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我带着六岁的儿子随丈夫回到他阔别多年的老家山西平定县的下董寨村,期待着再看一次“跑马排”表演。
几年前,新婚的我第一次随丈夫回乡,目睹了几位村民扮上戏装,骑着裸马在古巷中来回奔跑,表演“跑马排”时的热闹情景。
丈夫告诉我,下董寨村自古就是连接娘子关的兵家要地和商旅必经之道,信使要传递信息就会从下董寨村经过。后来,这里的人们为了让子孙后代铭记家乡历史,弘扬传统文化,逐渐把这项传统演变成了名叫“跑马排”的民俗活动。
第二天日早上,天刚蒙蒙亮,我们一家三口就兴冲冲地来到古巷,等候着“跑马排”节目开演。
村民们在跑马的青石街上铺满防滑炉灰后,骑手们就头裹红布条,身着古装跨马巡街了。接着锣鼓齐鸣,他们背负信旗,骑着一匹匹战马奔驰而出。这时,我忽然注意到,骑手里好像有几位“老艺人”。他们依旧骑着没有马鞍的裸马,凭着高超的骑术在古道里飞奔。
骑手里也好像多了些年轻的生面孔。有的嫌马跑得不快,扬鞭策马,快意潇洒。有的竟放开双手,将身体支起来做出更惊险的动作。周围观众惊得目瞪口呆,然后欢呼声、叫好声不断。这时,儿子也欢呼雀跃起来。
骑手们稍作休息后又上马疾驰而去,在古巷中循环奔跑,直到下午才停下。
“跑马排”表演结束后,儿子还意犹未尽。我和丈夫拉着他走上前去,和那些骑手们攀谈起来。儿子用新奇的目光打量着他们的各种服饰和道具,我也佩服他们道:“你们的表演队伍好像壮大了不少!”其中一位老骑手说:“这些年,为了将这门技艺传承下去,我们也很辛苦。”
一番了解后我才得知,原来近几年,很多技艺精湛的骑手都离乡背井,去城里打工了。有段时间,一些好马又相继病亡,这支队伍眼看就要消亡。几位老艺人卖了自家的牲口,凑够钱又买了些马匹,到各处义演,才又吸纳了一些对“跑马排”表演感兴趣的新生力量。此后,他们不仅教新人驾驭马匹的技巧,还不断培养他们的文化自信和守艺精神,方才稳固了这支队伍。
不久后,一些社会团体发现了“跑马排”这门技艺的可贵,纷纷在经济上援助他们,才使得这支队伍不断壮大起来。
我问那位老骑手,是什么力量一直激励着他坚守“跑马排”这项技艺。他说:“我想让这门技艺一直传下去,这样可以使家乡人更爱家乡,更有文化自豪感。”此时,身旁的儿子把嘴凑到我耳边说:“妈妈,我也要学‘跑马’!”(作者:湖北经济学院 汪小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