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3版:生活

茶叶“买椟还珠”乱象不可取

  •   自古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一直以来,茶叶都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人们馈赠亲朋、招待宾客的不二之选。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一些茶叶在资本的加持下被过度包装,卖茶叶更像是卖包装,曾经一度让“买椟还珠”的乱象在茶叶市场悄然成风。
      今年9月起,强制性国家标准《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要求食品和化妆品》(GB233502021)将正式实施,新国标规定茶叶及相关制品包装层数不得超过四层;除直接与内装物接触的包装之外所有包装的成本不超过产品销售价格的20%;茶叶及相关制品必要空间系数(k值)为13。
      那么,距新国标实施已将近3个月,太原市场上的茶叶包装是否还存在过度包装的现象?经销商与消费者都持何种看法?记者就此展开调查。

    经销商:过度包装一去不返

      记者在太原市乾和祥、天福茗茶、九点茶城等茶叶经销场所发现,茶叶礼盒包装内赠送茶杯、公道杯等茶具的情况已难觅踪影,但一些礼盒内仍存在空隙率较高的问题。
      “有的客人来看了我们高档礼盒内的茶叶罐还是不满意,希望加钱换更名贵的木材茶罐或陶瓷的,还有的客户希望能在礼盒里加装香烟。”对于即将实施的新国标,经销商纷纷表示都有所了解,店内已经没有几年前过度包装的产品,但由于购买茶叶礼盒的客人多是拿去“送礼”,有时会要求提供比较奢侈的包装。
      记者随即又前往了太原市和平茶城,从那里的茶叶经销商口中了解到,目前,他们会提供陶瓷、木质、锡等材质的茶叶罐满足消费者的不同需求,丰俭由人。碰到有送礼需求的客人,也会主动推荐客人选择品相更好的茶叶,而不是在华而不实的包装上增加投入。

    消费者:购物理念逐渐转变

      “今年我选购的茶叶比较好,每斤3200元,茶叶罐我就选了16元的普通陶瓷款,因为是送给亲朋好友,就没有那么多讲究,回归茶叶本身才是最健康的消费。”饮茶多年的张先生表示,每到逢年过节也少不了给亲朋好友送上当年的新绿茶,聊表心意。
      与张先生不同的是,刚刚参加工作的小郭对传统茶饮了解甚少,平时除了点一杯奶茶,基本不会和茶叶再有交集。端午将至,小郭决定去看望恩师,由于不了解茶叶,小郭还是决定买一些大品牌的茶叶。
      “随着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茶叶的保健作用,使得茶饮从单一品种转化为多品种,从陈旧包装转化成新理念包装,从大宗茶为主转向名优茶、品牌茶为主。”山西省茶叶学会会长吴凤鸣表示,过去的一些茶叶经销商为了迎合消费者的心态,对茶叶包装层数、包装空隙、包装材料、包装价格进行过度包装,完全是本末倒置的做法,不仅有悖茶文化内涵,也不利于茶叶市场的发展趋势。
      吴凤鸣建议,有关部门应该加大检查力度和宣传力度,遏制茶叶过度包装现象,促使茶叶生产经营者自觉主动规范茶叶包装行为,回归其对茶叶本身质量、口味的追求,以此获得消费者的持久认可,推动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本报记者曹翀 王洋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3-06-15期

    • 第2023-06-13期

    • 第2023-06-08期

    • 第2023-06-06期

    • 第2023-06-01期

    • 第2023-05-30期

    • 第2023-05-25期

    • 第2023-05-23期

    • 第2023-05-18期

    • 第2023-05-16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