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23日是第28个世界读书日。中北大学于4月18日举办了《战火中的青春》——老兵故事读书分享会,九旬老兵吕良走进中北大学与广大师生一起分享《战火中的青春》。
身上挂满了军功章的老兵吕良,1934年生于山西稷山,1948年从军,1949年入党。谈起自己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的经历,吕良说:“当时我才18岁,不让我修铁路也不让我上前线,我那时候还跟他们闹过意见,我就觉得我也是党员,为啥不让我上。”没上前线的吕良当时就背着手风琴到处慰问演出,“那时候朝鲜特别冷,拉手风琴又没办法戴手套,经常拉一会儿手指就冻僵了没法动弹,每次遇到这种情况台下的士兵就会给我送手套、送围巾、送大衣,但是真的没办法戴,只能把手放进衣领口缓一缓,甚至有一次手风琴的背带都被冻裂断开了。”吕良回忆。
作为文艺兵,吕良以笔做枪,谱写了诸如《铁道战士修路歌》《抢修新线联唱》《抢修大宁江铁桥》等多首歌曲,抒发了当时战天斗地的革命豪情。
吕良曾获“华北解放”“西北解放”“西南解放”“渡江胜利”“抗美援朝”“和平万岁”纪念章和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
读书会分享的是纪实文学集《战火中的青春》一书。书中描绘了一个特殊群体,他们用生命和鲜血记录了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辉煌历程,为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奠定了牢固根基。
书中的20位老党员、老红军、老战士等革命英雄,年纪最小的85岁,已至耄耋之年,最年长的103岁,已然寿登期颐。红军杨焕炳,两次攀登飞鸟难渡的冰山雪岭,两次穿越被称为“死亡陷阱”的沼泽草地,从万里长征到太行山上,用理想和献身精神、用意志和勇气战胜千难万险,走过了闪光的青春岁月;刘江、谷文波、康宏安等抗日战士,面对家国劫难、生灵涂炭,以“誓死不当亡国奴”的民族自尊挺身而出,展现了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宋福才、王玉金、杨崇穆等解放军战士,历经硝烟战火,一路披荆斩棘,自觉投身为人民求解放、求幸福,为民族谋独立、谋复兴的伟大事业;杨荣华、刘文修、吕俊生等抗美援朝志愿军战士,面对穷凶极恶的敌人,以身许国,英勇投身、舍生忘死地浴血奋战,奏响了气壮山河的英雄凯歌……他们用鲜血护卫着这方土地,他们的事迹和精神是激励我们前行的强大力量。
在分享完《战火中的青春》后,老兵吕良抱起他心爱的手风琴,忘情地拉了一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他告诫大家,多读书,读好书,用知识的力量保家卫国。
从老兵故事读书分享会中,可以深深地感悟到: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为了让全社会铭记这些革命英雄的光辉历史,让后人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珍惜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和平,激励人们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本报记者阎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