,认为含有添加剂的食品都不安全、不能放心食用。为迎合这种顾虑,越来越多的食品开始在其包装上显著标示“零添加”“无添加”等词语,试图以此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和青睐。
就目前而言,不同的品牌和不同生产企业对“零添加”概念的解释并不一样。消费者在购物过程中一定要保持理性,避免陷入“零添加”的误区。
本报记者曹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