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6日是第28个全国“爱眼日”,6月3日-10日是全国“爱眼日”宣传教育周,宣传普及眼健康科学知识,倡导“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的理念,增强群众爱眼护眼意识。
孩子查出“远视眼”要配镜?
警惕消费误区!
“我家宝宝今年4岁,前不久幼儿园体检时却发现她的视力只有0.8,是不是近视了?需要佩戴眼镜吗?”6月4日,为查明孩子视力不良的具体原因,顾女士忧心忡忡地带着孩子柚柚前往眼科门诊就诊。
被商家忽悠配镜?
别担心,小孩都是天生“远视眼”
经检查,柚柚的眼位、眼轴、屈光间质等参数都没有超过年龄段的正常范围,矫正视力0.8,有约200度的远视。
“孩子的视力是正常的,更可喜的是,她的眼睛有充足的远视储备。”山西爱尔眼科医院副院长王艳华让家长放宽心,千万不要着急配镜,而应及时带孩子到专业的医疗机构检查。
她解释道,“医学验光不仅是为配眼镜。医学验光对暂未需戴镜的孩子,能起到提前发现近视苗头的作用。而如果检查结果发现孩子没有屈光储备、已经是近视甚至属遗传性高度近视,则可尽早干预,对保护眼睛、防止近视度数进一步加深也是有好处的。至于孩子是否需要配镜或者应该配多少度的眼镜,家长们不可自行判断,应听取专业眼科医生的建议。”
例如4-5岁的儿童生理屈光度为150-200度远视,则有150-200度的远视储备,如果此年龄阶段儿童的生理屈光度只有50度远视,意味着其远视储备消耗过多,有可能较早出现近视。
但是,如果确定孩子为“生理性远视”,那么,这是正常的眼部发育过程,无需配镜矫正,一般情况下,18岁前孩子有轻度远视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
王艳华提醒家长,家长要做的,就是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用眼习惯,争取让远视储备的度数不至于消耗过快。这时候盲目给孩子配镜,反倒可能会影响孩子的视力发育。
提前消耗完远视储备
将大幅增加孩子近视的风险
眼科医生常说的“远视储备”到底是什么?“远视储备”到底需要多少?是不是多多益善呢?
“新生儿以及学龄前儿童因为眼球小、眼轴较短,在未发育到成人水平之前,眼睛所看到的物体经过眼睛的屈光系统后落在了视网膜后方,形成远视,这种生理性远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远视储备’。”儿童医院眼科医师王静解释。
事实上,这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我们每个人出生都自带‘远视储备’,像是为视力发育存的一笔款,也可理解为“对抗”发展为近视的“缓冲区”。部分孩子由于长期用眼不当或者因为其他原因,这笔宝贵的“存款”被过早地消耗掉,眼睛就会从远视状态发展为正视,那离近视也就不远了。而一旦发展为真性近视,就没办法再恢复。
“远视储备”越多越好吗?答案是否定的。“很多事情都“过犹不及”,儿童远视储备也是一样。”王静如是说道。
王静解释,“不少家长误以为远视能看得清远处,其实高度远视看远、看近都看不清楚。‘远视储备’越多,虽然近视的概率会大大降低,但是远视超过正常值太多,容易引起视疲劳、内隐斜、内斜视(斗鸡眼)、还会发生弱视,危害眼睛健康,需及时矫正。”
一般来说,3-4岁儿童有200-250度的远视储备,5-6岁的儿童有150度到200度的远视储备,7-8岁儿童有100度-150度的远视储备,8-12岁的儿童有0-100度的远视储备为宜。
王静建议,家长们应该定期带孩子到医院做“远视储备”检查,及时了解孩子的“远视储备值”是否在正常范围内。
养成良好用眼习惯
建立屈光发育档案
王艳华在预防孩子近视的问题上给出具体建议。“家庭是近视防控主战场,家长要和孩子一起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多带孩子进行户外活动,预防近视发生。同时,更需要通过定期的视力情况检查,记录度数、散光、眼轴长度等眼部参数,形成长期性的眼健康记录,建立儿童青少年屈光发育档案,通过比对多次的眼部参数变化,持续追踪监测视力情况,能够及时发现近视的苗头,发出预警信号,采取必要的干预措施,避免或延缓近视的发生。”
她提示:“建议家长从3岁起就定期带孩子到专业的眼科医疗机构检查,为孩子建立屈光发育档案,记录孩子屈光发育情况,1年至少2次,做到早发现、早干预。如果孩子已经近视,要去正规的眼科医疗机构通过科学的方法进行矫正。”
本报记者陈畅文/图
成年后,保护视力同样重要
你会定期检查自己的视力吗?一直以来,青少年的视力健康都颇受关注,而成年人群对视力的关注似乎稍弱一些。在我们身边,也流传着这样一个说法:“成年以后,视力就定型了,不会再下降了。”真的是这样吗?记者针对成年人视力保护方面进行了相关走访调查。
“成年人视力同样会下降”
6月2日,记者在太原市尖草坪区某眼镜店看到,33岁的周先生正在配制一副新的眼镜,周先生告诉记者:“我近视比较厉害,两只眼睛的度数都达到了700度以上,已经好多年没有配过新眼镜了,本以为成年之后视力就不会下降了,可没想到最近一年看东西越来越看不清楚,过来一验光发现又各涨了100度。”
记者咨询了山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眼科副主任医师任丽娟,她告诉记者:“这样的说法是不正确的,成年人的视力只能说比未成年人相对稳定一些,但成年人的视力在保护不当的情况下同样会下降。成年后,眼球的生理发育虽然不再进行,但如果是病理性近视的话,如果用眼不注意、频繁熬夜、过度用眼的话,视力下降仍然不可避免;同时还会发生一些眼底并发症,如黄斑出血、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等。”
类似周先生的情况也不在少数,大四学生小杨说道:“上大学后,好像放飞了自我一般,每天除了上课、睡觉的时间,其他时间几乎都用在了看手机、看电视上,追剧、聊天,几乎每天熄灯后还要摸黑再玩儿一两个小时的手机,结果就是大学几年近视增加了二三百度。”
这个时候,不少护眼产品开始出现了。在电商网站,记者注意到,“护眼贴”“护眼仪”“明目膏”“护眼灯”等产品层出不穷。以护眼仪举例,该类产品普遍售价在几百元至上千元,主打热敷、精准按摩等功能。当记者询问其产品是否可以保护视力时,商家工作人员都会巧妙地回复:“产品主要以缓解眼部疲劳为主,长期使用可以达到放松眼睛的效果。”
“护眼美瞳”是真的吗?
记者在调查中还了解到,美瞳也成为近年来不少年轻消费者的“心头好”。雨晴是一位26岁的上班族:“我从大学时候就开始戴隐形眼镜了,后来美瞳做得越来越好,我几乎每天都离不开美瞳,而且更重要的是美瞳可以修饰眼睛,化妆更漂亮,所以我会买各式各样的美瞳回来戴,每年花在美瞳上的钱得好几千元。”在不少宣传广告中,记者也看到,许多美瞳产品有着“从早到晚,水润舒适一整天。”“玻尿酸美瞳,护眼更健康。”等的宣传语。
任丽娟告诉记者:“首先要明确,美瞳不是化妆品是医疗器械,而且是属于国家第三类医疗器械。消费者在个人佩戴时应该先去眼科验光、检查后再进行选择,在购买使用时也应该规范按照说明书上标识进行使用。美瞳不同于普通隐形眼镜,是在普通隐形眼镜的基础上加入了有色图涂层,所以长时间佩戴还是有一定危害性的,有可能导致角膜缺氧、出现红血丝等症状。尤其是劣质美瞳,还容易引起干眼症、结膜炎、角膜擦伤等情况出现。”任丽娟介绍,在佩戴美瞳时要注意手部清洁,佩戴时间不宜过长,一旦发生干涩、疲劳等症状要及时取下,必要时到医院就诊,同时,美瞳也要定期更换。
对病理性眼部问题及时介入治疗
采访中,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表示,保持科学用眼、健康用眼、卫生用眼的良好习惯,不应当仅仅成为青少年群体应该注意的事项,成年人同样应该对自己的眼部健康负责。在工作之余,应该放下手机多进行户外活动,长时间用眼后适当做些眼部按摩等。
除此之外,日常生活中,除了注意适当用眼保护眼睛外,对病理性眼部问题应当及时介入治疗。任丽娟讲道:“目前,我们常见的病理性眼部疾病有白内障、眼睛葡萄膜炎等。例如白内障,临床表现为视力下降(渐进性、无痛性)、屈光改变、单眼复视或多视、对比敏感度下降、眩光、色觉改变、视野缺损等,白内障走向成熟期后,会导致视力严重下降,目前,手术是治疗白内障唯一直接有效的方式。另外还有葡萄膜炎,多发于20—50岁人群,容易合并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容易反复发作,还可引起一些严重并发症,导致疼痛、畏光、流泪等症状。遇到这样的问题时,应当主动就医,查询病因,注重对因治疗。”
本报记者余嫱/文 孙煜坤/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