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精准劝”新闻发布会上,通报了太原警方在开展“精准劝”工作中发生的典型案例,既有民警成功劝阻的,也有群众被深度洗脑后不听劝的。太原警方特别提示警醒:“精准劝”的目标是让群众少受骗、不受骗,需要让更多群众了解、知晓、投入这项工作。
案例一:
差点被未谋面的“未婚夫”骗100万
2022年12月18日,某派出所接到张某向涉诈账户转账5.6万元的预警,民警第一时间约张某至派出所见面,张某称已经多次接到过预警电话,表现出厌恶情绪,不愿同民警见面,直接挂断电话。
民警通过联系其社区干部,获得了张某及父母的实际居住地,为了防止给受害人造成不良影响,民警首先委托社区干部上门做受害人工作。经过前期铺垫,民警带着受害人的转账信息上门开展见面劝阻工作,张某解释自己这几笔转账均是给同学、好友借钱使用,甚至拿出聊天记录给民警看,民警察觉到其表情紧张,说话不符合逻辑,敏锐感觉到其已深陷“杀猪盘”电信网络诈骗的陷阱中,然而张某仍不相信被骗,并且表示家中不方便,希望民警离开。民警抱着不放心的态度,坚持加上张某的微信,通过聊家常、谈工作,张某终于对民警产生了信任感,向民警说明其在网上认识一名男子,后通过网上聊天发展成恋爱关系准备结婚,“未婚夫”引导其在网上投资理财,在同民警保持联系的同时,这名“未婚夫”仍在要求张某向其转账,受害人正准备将一百多万的拆迁款向“未婚夫”转过去。
通过持续用心的工作、及时有效的沟通,民警成功揭穿了骗局,避免了受害人一百多万元的损失。
案例二:
退休金“刷单”被骗2.9万元
2023年1月5日,某派出所接到预警:辖区居民闫女士向涉诈账户转账2.9万元。按照“精准劝”工作要求,民警立即电话联系闫女士询问情况。电话中闫女士说,自己是一名上了年岁的老太太,不会操作手机,不可能被骗,也拒绝告知自己的位置。
民警迎难而上,前往其居住地址寻找闫女士,但家中无人。民警又千方百计联系到闫女士家属,请家属协助劝阻。在民警和闫女士家属的共同劝说下,闫女士同意与民警见面,民警向其详细讲解了刷单、投资理财等诈骗手法,闫女士这才意识到自己被骗。
原来,闫女士在网上浏览信息时,为了给儿女减轻负担,想用自己的退休金赚钱,被人引导刷单。对方告诉她,需要投入更多的钱才能将之前刷单的钱提出来。
若不是与民警见面,她准备按对方要求继续转钱。
案例三:
从诈骗受害者转为反诈宣传者
2023年1月16日,某派出所接到预警:辖区居民田女士向涉诈账号转账10万元。民警电话联系田女士,她说自己在外地无法见面,转账10万元是货款且货已收到。
没过几天,1月21日,派出所再次接到预警:田女士又向涉诈账号转账4.6万元。这次田女士还说自己在外地,民警添加了田女士微信,视频聊天中,田女士称转账4.6万元是网上购买货物的尾款。
担心其再次被骗,民警到田女士家中想见面劝阻,但家中无人。于是,民警再次要求见面,并叮嘱田女士不要给对方转钱,田女士表示同意。民警还请田女士母亲出面协助劝阻。通话中,田女士坚称未被骗。
1月26日,田女士又向涉诈账号转账5万元。民警再次联系对方见面,经派出所所长和民警一下午的耐心劝说,田女士当场表示不会再给对方转账。2月2日,市公安局反诈中心预警,郭某向涉诈账号转账5万元,民警劝阻郭某时发现,郭某是帮田女士转账。
民警多次上门劝阻,田女士却执迷不悟。这一次,田女士情绪激动,十分抗拒,不仅不与民警见面,连电话也不接听,就连用96110拨打其电话也无法接通。考虑到田女士情绪不稳定,民警只得叮嘱其朋友郭某,让其帮忙劝阻。
经过一周的不断沟通,田女士终于卸下心防,主动来到市公安局反诈中心,了解“杀猪盘”诈骗套路,从内心彻底接受自己被骗的事实,流下悔恨的泪水。
“我想用自身被骗的经历,唤醒和我一样执迷不悟的人。”醒悟后的田女士表示,她愿意加入预警劝阻队伍,用亲身经历协助公安机关一起做好反诈宣传。
案例四、五:
两女士抖音“刷单” 拒绝见民警
1月31日,某派出所接到预警:田某向涉诈账号转账1000元。民警电话联系对方,对方称不在太原,民警告知其有被骗风险。
田某称,转账系其妹妹借用其银行卡转账。当民警让其提供妹妹联系方式时,田某支支吾吾,不再与民警对话。无奈之下,民警只得请其亲属做工作,但其父母却拒绝配合,也拒绝沟通。
担心其再次转账,经多方工作,民警获得其地址,前往核实。起初田某拒绝开门,在物业和社区协助下,才同意与民警见面。民警向其详细讲解了几类多发诈骗类型后,田某承认自己是在抖音上做任务刷单。在民警的极力劝阻下,田某表示愿意配合工作,当场报警,避免损失扩大。
无独有偶,和田女士一样被骗依然执迷不悟的还有张女士。2月13日,某派出所接到预警:辖区居民张女士向涉诈账号转账3000元。民警电话联系张女士见面,张女士谎称自己不在家,认为自己没有被骗。民警到其家中后,张女士仍认为没有被骗。2月20日,张女士又向涉诈账号转账70911.32元。民警见面劝阻时,张女士承认自己是在抖音平台做点赞刷单任务。经过民警的耐心劝阻,张女士知道自己被骗了,前往刑警队报案。
然而,2月21日,张女士再次向涉诈账号转账13万元。担心她继续转账,民警将其带至市公安局反诈中心劝阻。此时,张女士被深度洗脑,坚持认为只要按对方要求做任务,就能把之前被骗的钱提出来。
民警苦口婆心地劝了3个多小时,张女士才认识到,继续转账只会被骗更多。
案例六:
不信真警察 只信假警察
3月6日,某派出所接到预警:张女士向涉诈账号转账19万元。民警电话联系张女士,对方拒绝见面,并挂断电话后关机。
随后,民警联系了其丈夫姚先生,询问情况。姚先生称,自己与妻子也多日未联系。经多方工作,民警找到张女士,将其带至派出所进行劝阻。
此时,张女士还未意识到被骗。当民警查看张女士手机后发现,原来,她被骗子以冒充“公检法”方式诈骗,所以一直拒绝与民警见面、沟通。民警向其讲了几起冒充“公检法”的真实案例,并告知其此类诈骗手法后,张女士才恍然大悟,终于相信面前的真警察,并前往刑警队报案。
本报记者章大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