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灵石县高度重视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把文化旅游放到了全县战略高度来抓,通过旅游搭台、文化唱戏,发展文旅融合产业,真正让文旅产业成为惠民工程,实现藏富于民。
“文旅+”开辟融合发展新路径
今年“五一”假期,由30个非遗项目、40名非遗传承人参与的“非遗购物节”和“非遗进景区”活动在红崖峡谷景区引发了不小的关注。活动现场,除了展示天长久月饼、赵师傅传统八大碗、王家布艺等知名老字号,还进行了灵石评说、跑驴等6个项目的动态展演,不仅让游客感受了非遗文化的魅力,更开辟了“文旅+”融合发展的新路径。
其实,早在今年春节期间,依托静升古镇王家大院举办的静升古镇民俗年活动,就有22项非遗项目展示展演互动体验,现场互动体验和观看人数累计15万人次,线上观看人数累计约60万人次,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从初一到十五,人流量很大,我们开业的西街商铺都挣钱了,收入超出了我们的预想,而且整个活动全是政府投资,让我们老百姓挣钱,不仅游客满意,我们也很感谢政府的大力支持。”在西街商铺卖羊肉串的栾鹏说。
5月16日,“寻访山西文化新名片”大型融媒体主题宣传活动启动仪式在王家大院举行。百人采风团走进灵石王家大院、石膏山风景区、红崖峡谷等地,围绕灵石县旅游发展及经典建设情况开展体验式探访,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和秀美的自然风光让采风团的记者眼前一亮,感受到了灵石全域旅游的新魅力,也给了他们创作的无限灵感。
国际在线记者宋辉说:“王家大院几代人孜孜不倦的努力和谆谆教诲形成了庞大的文化底蕴,非常鼓舞人心。作为一名媒体人,我会借助新媒体平台,通过撰写相关文化或旅游专栏,用文字、图片、短视频等形式,提高传播效果,吸引更多年轻人的关注和参与,进一步提升文化新名片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文旅市场火了,“文旅+”融合发展的模式不仅带动了周边景点和产业,同时,也推动着景区积极探索通过“文旅+”融合来引流。“近年来,红崖峡谷景区通过打造康养基地、举办体育赛事活动等,探索‘文旅+体育’的深度融合,未来希望引进康养项目、徒步比赛等项目,使景区更具有吸引力。”红崖峡谷景区办公室主任程建红说。
“文旅+非遗”“文旅+创作”“文旅+体育”……一体化的策划、打造和宣传,灵石县正在谱写着现代旅游名县发展的璀璨篇章。
深挖文化底蕴 丰富文旅内涵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没有文化的景区终究会失去魅力和粘性。近年来,灵石县十分注重“文化唯一性”这个要素,各景区结合各自实际,着重挖掘文化内涵,强化旅游文化输出,增加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在灵石丰富的文旅资源中,代表晋商文化的王家大院是一个具有特色的、成功输出文化和记忆点的地方。20多年来,王家大院文化研究室一直对景区内的文化进行挖掘和整理,从建筑本体到一些雕刻细节,从楹联匾额的解释,到王氏家风家训、家史故事整理,以及王家大院周边文化内涵的挖掘等,不断地丰富和完善王家大院的文化内容,让四海游客常来常新。
“王家大院除了是‘华夏民居第一宅’,还是一个‘文化输出基地’,针对不同的游客,我们有不同内容的输出。”在王家大院工作了22年的王家大院景区管理处办公室主任尹雄卓介绍说,企事业单位来团建,讲解员会主要以党风廉政教育或家风家训传承为主。小朋友来了,会多讲一些王家大院的传说故事。一些文人学者到访,就会介绍一些建筑的知识、雕刻的艺术等等。
走进王家大院“中华姓氏家训展”文创店,可以看到很多与姓氏相关的文创产品:戒尺、水杯、茶具、扇子、梳子、钥匙扣挂件、书签、冰箱贴、巧克力……“这是我们现在开发文创走的一个捷径,用姓氏的家训、起源等与产品结合,增加与游客的黏合度,这也是从王家家训整理中受到的启发。”尹雄卓说,我们要让这些文创产品成为文化输出的重要载体,通过市场的培育,真正让参观者将这些“文化”带回家形成长久记忆,并将之传播给更多人。
拥有1400多年历史的静升古镇见证了王家大院、红庙和文笔塔等古建筑群庙的历史。2003年,静升镇就被国家建设部和文物局联合命名为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镇,2023年,灵石县开始挖掘古镇的历史文化底蕴,改造旌善老街,引流和打造晋文化商铺。
除了挖掘现有历史文化资源,还有一些文旅创新业态以多种方式深度演绎文化,通过重新构建场景来提升旅游体验。10年前,刚起步的王家庄园主要解决王家大院没有饮食住宿的短板,通过配套设施改造升级,提高服务水平,达到王家大院的管理要求以及品牌化要求。双方合作后实施整体营销战略,王家庄园成为“王家大院的后花园”。近两年,王家庄园增加了新项目,作为补充大院旅游的新元素。
“山西的煤炭产业历史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但煤炭文化一直没有做起来,灵石也是产煤大县,可以弘扬煤炭精神,就像王家大院体现的是晋商精神一样,这些都是山西的精神名片。”王家庄园景区总经理闫素梅介绍说。2020年,王家庄园修建了“灵石之光”煤炭主题馆,借助裸眼3D、多媒体数字技术介绍煤炭人的奋斗史及煤炭工业的发展史,地下一层的“井下矿井”真实还原了煤矿工人井下采煤场景及流程,增加了“下矿”体验感。
“这改变了以前我对煤老板的印象,体会到煤矿工人工作的不容易。”走出“灵石之光”煤炭主题馆,来自福建的游客翁东山说。
“旅游的目的,是体验不同时空下的文化印记,从中找到自己心灵的归宿。”晋商文化名片、廉政文化名片、太岳文化名片、石膏山文化名片,灵石县这四张可以叫得响的名片正以其丰富的文化内涵给旅行者一个来灵石的理由。
搭建服务平台 推动全域旅游
2023年“五一”期间,灵石县A级景区共接待游客23.81万人次,与2019年相比增加20.25%;其中王家大院景区接待游客20.41万人,与2019年相比增加29.3%。通过这些数据的分析可以看出,灵石的旅游市场获得了不错的成绩,为了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灵石县组建了国有独资有限责任公司——灵石县文化旅游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负责旅游景区的投资、开发及运营管理,旅游信息平台建设等。
为了平衡景点之间冷热不均的现象,灵石县文化旅游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推出了“畅游灵石”A级景区联合促销门票优惠政策,结合旅游淡旺季情况,精准投放50元“4个A级景区联票”和30元“2个A级景区联票”。
“石膏山比较远,原本不在行程中,但我在小程序里看到‘50元畅游王家大院、石膏山、红崖峡谷、王家庄园4个景区’的活动,就心动了,决定住下来,都去转一转。”从北京来王家大院旅游的张女士,在手机上找到了“智游灵石”小程序。
灵石县文化旅游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曹长君说:“‘畅游灵石’A级景区联合促销门票优惠政策主要是通过龙头带动、协同作战,推动从‘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变、从单一景区景点向综合旅游目的地转变,通过联票这种方式,起到一个调蓄功能。通过今年‘五一’期间的数据分析,这种模式已经起到一定的带动其它景区的作用。”
搭建“智游灵石”服务平台,是灵石县推进全域旅游发展的重要举措,旅游路线、酒店民宿、土特产品、餐饮等部分上线。目前,“智游灵石”已打通与携程、美团、去哪儿等OTA(在线旅游)平台的链接,实现联票、酒店、特产的上架与分销,正在与河南省平顶山市鲁山县、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联系相关合作。
如今,文化旅游产业迈入了全域旅游新时代,灵石县正全力推进全域旅游示范县的创建,打造晋商文化展示与传承、旅游与产业融合发展的现代县域旅游标杆品牌。灵石县委常委、副县长孙俊杰表示,灵石县把文旅产业作为富民产业,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深度挖掘地方特色文化资源,继续深化全域旅游创建、“畅游灵石”改革,持续开展古镇民俗年、非遗进景区活动,不断推动古镇大院游、山水休闲游、禅学康养游向高品质和多元化升级,坚定不移地走好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之路,着力打造国内国际知名的文化旅游目的地。(赵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