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刊语
让信用与法治之风吹遍三晋大地
五月浅夏,四季热情的开始。开遍山野的鲜花,怒放着芬芳和希望。此刻,《信用·法治》专刊与您见面了。“增强公民信用意识,提高社会法治水平,助力山西高质量发展”,是《信用·法治》出版的初衷。
诚信是社会交往的名片,个人凭一言为定的信用立足社会;诚信是市场经济的动能,企业凭一诺千金的信用获得发展。诚信不仅是靠内心道德律令推动的美德,更是法治框架下国家治理、社会运行、市场健康的刚需。
法治是维系社会良性秩序的外在规制,法治把人与人相处、相存、相争、相让的原则予以细化和明确,体现的是一种文明精神。没有法治,野蛮就失去了缰绳,有了法治,人的一切欲求被限定在规则范围之内。法治之精神在于:保证每个人拥有做人的尊严。
《信用·法治》专刊致力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打造法治良好营商环境,宣传信用法治文化建设。它将聚焦政务信用、商务诚信、社会守信、企业立信、网络信誉、司法公信、信用法治建设等重点领域,为建设信用山西、法治山西承担起主流媒体应有的责任,让信用与法治之风吹遍三晋大地。
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国无信不强。信用建设是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重要环节。
晋中市榆次区乌金山镇后沟村在党支部书记陈占杰的带领下,积极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先后荣获“山西省文明村”“山西省首批100家3A级乡村旅游示范村”“全国美丽乡村重点村”“晋中市标杆村”等荣誉称号。
后沟村曾经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陈占杰是一个成功企业家,对家乡有着深厚的感情。创业成功后,他回村担任党支部书记,带领村民艰苦创业,一干就是十余年。
后沟村民记得,在2015年前,乌金山国家森林公园通往后沟村的旅游公路两侧垃圾成山、污水成河。2015年春天,陈占杰带领村民清理公路两侧的垃圾和污水。经过几个月的治理,公路两侧干净整洁,绿树成行,并填埋整理出几十亩河滩平地,面貌焕然一新。此后,陈占杰又把目光投向了全村坡坡梁梁。几年时间里,陈占杰带领村民开发整理土地,使全村耕地面积增加了一倍。
当看到全村村民承包地有450亩分散不连片,难以成为高效农田时,陈占杰和村干部决定,成立农业合作社,将原先零散的土地全部流转到村集体。这样,村集体便拥有了900多亩可耕土地。村民以各自的承包土地入股,由村农业合作社统一经营管理,村民足不出户便可得到租金,新增土地的收益又成为人口收益的股金,村民到合作社打工还可挣到薪金。村里还打井、架线,铺设水电管线,把现代化农业配套设施一步配备到位,并引进了以蓝莓、樱桃采摘为主的天地祥和农业合作社;引进了以百果园、百香果园、栎树园、猕猴桃园为特色种植的晋中康源聚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和晋中宏艺园林绿化工程公司,为后沟村的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陈占杰身先士卒,带领村党支部充分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学法用法,传承中华民族讲信用的传统美德。村里每名党员有自己对应的联系户、产业组和公益岗,营造出走村不漏户、户户见干部,争先比贡献、处处见党员的良好氛围。他充分发挥组织生活加油充电作用,通过“红色加油站”,开展民主评议监督,激励先进、引导后进,不断为全村党员鼓劲加油。他带领村党支部,从最基础的信用、法制建设入手,健全完善各项制度,把信用和法制、党建工作融入村集体建设的方方面面,汇聚了蓬勃发展的强大合力。
后沟村提升农民诚信意识,建立重信守诺的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优化了农村的信用环境,弘扬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在陈占杰的带领下,后沟村利用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推进了市场经济的发展,把一个一穷二白的上访专业村,打造成一个年人均收入达2.6万元的“六美”村。后沟村的成功实践,是农村信用和法制体系建设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的范例。
乔卿 崔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