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1版:副刊

于成龙廉政文化园即景

  日前,我走进了方山县于成龙廉政文化园,讲解员韩小琴给我们讲解,以前我们来了好几次廉政文化园,是我们自己瞎转悠,没有讲解员讲述,并不知道文化园的典故和文化内涵。
  首先我们进的是过街楼,过街楼正东方指的山是骨脊山,它海拔2500多米,鹤立鸡群。俗话说北武当山虽高也高不过骨脊山,北武当山只在它山腰。骨脊山下是大禹治水的地方,骨脊山是吕梁山的象征,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为什么这儿叫吕梁山呢?因为脊梁上的骨头是方形的,一块接一块的,连在一起的,形状像“吕”字。以前来堡村人们在北面居住,后来为了建廉政文化园,将居民移居到公路以南。过街楼东西有通道,背面有通道,正南面一侧,却是一堵墙,据说是当年为了堵水的。从骨脊山下来的水,可以向西面顺河而去。
  再往广场走,看到一对百年古树,一粗一细、一大一小两棵挨着长的古树,这棵粗大的古树,在全国也算独特,本地老百姓叫榆叶树,它属于卫矛科。卫矛科为木质藤本、乔木或灌木,根茎枝叶都可入药,很少有能长成如此高大如此高龄的卫矛科古树。小韩介绍说高林清园长着一大一小两棵榆叶树,看做是于成龙和他的孙子于准的化身,表达对清廉官员的敬意和赞美。大家围着这两棵树仔细看,互相猜测着,和小韩询问古树的年龄。
  接着到了于成龙父亲于时煌及叔叔伯父的故居,于成龙出生的窑洞是土窑洞,他家是士族人家,祖父、父亲皆有官职。他父亲辈有豆腐坊、油坊,纺织房,曾做过生意,在村里算是有钱的大户人家。
  沿途经过研学基地、永宁书院、射箭场,游人惬意地游来游去。
  接着又来到了展览馆,正面有画家朱晏墨画的一幅巨大山水画,我好生奇怪,为什么这里要有这么一幅画呢,小韩说这是画的骨脊山,原来如此,这幅画是吕梁的象征!里面还有一些古碑刻,有皇帝嘉奖于成龙的内容,陈廷敬的信物,以及于成龙当官的经历图版,有不少稀缺实物,值得一观。从展览馆了解到:于成龙,明万历四十五年(公元1617年)生于永宁州(今方山县北武当镇来堡村)。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入仕,时年45岁,历任知县、知州、知府、道员、巡抚、两江总督。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68岁的于成龙积劳成疾,卒于两江总督任上,终年六十八岁。将军、都统以及幕僚属吏到他屋里清点遗物,只看见竹箱内一身丝绸棉袍,床头几个装盐和豆豉的器皿。百姓听闻这个噩耗,为之罢市巷哭,家家都挂上于成龙的画像来祭奠他,还建造了“于清端公祠”以便四时祭祀。康熙帝赐祭葬礼,谥号为“清端”,后评价道“朕博采舆评,咸称于成龙实天下廉吏第一”。雍正时期,于成龙被放入贤良祠中祭祀,乾隆数次遣官祭于成龙祠,并御书“清风是式”四字。他最后归葬今方山县峪口镇横泉村。
  此行虽然时间不长,但收获不小。小韩的耐心讲解使我进一步了解了于成龙文化园布局的文化内涵,没有讲解员的讲解只能是“雾里观花”,一知半解。韩小琴讲解员说她一般在离石居住,只有团队来了,预约才到!当然,该园还有讲解员,也许是另一番见解吧!

闫吉平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3-06-20期

  • 第2023-06-15期

  • 第2023-06-13期

  • 第2023-06-08期

  • 第2023-06-06期

  • 第2023-06-01期

  • 第2023-05-30期

  • 第2023-05-25期

  • 第2023-05-23期

  • 第2023-05-18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