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劝阻工作总体感觉是劝阻时间长,群众抵触心理强烈,劝阻过程很无奈。”这是太原市公安局晋源分局民警乔晓峰在一起反诈劝阻案后的感受。整个劝阻过程耗费24小时,受害人李某某以各种理由搪塞民警与其接触。
去年的一天,值班民警乔晓峰接到指令后,第一时间与李某某电话联系,李某某称自己不在家,询问具体位置,其又不告知,多次耐心解释后见面劝阻。
见面后才知道她害怕民警去她家给她造成不良影响,害怕孩子和邻居有想法。见面劝阻中当事人又开始编造各种谎言,隐瞒自己被骗的事实,称到年底了结算工程款和材料款并给民警展示了其于客户之间的聊天记录和转账,乔晓峰也无法判断其到底有无受骗。面对受害人的不配合,乔晓峰通过深入分析研判转账账号,确定她被骗了,表示想再次见面劝阻,李某某一直不接电话,他就主动加微信,在微信多次强调不要继续转账,她虽然还是不承认自己被骗,但她保证无论是熟人还是陌生人不再转账。约好当晚11时到派出所里见面。到约好的时间李某某未到,又称次日中午见面,乔晓峰再次不顾其厌烦地打电话,李某某才答应见面。第二次见面后依然觉得自己没有被骗,隐瞒自己跟陌生人的转账情况。乔晓峰通过一个多小时的耐心解释,让她放下心里负担,才讲清楚了事情经过,原来骗子将自己包装为一个军区的领导,高大帅气,民警判断出为“杀猪盘”。了解情况后第一时间将案件情况报告了分局反诈专班,最后其还是不愿意承认,觉得自己的“男神”不会骗她,回家冷静了一晚上,次日早上收到其发的一条信息:“感谢你们公安,让我减少更多的损失。”
这一刻乔晓峰才感觉那24小时的努力没有白费,挽回一起损失的喜悦冲淡了所有的不理解、无奈。
本报记者章大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