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天天3·15

非遗工坊赶“粽”忙 社区包粽飘“廉”香

  临近端午,省城市场上处处粽叶飘香。记者看到,在端午福粽非遗工坊内,工人师傅们正在紧张地包制粽子。社区内又是另一番天地,社区干部和党员们一起制作“棕享清廉”大粽,在浓浓粽香中,还飘着“廉”香。

福粽非遗工坊赶“粽”忙

  这几天,在太原晋源区端午福粽非遗工坊内,韩福元和儿子韩伟非常忙。为了让市民在端午节吃上浓香的粽子。韩福元安排儿子提早备好江米、粽叶和红枣,坊内十余名工人正繁忙地制作端午福粽,趁着新鲜,来店内求购的市民络绎不绝。
  生产线上,包好的粽子被齐齐整整地码在不锈钢桶里,上面用石块压实,2个小时的蒸煮,江米、红枣、粽叶和马莲草的香气一起被激发出来,诱人的粽香不禁让人口舌生津。翠绿的粽叶一扯开,热气腾起,江米已变成了半透明状,红枣饱满完整,吃起来口感软糯香甜,筋道拉丝。
  煮熟晾凉后的粽子经过真空包装和高温灭菌,延长了储存时间,又饱含着正宗的味道和满满的情意,颇受消费者青睐。据韩伟介绍,每天礼品装端午福粽能卖200多盒,总部在北京的一家商贸公司近日特地上门订购了一批粽子,并将发往其在上海、深圳、广东等地的会员单位。
  同样在太原晋源区小站营B区的二霞生产制作工坊,上午六时,循着粽香,南来北往的顾客早已盈门。二霞一边招呼熟客,一边打电话接订单,忙得不亦乐乎。
  在二霞的生产工坊,几个精干的婆姨坐在小凳上,一边唠家常,一边包粽子。三片翠绿的粽叶一一叠放,一弯一拽形成一个尖尖的圆锥状,先从泡好的盆里抓一撮江米,放入3颗新疆灰枣,再抓一把江米填满,将粽叶弯折盖住,左右折叠,层层包裹,马莲草一捆,不到1分钟,一个完美的三角粽就成型了。
  每年端午将近,二霞的订单激增,就请这些婆姨们来帮忙。二霞笑着说:“包粽子也是个技术活儿,粽子要紧实、精干、量足,不漏米,且四个角都有米。”因为一直以来的好口碑,每到端午,二霞家的粽子都供不应求。

社区内包粽话“廉”风

  6月12日,太原市迎泽区柳巷街道察院后社区里,社区邀请区人大代表和辖区党员、残疾人、退役军人、统战人士等共同开展“端午飘香话‘廉’风党群同心品‘廉’棕”主题活动,共话清廉家风,同品廉洁香粽。
  活动现场,社区干部和党员们一起制作了“棕享清廉”大粽子。三个圆桌上整齐地摆放着粽叶、糯米、红枣、扎绳等必备材料,大家一边高兴地包粽子,一边彼此交流包粽子的方法。不一会儿,一盆盆的粽子就呈现在眼前,“我们要像这粽子一样,始终保持一颗‘廉’心,清清白白做人做事、坚守廉洁自律底线。”党员李萍阿姨笑着说道。现场粽叶飘香欢声笑语气氛和谐,一片片粽叶、一粒粒糯米,在大家一双双灵巧的手中,变成了香甜可口的粽子。活动结束后,社区还给每位参与者发放了艾叶香包。包一个粽子,承一份“廉”意;送一个香包,是一份祝福。

本报记者阎建军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3-06-13期

  • 第2023-06-08期

  • 第2023-06-06期

  • 第2023-06-01期

  • 第2023-05-30期

  • 第2023-05-25期

  • 第2023-05-23期

  • 第2023-05-18期

  • 第2023-05-16期

  • 第2023-05-11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