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何谓文化》一书中,余秋雨先生指出“中国文化的第一个弱项,是疏于公共空间”,并阐述了这样一个观点——公共空间是最大的文化作品,同时又是最大的文化课堂。广大市民的集体人格和审美习惯,都在那里培养,借用到文明这一课题里,依然适用。
没有人能够脱离公共的文明的空间而存在,在现代社会、网络社会,人与人之间看似疏离实则紧密相连。有一首短诗这样写道:
“在德国,起初他们追杀共产主义者,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共产主义者;
接着他们追杀犹太人,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犹太人;
后来他们追杀工会成员,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工会成员;
此后他们追杀天主教徒,我没有说话——因为我是新教教徒;
最后他们奔我而来,却再也没有人站起来为我说话了。”我们可以学着仿写一首:
起初,有人乱停乱放车辆,我装作没看见——我凭什么呢;
接着,有人开着车不礼让行人,我没有管——因为我也是车主;
之后,有人骑着电动横冲直撞,我没有说话——因为我紧随其后;
后来有一天,我闯了红灯,斑马线上突然冲过来一辆车,我才想到——我之前为什么不说?
记得中央电视台曾播过一则公益广告,大致是这样:人人必经的一扇门上结了一张蛛网,第一个人稍微低下头过去了,第二个弯弯腰过去了,第三个弓着身子过去了,到第四个路人时蜘蛛网已经大得几乎难以通行,可他居然趴着过去了,第五个人要过去,可他已经没法了。
也有好的例子。楼房装修之扰想必大家深有体会,然而有什么办法呢?即使去和主家交涉,人家也不一定领受,说不定还会引发一番争执。可在某小区公示栏里却有这样一则公告,名字是《深表歉意的一封信》:
亲爱的各位邻居:
我是本单元××室的业主。
距离供热季还有2个多月时间,我预计将于本月开始对房屋进行重新装修,历时约2个月。在此期间可能会给您带来一些干扰和不便,特别是在拆除原装修结构时,响动和噪音会比较大,且可能会偶尔占用原本就很“脆弱”的电梯较长时间,希望得到您和您家人的谅解,我深表歉意!
之后主人作了相关承诺,并再次深表歉意。初读之下颇觉新鲜,再读之下让人沉思,细品之下令人感动。如果没人找来,大多数住户也就选择了按部就班地“改造”自己的小天地,一般说来,不碍着别人的话谁管得了谁呢?能这样主动、细心、诚恳地告知所有人,除了文笔上的要求外,更为重要的是主人有一颗为他人着想的心。
为他人着想,笔者以为,是文明素养的核心,也是公共空间这一文化作品、文化课堂的温度和深度所在。比如,上下电梯的时候帮别人按一下按钮,出入楼宇门时等后面的人撑住门再放手,在你想吐痰的时候看地方合不合适,自己的小狗排泄后主人适时处理,原谅别人的不文明过失,等等。毛泽东曾指出:“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这“一点精神”里必然包含着做一个好人、文明人的基本要求,还有后半句——“无产阶级的革命精神就是由这里头出来的”,只有全体中国人都达到前面的小要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才能更快更好地实现。
“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只有从一点开始,从现在开始,我们才能抵达更为广阔光明的未来。
卓一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