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全新的机遇和挑战,而如何准确把握时代脉搏,有效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则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时下,高校可以尝试从加强学科体系建设、构建完善的专业人才队伍、发挥实践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推动全过程动态监督四个方面出发,夯实思政育人主阵地。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升;全过程动态监督;与时俱进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保持着良好的发展态势,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显著的进步。与此同时,伴随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新的问题和挑战也不断出现,各种社会思潮激荡交锋。青年人作为社会发展的中流砥柱,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教育至关重要。高校教育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解决好“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源源不断地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输送高素质人才。
一、加强系统性学科体系建设
高校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其可谓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名副其实的领头羊、排头雁。时下,在全国各大高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中,部分学校的学科体系缺乏系统性和严密性。“能用众力,则无敌于天下矣;能用众智,则无畏于圣人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各二级学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等)也是如此,只有各二级学科报团取暖,相互借鉴,才能真正实现优势互补,获得长足的发展。除此之外,各高校还要在重点加强建设一到两个二级学科之外,统筹其他二级学科发展,真正实现各个突破、全面发展[1]。
二、构建完善的专业人才队伍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各高校必须厉兵秣马,不断引进高素质思政课人才,努力构建老中青“三位一体”的教师结构。“三位一体”意味各年龄层的教师要做到和衷共济,形成一个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共同体,每一位教师都要敬业爱岗、奋发进取,在集体中发挥巨大的个人潜能。老中青思政课教师各有所长,也各有不足,只有他们之间不断地取长补短,共同服务于一个共同的目标——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才能真正形成一股无坚不摧的前进力量[2]。
三、发挥实践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人的意识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马克思曾经说过:“人在劳动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即已经观念地存在着。”[3]
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应该设立专门的就业指导部门,针对学生的兴趣爱好及就业偏好进行“私人订制”,为他们每一个人设定一个职业预期,并不断地跟踪推进,从而真正做到全过程目标推进,将“忧患之心”转化为“实践之实”。“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心中怀抱远大志向和具体的职业规划固然重要,但若没有过硬的本领,是经不起实践的检验的。作为高校的教师,要不断告诫学生基础知识和技能的重要性,只有稳扎稳打,脚踏实地,勇于实践,才能稳步达到自己的目标;否则理想只是一座空中楼阁,可望而不可即。
四、推动全过程动态监督
首先,要想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就必须加强全过程的动态监督,确保监督主体和监督客体的多元化,尽可能保证监督结果的客观性和科学性,进一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其次,还要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监督过程的持续化。对于某一特定客体的监督,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既要做好起始工作,也要做好善后工作,真正做到有始有终。最后,在监督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按照事先制定的评价体系进行监督。但事物的发展是不断变化的,只有真正做到因时而异、因时而变,才能取得客观合理的评价结果,才能切实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
五、结束语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学说,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而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必然要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更新,唯有如此,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才能不断达到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辛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性提升路径的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20 (48):92-94.
[2]卢松.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升路径研究[J].传播与版权,2020(10):150-153.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70.(作者:湘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琚泽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