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灵石县一方面不断加大对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的扶持力度,另一方面大力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将土地向大户、合作社、农业公司等新型经营主体流转,涌现出一大批种粮“带头人”,全县粮食规模经营呈上涨趋势。
近日,记者在灵石县静升镇旌介村的灵鹏经销专业合作社厂房看到,场地上堆放满了已经打包好的饲料,装载机来回穿梭将发酵好的玉米秸秆运输到秸秆打包机内,工人们相互配合,将这些原料压缩打包成可供家畜食用的饲料。
灵石县灵鹏经销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肖林鹏说:“后面绿袋子里面装的是压缩打包好的饲料,原材料是玉米秸秆。我种植了1000多亩玉米,秸秆大概能收700至800吨,以前秸秆都是直接还田,现在养殖户越来越多,对秸秆的需求也大了,我就购买了一台茎穗双收机、秸秆打包机,对秸秆进行综合利用,光这项大概就能增收10多万元。”
玉米秸秆“变废为宝”、高效利用,正是灵石县灵鹏经销专业合作社认真贯彻落实“粮藏于农,粮藏于技”理念的具体实践。据了解,灵石县灵鹏经销专业合作社是灵石县一家集农业生产资料供给、农作物生产技术指导、耕种以及农产品初加工、贮藏于一体的新型经济合作组织,每年可为辖区内村委和周边乡镇提供1000吨化肥、10吨农药,近3万亩的玉米、大豆种子,保证春耕备耕的农业生产资料的货源,合作社的正常运行还带动了周边近100人就业,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肖林鹏告诉记者,他一直经营农资门店,从2018年开始租地种植中药材、玉米,2021年又流转核桃窊近1500亩地种植玉米大豆,随后又陆续购买了10多台农机具,实现了从种到收全程机械化,种子、化肥、农机具都是他自己的,降低了生产成本。
“2022年,收获玉米100万斤、中药材2万多斤,中药材销售收入达110万元。今年我又种了1000多亩玉米、大豆,现在出苗还不错,希望今年有个好收成。”肖林鹏说。
在灵石县,不仅有像肖林鹏这样的种粮大户,还有许多煤炭企业,以工业反哺农业,助力乡村振兴,为当地农业产业发展以及产业链条延伸作出了积极贡献。
晋宝望农业板块总经理宋永盛说:“为深入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聚义集团于2019年9月成立晋宝望种养专业合作社,这几年,一方面通过与周边村社达成合作,大力开垦土地,另一方面坚持‘走出去、引进来’的发展理念,配置现代化种植、收割机具,无人机喷药施肥,并配套粮食初加工和一万吨现代化粮仓,从播种到收割烘干入库全程现代化作业,大大减少了人工投入,逐步实现农业现代化。种植规模也从当初的1000余亩发展到现在的5大种植基地、7800余亩,在创造利润的同时,使合作社种植走向多元化发展道路。”
截至目前,灵石县200亩以上的种粮大户有88户,种植作物以玉米、小麦、大豆为主,其中,规模200—500亩的种植户有55户,种植面积1.5万亩,其中43户与农户签订土地流转合同,占比78%;规模500亩以上的种植户有33户,种植面积4.3万亩,其中31户与农户签订土地流转合同,占比94%,种粮大户的数量、面积逐年上升。
灵石县农业农村局粮油股股长郝俊芳说:“通过近几年高标准农田的建设,灵石县耕地水平有了极大改善,为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及规模化运作提供了便利条件,也减少了全县耕地撂荒的现象,增加了土地利用率。为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县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并配套补贴资金对全县范围内的小麦、玉米、马铃薯进行全额保险,同时县农业农村局及时向种粮大户转发气象预警信息,根据不同的气象预警信息加强防范、做好防御措施,将可能发生的灾害降到最低。下一步,我们将紧扣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开展全方位、深层次的指导服务,推动农业生产提质增效,确保稳粮保供坚实有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郭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