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能源向清洁化、低碳化、智能化的发展趋势下,发展氢能产业已经成为当前世界能源技术变革的重要方向。山西焦炭年产量1亿吨左右,焦炭生产的副产品焦炉煤气含氢量约60%,可提取氢气140亿立方米,可以看出,山西发展氢能产业优势显著。
近年来,我省高度重视氢能产业发展,已将氢能产业遴选确定为山西首批十大重点产业链之一。山西明确,到2025年将初步建立工业副产氢和可再生能源制氢就近利用为主的氢能供应体系。而以“美锦能源”为代表的综合能源企业,凭借近6年的沉淀,当选为山西氢能产业链首批链主之一,助力山西成为全国氢能产业发展高地。
6月14日,记者跟随“并州生态文明建设媒体行”走进“美锦能源”,管中窥豹看低碳发展中山西氢能源新发展、新未来。
累计减少碳排放1600万千克
6月14日,在“美锦能源”旗下的美锦华盛化工有限公司内,一座7.65米的焦炉,可年产焦炭能力达385万吨,炼焦产生的焦炉煤气,经过除杂、脱硫、深冷分离、提纯等工序,最终形成纯度99.999%以上的氢燃料。
采访的第一站是“美锦能源”氢能展厅,展厅内有美锦能源全产业链安全监控数据平台,透过平台大屏,有两组数据格外显眼。第一组数据是氢能源的累计总量574636千克,由此累计减少二氧化碳碳排放16006746千克,相当于累计植树893707棵;第二组数据是加氢站管理一栏,加氢总量为550800千克。
“美锦能源”副总裁姚锦城告诉记者,创建于上世纪80年代,如今已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独立商品焦和炼焦煤生产商之一,同时也是氢能全产业链布局的头部企业,是传统能源行业率先转型升级的革新者。目前,企业每年制取1560吨工业高纯氢,同时副产30万吨乙二醇、15万吨LNG。
这两组数据和年制取1560吨工业高纯氢等,无一不是企业践行山西双碳目标,大力发展氢能源最为有力的佐证。
在展厅内氢能燃料电池核心零部件展品展示区,所展示的催化剂涂层质子膜、柔性石墨双极板方面是目前国内乃至世界也是处于领先水平。氢能源汽车制造领域,催化剂涂层质子膜如同‘手机里的芯片’。金属双极板和柔性石墨双极板实现了可回收再利用。令人欣喜的是,这些核心部件都是拥有企业自主知识产权。
这一切足以说明,以“美锦能源”为代表的山西氢能产业链“链主”企业,在氢能源发展中走在全国乃至世界前列。
7年投20亿布局晋氢能产业
姚锦城告诉记者,从2017年开始,“美锦能源”企业开始布局山西氢能产业,目前企业已经投入20多亿元。
经过多年的发展,如今已形成“五个一”氢能发展战略。“一点(整车制造)、一线(燃料电池上下游产业链)、一网(综合能源供应网络)、一中心(碳资产、大数据管理运营中心)、一平台(氢能汽车智运平台)。”
在氢能展厅外的南侧,与加氢站相毗邻的是几辆标有“美锦氢能”的重卡。同重卡车头相邻的是重卡氢能罐,充满10个氢能罐后约可行驶400公里。氢能重卡百公里不到两百元氢燃料费用,与重卡柴油车相比,可节约至少一半费用。最为关键的是,氢能重卡真正实现了零碳排放——没有尾气,只排出水,水质达到了纯净水标准。
记者注意到,氢能重卡一侧有“飞驰汽车”标识。据工作人员介绍,早在2018年,“飞驰汽车”成为“美锦能源”旗下的“美锦氢能”的控股子公司。
姚锦城坦言,山西积极聚焦氢能发展,为实现清洁能源体系和现代产业体系“双丰收”,企业也在积极布局企业氢能产业发展和构建氢能全产业链。目前,企业在上游搭建氢气制储运加用产业链,中游搭建膜电极—燃料电池电堆及系统—整车制造的核心装备产业链,下游推进七大区域发展战略,即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环渤海、能源金三角、中部地区、云贵川区域。
企业数据显示,截止到今年1月,已累计推广各类氢燃料电池汽车近1600辆,已突破超7500万公里安全运营里程,相当于绕地球近1900圈,累计减碳排约7万吨。“美锦能源”提出,2026年实现碳达峰、2040年实现碳中和“双碳”目标。
为山西氢能源应用“蹚新路”
近年来,山西着力推动氢能产业构建顶层设计、示范先行、重点谋划的“3—2—1”布局体系,即“三中心、两轴带、一网络”空间布局:分别以大同、吕梁、山西中部先行区为中心,建设“大同—朔州—忻州”可再生能源制氢基地、吕梁多元化制氢及应用基地、山西中部氢能零碳核心装备研发制造基地;以晋东南“阳泉—长治—晋城”、晋西南“临汾—运城”为两轴带,针对重点排放企业,构建区域零碳物流示范区;在全省重要工业园区、国省道物流沿线、城市公共区、旅游景区建设氢能加注网络,形成试点先行、科学规划、稳妥有序、完善统一的氢能供应运营体系,同步构建氢气运输物流网络和氢能供应大数据平台,在我省构建专业、安全、高效的氢气供应体系和运营网络。
在氢能源发展中,山西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其中,众多煤化工企业产生的焦炉煤气,是工业氢气的重要来源。姚锦城介绍,通过焦炉煤气分解制氢,成本只有电解制氢成本的三分之一。山西焦化产能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副产焦炉煤气若全部制氢,氢气产能可达到每年150亿立方米,可供28.9万辆氢燃料电池重卡一年使用。
我省自实施氢能产业链链主制以来,已确定“美锦能源”、晋南钢铁等链主企业,更有近30家链上企业,基本覆盖氢能制取、储存到运输应用的全产业链环节。“美锦能源”作为全国氢能产业布局的头部企业,利用自身完整的煤-焦-气-化产业链及其国内氢能全产业链布局优势,已构建制氢-加氢站-氢燃料核心装备-氢燃料商用车示范运营的产业链闭环,与省内企业“组链”,带动上下游快速发展。
据不完全统计,山西重卡保有量约为77万辆。若这些燃油、燃气重卡更换为氢能源重卡,前景无限。目前,“美锦能源”已在煤炭、煤化工、钢铁、建材四行业开展氢能车辆替换工作。除清徐工业园区外,氢能源重卡已在晋南钢铁集团、吕梁市交城县得以推广应用。
本着在省内先行先试的态度,“美锦能源”率先为山西氢燃料汽车市场应用“蹚路”。目前已在太原、吕梁和临汾等地投入近500辆各类氢燃料商用车,在重载货运、城市物流、园区通勤等交通领域开展示范与推广,助力山西氢燃料车辆推广量全国领先。
到2025年,“美锦能源”将初步形成较为完善的氢能产业链体系,预计全产业链累计产值超100亿元。到2030年,氢能产业集群格局基本形成,能够有力支持山西乃至碳达峰目标,累计实现氢能产值超过300亿元。
本报记者阎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