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D4版:灵石·关注

特色农业助增收 乡村振兴添活力

——灵石县静升镇初心家庭农场探索农业产业发展新模式侧记

  • 静升镇初心家庭农场一座座温室大棚连成一片

  • 大棚内果蔬长势喜人

  • 大棚内鲜红的草莓

  • 小朋友们正在采摘草莓

  • 小朋友们用自己采摘的草莓制作草莓塔

  • 农场工作人员向小朋友讲解草莓相关知识以及采摘技巧

  • 张根旺查看果蔬生长情况

  • 工作人员在大棚内进行点花授粉工作

  • 工作人员对畸形果、碰伤果、老叶子等进行摘除

  •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关键。近年来,灵石县静升镇初心家庭农场不断探索农业产业发展新模式,通过盘活农村集体资产,在大棚上下功夫,丰富市民“菜篮子”的同时,也让其找到了适合自身发展的产业之路,为灵石县乡村振兴发展注入了一针“强心剂”。

      谈起创建初心家庭农场的初心,现年60多岁的初心家庭农场负责人张根旺告诉记者,创办初心家庭农场并不是一时兴起,他在退休后就一直想发挥余热,为家乡的发展壮大做一点贡献。后来,偶然得知废木料可以转化成有机肥,他正好经营着一家木材加工厂,一年能产生300余吨废木料,因此他就产生了往农业方面发展的想法。有了想法后,张根旺就开始考察场地,并外出学习了种植相关的技术。
      张根旺告诉记者,农场的创办也得到了静升村“两委”的大力支持,农场租用村内140亩土地(包含35个闲置大棚)种植果蔬,一年为村集体增加收入14万元。因此,从2022年开始创办初心家庭农场以来,他就先尝试性的修理了1/3的大棚,在里边种了些草莓以及一些新鲜的蔬菜,目前长势不错,销量也不错。
      初心家庭农场的创办不仅圆了张根旺发展休闲生态农业的梦,还带动了周边村民就业,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挣钱。
      “这里都是普通的农活,还有专门的技术员指导,既能照顾家庭,还能有份稳定的收入,村民们都干得很开心。”村民金建娥说。
      “一人富不算富,带着大家一起富才是真的富。”在农场发展过程中,张根旺还安排了周边20余位村民就业,在农闲时为村民进行蔬菜种植技术培训,让大家进行科学的田间管理,合理施肥浇水、除虫祛病、喷洒农药等,经过长时间的学习积累,村民们的种植技术普遍有了提高。
      在外出考察的过程中,张根旺认识到,要想让大棚产业越做越好,仅靠自己一个人懂技术不行,必须有一个好的技术团队,因此,外出考察时,张根旺不仅考察技术,也积极寻找农业方面的专家。
      现年30多岁的任江波便是张根旺为初心家庭农场聘请的技术员,虽然年龄不大,但生在农业世家,在家中长辈的耳濡目染下,任江波农业方面已有很高的造诣,加之本身对农业有着相当深厚的兴趣,因此成年后便从事了这方面的工作,在这一行已经干了十年有余。
      来到初心家庭农场后,任江波就一直负责农场果蔬的技术指导、培训工作。哪个大棚该浇水了,哪个大棚该施肥了,该培养工作人员哪方面的技术了,他都一清二楚。在他的指导下,农场工作人员熟练地掌握了育苗期、开花期、结果期、成熟期等不同时期果蔬的管理方法。
      任江波说:“为了保证大棚内的果蔬口感,我们会不间断地进行养护,每天派工作人员对大棚内果蔬的老叶子、畸形果、碰伤果等进行及时摘除,让更多营养提供果实生长。同时也会加大对技术人员的培训,并紧跟天气变化,对大棚采取不同管理措施,力保前来采摘的游客能采摘到新鲜可口的果蔬。”
      近日,记者深入静升镇初心家庭农场进行了实地感受。
      在静升镇初心家庭农场,放眼望去,一座座温室大棚连成一片,分外惹眼。自驾前来采摘草莓的游客络绎不绝。走进大棚,内部环境温暖,在一垄垄翠绿的植株间,随处可见鲜红娇嫩的草莓。许多小朋友正在家长的带领下提着塑料筐,在嫩绿的叶子间精心挑选成熟的草莓,不一会,手里的筐就装满了,大家走走停停,一边品尝酸甜可口的草莓,一边拿出手机记录着开心的瞬间,欢声笑语在温暖的大棚里飘荡。
      记者注意到,在摘草莓的间隙,任江波和农场工作人员还热情地和小朋友们互动,向他们讲解草莓的相关知识以及采摘技巧,让游客们在亲身实践的同时还能增长知识。
      游客张宇说:“和孩子一起采摘草莓,是让孩子亲近大自然的一次生动实践,不仅能让孩子学习到一些书本上没有的知识,开阔他们的视野,让他们真正体验草莓生长的过程以及草莓生长的必要条件,而且可以增进家人朋友之间的联系,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获得很多的欢乐,也让我们实现了草莓自由。”
      采摘完草莓后,记者注意到,张宇和她的朋友们又一起和孩子们制作了草莓塔、种植了属于孩子们自己的草莓苗,在短短的2个多小时内,孩子们脸上的笑容从未消散过……
      育苗、栽种、病虫害防治、除老叶、疏花疏果、采摘……一项项工作在初心家庭农场有序开展。在张根旺及工作人员的辛勤付出下,农场工作被打理得井井有条,发展也越来越好。
      谈及下一步的发展,张根旺笑着说:“我计划把剩余的23个大棚修起来,将农场打造成集种植、亲子游玩、农学、科研于一体的现代新型农业产业,不断推动农场向科技化、品牌化、标准化、产业化方向发展,也会吸纳更多的周边居民,带领大家一同致富,为家乡发展及乡村振兴作出自己的贡献。” (郭苗)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3-03-21期

    • 第2023-03-16期

    • 第2023-03-15期

    • 第2023-03-14期

    • 第2023-03-09期

    • 第2023-03-07期

    • 第2023-03-02期

    • 第2023-02-28期

    • 第2023-02-23期

    • 第2023-02-21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