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在非凡卓越的探索与实践中形成了凝萃中国共产党人精神面貌和政治品质的伟大精神,构建起了内涵丰富、架构宏大、与时俱进的党的伟大精神谱系,是立党兴党强党的精神支撑,也是新时代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强大精神武器。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应以党的伟大精神支撑伟大斗争、推进伟大工程、引领伟大事业、托举伟大梦想,在实践中不断增强中国人民的志气、骨气、底气,不断创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新辉煌。
关键词:新时代;伟大精神;伟大事业;党的精神谱系
一、伟大事业需要伟大精神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是由中国人民历经千辛万苦创造的,中国人民不仅有创造伟大事业的魄力和行动力,更有打造精神高地的愿景和追求。马克思鲜明指出:“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在铸就伟大辉煌的生动实践中应运而生了饱含中国人民信仰、信念、信心的伟大精神,这种精神使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生生不息,千锤百炼而风华正茂,最终转化为指引中国人民在实践中不断开拓新辉煌的强大物质力量[1]。崇高信仰汇聚奋斗力量,是铸就百年荣光的精神之基。信仰问题是一切思想问题的总开关,其具有团结民心、汇聚民力、凝聚民识的强大力量。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作为“看家本领”,从根本上决定了我们党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和崇高追求支撑着无数革命先烈上下求索、坚毅向前,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生存发展、攻坚克难、无往不胜的精神根基[2]。
理想信念焕发历史主动,是推进伟大事业的不竭动力。坚如磐石的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永恒的文化基因,是挺起民族精神脊梁、统筹推进“四个伟大”的精神密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革命理想高于天”,理想信念指引共产党人的前进方向,昂扬向上的奋斗精神和坚定不移的必胜信念,激励着中华民族在大风大浪中勇立潮头,在洞察时代大势中牢牢把握历史主动,开创中国式现代化新的历史伟业。
自信自强彰显民族风貌,是创造人间奇迹的鲜亮底色。人充满信心就会有精气神,国家和民族满怀希望向目标奋进就能实现伟大梦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爬坡过坎,关键是提振信心。”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是曲折的,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绝不气馁、绝不退缩,凭借“敢叫日月换新天”的顽强意志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定信心,有效应对前进路上无数风险挑战,创造了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二、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形成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党的伟大精神谱系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对党的伟大精神谱系作出明确说明。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形成了特点鲜明、一脉相承、与时俱进的宝贵精神财富,集中体现自身性质、宗旨、价值、品质和风貌,是一个内涵丰富、架构宏大的有机整体[3]。
自中国共产党诞生之日起,伟大建党精神即应运而生,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继承发扬敢于斗争、不屈不挠、奋发有为、开拓创新的不朽品质,淬炼了凝聚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精气神的伟大精神。伟大建党精神集中体现了党的初心使命和政治立场,为立党兴党强党提供丰厚滋养。
马克思主义是经过历史和实践充分证明了的科学真理,具有科学性、人民性、实践性、开放性的理论特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给受苦受难、迷茫徘徊、饱经压迫的中国人民带来复兴曙光;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激发了中国人民敢闯敢干、勇于探索、不懈追求的文化基因;马克思主义的开放性是党的精神谱系创新发展的重要支撑,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不同历史时期可结合具体情况形成不同特点,形成多种类型的精神形态,充分体现党的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
历史车轮浩荡向前,中国人民在浩瀚历史长河中形成的特质禀赋和文明底蕴,在长期奋斗中培育、继承、发展起来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其中蕴含的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思想,在长期实践中经过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成为滋养党的伟大精神谱系的文化源泉。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深刻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养分,形成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党的伟大精神谱系,推动中华文明现代化转型[4-6]。一世纪风雨兼程,九万里风鹏正举,在革命与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以英勇顽强、昂扬向上的坚强意志挽救中华民族于水深火热之中,形成了不怕牺牲、敢于斗争为主要特征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等大无畏红色革命精神;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党带领中国人民大刀阔斧搞建设,锻造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底色的北大荒精神、铁人精神、焦裕禄精神等发愤图强精神;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党带领中国人民摸着石头过河,铸就了以锐意进取、开拓创新为鲜明特征的劳模精神、特区精神、抗震救灾等精神。进入新时代以来,党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不断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扬以自信自强、守正创新为核心的抗疫精神、脱贫攻坚精神、探月精神等。党的百年奋斗孕育党的伟大精神,是党的精神谱系的历史和实践根基,充分体现党的历史自觉和历史自信。
三、伟大精神引领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
党的伟大精神是激励党和人民勇往直前、久久为功的强大动力。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以党的伟大精神为引领,在实践锻造中不断增强中国人民的志气、骨气、底气,站在更高的历史起点上创造中华民族新辉煌。
回首党的百年光辉历程,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在各个历史阶段矢志不渝地进行伟大斗争,伟大斗争精神贯穿艰苦斗争的各个时期,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以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勇迎前进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立足当代,我们仍要坚决斗争、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发扬斗争精神,取得斗争胜利。新时代发扬斗争精神推进伟大斗争,就要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立场,增强政治意识,把准斗争方向,加强“五史”学习教育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研究,增强斗争意识,掌握斗争规律,形成斗争策略,锤炼斗争本领,以伟大斗争精神引领新时期党的伟大斗争。
伟大建党精神衍生出一系列具有饱含时代意蕴的伟大精神,支撑中华民族实现由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不仅需要制度上的规范,还需要精神上的驱动。首先要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赓续红色血脉,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初心使命,加强党的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同时积极发挥革命精神的驱动作用,弘扬革命文化,增强不怕困难、顽强拼搏的斗志,以伟大精神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伟大工程。
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我国在各个领域均取得了比较重大的成就。但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我国存在的一些不足。因此,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党和国家要保持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坚定理想信念,用伟大精神引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一要发扬伟大创造精神。要牢固树立高质量发展理念,以刀刃向内的改革魄力坚决破除束缚创造力的各种机制体制,充分重视并发挥教育、科技、人才在创新发展中的作用。二要大力发扬伟大奋斗精神。幸福是奋斗出来的,要心怀远大志向,提升奋斗本领,保持昂扬向上的奋斗精气神,以奋斗精神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蓬勃发展。
推进伟大梦想的永续发展不仅需要强大的物质,还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作为支撑。一要用爱国主义精神托举伟大梦想。我们要始终追求人民幸福、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将爱国情怀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将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紧紧连结在一起,以拳拳家国热情照亮新征程。二要以伟大梦想精神支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化初心为追求,化使命为担当,坚定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信仰、信念、信心,怀揣梦想、奋力拼搏,坚定不移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前进。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习近平.论中国共产党历史[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
[3]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4]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5]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1-07-02.
[6]习近平.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奋勇前进[N].人民日报,2012-11-30(1).(作者:吉林大学 邓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