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诞生于杭州,2022年服务品牌价值达206.68亿,连续13年蝉联“中国物业服务百强满意度”第一等殊荣的绿城物业服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绿城物业),自2018年在全国30余个省、区、市推出“幸福里”园区共治新模式以来,在山西省受到了被托管物业业主和租客的广泛欢迎,取得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应的双向提升。
谈到这种新模式,绿城物业山西分公司总经理李如意介绍:“‘幸福里’共治新模式以党建引领,业委会主导,里长支撑为特色,合力打造众筹、自治、分享的新型园区治理模式,旨在复兴有爱、分享、关怀的中国式邻里文化,加速实现城市幸福生活。”而在山西,截至2023年6月,“幸福里”模式已在8个小区落地,其中省会太原就有2个,此外,还设置了12个体验中心。这些落地社区和体验中心都为居民们带来了“幸福感翻倍、安全感倍增”的美好体验。
6月21日,记者走进绿城物业山西分公司,探访那幅徐徐铺展开来的的“幸福里”画卷。
坚持党建引领
打造红色物业样本工程
山西作为中国北方能源及重工业大省,小区多以工作单位为基础,人们平日里工作上互相协助,生活中互帮互助。而随着社会进步,山西一大批新兴城市物业的兴起,“联系淡了、邻里陌生了”成为了居民们的普遍感受。
为此,绿城物业在山西推进“幸福里”园区共治模式时,抓住这一特点,发挥社区老领导、老党员、老职工积极性,形成了“一体两翼、四轮驱动”的工作格局,即党建统领基层治理机制为核心,强化“社区党委领导下的业委会和里长组织”这一主体,以社团组织、志愿队伍为两翼,服务人员也是业主,将有技能的退休业主汇集起来开展各种兴趣班,大家各取所长,互相学习,以“园区安全、品质服务、文化活动、公益志愿”活动为四轮驱动的立体架构。
更重要的是,绿城物业“幸福里”园区共治模式在社区党委的领导下,建立“四方四联”工作机制,联动社区、业委会、里长组织、物业企业四方主体,逐步实现党建活动联办、里长组织联建、园区要事联商、品质服务联评的“四联”工作机制。通过打造红色物业、签订共建协议等方式,推进党组织向小区、楼幢、单元延伸。从而令以新社会阶层为突出特色的多个小区也有了社区党委、业委会/幸福里委员会和物业,这三方共同打造出用于红色议事和党建活动的共享空间——“红色空间”,同时还建立了包括“幸福圆桌会”“小院议事厅”“党建智慧社区”在内的邻里协助、共商要事的机制,特别是形成了“幸福有约”的社区公约,更是增进了物业服务队伍和业主的相互理解,令业主们的关系更密、文明程度也有了较大的提升。
妥善看护“一老一小”
建立全周期照护体系
长期以来,社区居民中的“一老一小”是物业服务中需要被看见、被关照、被保障的重点群体。
为此,绿城物业山西分公司“从‘老’入手”,通过将离退休人员组成“幸福常青队”,在社区党委的带领下,业委会/幸福里委员会和物业共同参与,开展具有相应特色的安全、品质等巡查活动,借助客户“视角”,发现服务痛点、推动现场服务。
值得一提的是,绿城物业山西分公司还针对园区70岁以上的独居长者,每天问候生活情况,发现困难及时帮助。对于老年人面对网约医疗、手机支付等困难,开展“小棉袄计划”,组织园区志愿者,手把手教会长者使用“绿城生活”手机App、远程医院挂号等功能,助力长者融入数字生活。
同时,对于“一小”,绿城物业山西分公司也设立“雏鹰小分队”,发挥青少年中具有较强自律性的孩子,带动其他小朋友,力所能及地学习自我管理。此外,还在假期中开展“木荷来乐,安全童行”系列活动,提高自我防范和抗御火灾的能力,作为学校、家庭安全教育的补充,共同筑起孩子们安全成长的“防火墙”。
对此,业主们纷纷评价,绿城物业解决“一老一小”问题方法多、效果好。
赋能智慧生活
打造便利、舒适新社区
传统的物业服务管理偏重于“管”的方面,对于业主真实需求始终存在“服”的死角。
绿城物业抓住“移动互联”的发展趋势,早在2014年即开发了“绿城生活”App,将之打造成为听取业主意见、业主互通有无、业主寻求帮助的平台。
而绿城物业山西分公司则更进一步,保持专人在“绿城生活App”后台解决“幸福里”建设遇到的各种问题,并且通过整合医生业主资源,确保了紧急服务的到位率。同时,在小区景观建设、小区便民措施设置上,“幸福里”也走出了别具特色的道路:增加了业主自主生成二维码的访客停车“令牌”,从而大大提升了小区停车场的利用率和园区安全性。此外,绿城物业山西分公司还在签约物业增加了婚庆、乔迁服务,增设了便民工具箱和医药箱、共享雨伞以及AED装置,令居民倍感便利和舒适。
房子只是生活的容器,生活和服务才是核心。绿城服务对生活的追求一直没有停下脚步,从客户需求出发,围绕人的全生命周期、覆盖人的全生活场景,以康乐、学乐、欢乐、寿乐为愿景共同描绘绿城服务园区的生活场景,致力打造中国最具价值幸福生活服务商。
本报记者陈畅 实习记者李千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