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高科技产物遍布各行各业,在不少消费领域,经营者引入了许多智能化设备帮助实现快速高效的销售行为。然而,近期,部分消费者反映,本是自主选择的一个消费方式,却悄然变成了商家的“强制行为”,引得不少消费者反感。
老人直呼“扫码点餐太复杂了”
“五一”假期的一天,太原市民杨大娘决定请家人在外聚餐,中午时分,早早来到饭店的杨大娘老两口想边点餐边等家人来,服务人员便告诉杨大娘:“桌子上有二维码,请直接扫码点餐。”于是,杨大娘拿起手机,按照服务员的指示打开手机软件进行了扫码,“一扫进去我就不知道怎么操作了,一会儿按‘+’号,一会儿按‘-’号,有什么菜品也看不到,想吃的东西更是得找好半天,一不小心就会选多了,选多之后还不知道怎么删除,好不容易点了几个菜,点了什么也不记得,还不知道在哪儿查,而且点了后边的忘了前边的,太复杂了!最关键的是我眼花呀,很难看清楚手机上的字。”杨大娘提起自己的扫码点餐经历如是说道。
与小小的手机一番“斗争”后,杨大娘实在受不了了,便叫住一位服务员询问道:“你好,必须在手机上点吗?没有菜单吗?你们不能帮忙点一下吗?”服务员回复称:“咱们现在是用餐高峰期,手机扫码点餐可以直接入到后台配餐区,会更快捷。”无奈,杨大娘只得等待,等候其他家人到场。
除了类似餐饮店,一些街头商店也存在这样的问题。“我在家门口的一家奶茶店买喝的,每次店员都告诉我要扫码点餐,可我都已经到店了,还非要让我扫码点,而且只要扫码点餐的话都需要授权登录,不知道这是不是变相获取用户信息?”消费者小陈说道。
“扫码关注”才能领取停车票、发票
据消费者反映,还有一些商场、经营场所也存在这样的问题。太原市民郝先生告诉记者:“在太原市的很多商场,为了吸引客流都有停车3小时免费之类的宣传,但是每次开车离场时,商场都会要求顾客进行扫码,注册登录并填写相关信息之后才能领取停车券,而且不使用手机支付还不能享受免费政策。”除此之外,在一些餐饮店,用餐结束后消费者想要开具发票,但经营者却有“需要关注商家公众号之后才可以开具发票”的规定。
针对上述问题,消费者张先生认为:“如今各种科技技术的应用,本来是为我们的出行、消费带来便利的,但现在这样‘走到哪儿扫到哪儿’的情况,好像反倒成为消费者消费过程中繁琐的一道工序,麻烦不说,这其中还要绑定个人身份信息、获取地理位置等,安全问题也值得考虑。另外,关注了商家公众号之后,后续就会有频繁的广告推送到手机上,让消费者苦不堪言。”
记者采访了某连锁餐饮店负责人,针对消费者反映的各种扫码、泄露个人信息等问题,对方表示:“各行各业如今竞争激烈,之所以让消费者扫码加入会员,是为了引流、扩大知名度,但作为商家本身一定会保护好消费者的个人信息。”
商家做法或侵犯消费者个人信息权
记者采访了部分消费者,大家反映,如今,强制扫码的现象普遍存在,虽然带来了一定便捷和优惠,但大多引人反感。那么,商家的行为是否涉及违法的呢?记者咨询了山西成诚律师事务所律师闫艳军,他告诉记者:“《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九条规定,经营者收集、使用消费者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明示收集、使用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并经消费者同意。同时,《个人信息保护法》也明确规定,收集个人信息,应当限于实现处理目的的最小范围,不得过度收集个人信息。”
同时,涉及到发票开取等问题,闫艳军也告诉记者:提供发票等购货凭证是经营者的法定义务,《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明确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或者商业惯例向消费者出具发票等购货凭证或者服务单据;消费者索要发票等购货凭证或者服务单据的,经营者必须出具。
消费者表示,对经营者建立的扫码、会员等制度表示认同,但不应成为消费者的唯一选择,经营者应该开放通道,制定多种支付、优惠途径,充分保障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
本报记者余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