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方面,高校学生党员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情况相结合,因事而化、因时而进,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另一方面,学生党员因势而新、知行合一,才能真正推进新时代下思想宣传工作创新性发展。
关键词:理论宣讲;大学生党员;理论自觉;实践自觉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中指出:“宣传思想工作是做人的工作的,要把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作为重要职责。”[1]高校学生党员是青年群体的优秀代表,应充分发挥党员的优势,在理论宣讲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因此,培育一支理想信念坚定、理论素质扎实、综合能力突出的大学生党员宣讲队伍是新时代下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切入点。
一、因事而化:不同实践背景下宣讲理论自觉的内在必然性
高校大学生党员宣讲中的理论自觉是在学习、掌握、运用党的基本原理、基本立场、基本观点下,以问题意识和问题导向主动研究和发展科学真理,善于用党的基本原理开展理论宣讲,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绽放真理光芒。这个内在必然性从马克思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中、从中国共产党人的百年历程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和验证,其丰富的宣传思想对今天的宣讲工作仍有宝贵的借鉴作用:高校学生党员宣讲的理论自觉是实践自觉的重要基础。
马克思认为,关于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工作是“马克思主义奠基人不断在进步刊物上就国际生活的一切基本问题发表言论,不懈地宣传革命的科学的世界观,教育了无产阶级去了解它的阶级利益,培养了它的国际团结精神”[2]。毛泽东认为,宣传工作要无条件地宣传党的路线和政策,使群众了解党的正确主张,从而扩大革命的影响力。邓小平指出,宣传工作是“一切革命工作的粮草”,并强调要强化宣传队的工作,指出“宣传队是部队文化工作的基本队伍。努力提高自己,努力追求深造,努力做文化普及工作,都是万分必要的。要使宣传员成为文化教育的得力干部,使宣传队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先锋军”。江泽民指出,“我们的宣传思想工作,必须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3]胡锦涛指出,宣传思想工作担负着统一思想、凝聚力量的重大任务,担负着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的重大使命。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宣传思想工作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必须把统一思想、凝聚力量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中心环节”[4]。中国共产党的几代领导人都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在发展的实践中不断激活创新理论动能。大学生党员要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中不断深化对宣传工作的规律性认识,扎根人民,引导人们全面客观地认识当代中国、看待外部世界,阐释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二、因时而进:理论宣讲中实践自觉的三维度
马克思指出,“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大学生党员的理论宣讲应在历史、现实、未来三维度的把握中联系实际、立足当下、展望未来,讲好时代发展故事。
一是回答“从何处来”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理论宣讲的实践对象是人民群众,宣讲内容要适合人民听、人民愿意听、人民能听懂,真正做到入脑入心。二是回答“到何处去”的问题。大学生党员的宣传工作应根植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做出合乎中国需要的理论性创造,在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真正做到理论创新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实践相结合。三是回答“向何处走”的问题。理论宣讲工作积累的丰富经验是大学生党员丰富宣讲形式、开拓宣讲途径的底气所在。大学生党员既要面向受众、立足实际,又要将“大众化”与“化大众”相结合。
三、因势而新:新时代下理论宣讲的理论自觉到实践自觉
实践是理论的本源,理论的价值在于指导实践。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的理论学习方法。大学生党员进行理论宣讲,就是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用好大学生的思维优势、内容优势、话语优势,让“青年人给青年人讲理论”。一方面增强宣讲者的自身驱动力,另一方面提升受众自觉接纳、有效吸收并稳定输出的能力,发挥宣讲的实效性与靶向性。用这种宣讲方式把党的声音、党的温暖传递给大学生群体,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
一是以经典为髓,融入宣讲实践。青年正处在人生积累的阶段,学习上要惜时如金、孜孜不倦,花一番心无旁骛、静谧自怡的功夫,既要突出主干、择其精要,也要努力做到又博又专、愈博愈专。大学生党员在“讲理”方面,首先要“懂理”,始终以虚怀若谷的姿态不断汲取知识,给别人一杯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在研读经典方面,大学生党员一方面要大量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以及重要文献,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另一方面要从党史中汲取智慧,知史明理,自觉牢记和承担历史使命。
二是以协同为脉,筑牢宣讲平台。高校学生党员宣讲团要主动构建新时代宣讲平台,以学生党员为主体,打造大中小学红色宣讲的“孵化器”,以大学宣讲团为主体孵化中学宣讲团,以中学宣讲团为主体孵化小学宣讲团,不断扩大宣讲受众。一方面使思想政治教育的三个链条形成“同心圆”,充分发挥协同育人的作用,使之成为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的助推器;另一方面将不同学段学生从“受众”变为“主体”,以教促学,改善学生群体的精神面貌,增强素养型育人成效。
三是以人民之魂,涵养宣讲情怀。宣讲从青年学生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身边小事出发,以小故事讲述大道理,以小切口培养大情怀,讲出高度、温度、深度、力度,通过鲜活的故事与生动的案例拉近与听众的距离,以朋辈声音、青年视角充分展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魅力,增进新时代中国青年的文化认同。
基金项目:河南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红芽计划:双减背景下大中小学‘三链协同’红色宣讲模式研究”(项目编号:20221030001);河南大学校级本科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精神生活共同富裕’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实践探索”(项目编号:HDXJJG2022-052);河南大学科研实验室面向本科生开放性课题项目“新时代大学生对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认同及其教育策略研究”(项目编号:20224201213)。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习近平出席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201808-22.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3.
[3]江泽民.《江泽民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4]《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作者:河南大学 温柳婷 韦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