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见史永杰,黝黑的脸庞、质朴的谈吐,是他给记者的第一印象。但是一提到具体业务,从业二十余年的他又神采奕奕,QS认知、质量公关、标准化制定等专业名词脱口而出。标准化和认证认可监督管理股股长、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股股长、质量发展和计量股股长、知识产权保护和广告监督管理股股长……史永杰可以说是晋中市太谷区市场监管局当仁不让的“多面手”。虽然“头衔”甚多,但他一心想的是如何为企业做点“小事”。
贴心服务助企业高效成长
7月中旬,正值暑热,史永杰与往常一样前往辖区太谷县金胜塑料制品有限公司开展工作。这家公司最近新引进了视觉扫描设备以识别残次品。这也是质量攻关行动开展后,企业自主寻求进步的实际动作之一。
“刚开展5S现场管理法那会儿,史股长就常来,后来又组织我们去浙江学习。”太谷县金胜塑料制品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宝凤说,自己喜欢研究,多年前就注意到5S现场管理法,并开始逐步运用在企业管理中。但自己探索,制度难以系统化,史永杰得知此事后,这件事就从一人探索,变成了两人琢磨。
5S现场管理法在太谷是新鲜事,企业普遍不了解。史永杰帮王宝凤联系省、市相关部门,引荐专家,让这家公司迅速走到了全面规范的道路上。
从最初的5S现场管理法,到后来的企业8S管理法,太谷县金胜塑料制品有限公司在史永杰的助力下,不断改善、创新。2019年起,晋中市全面开展质量攻关行动,太谷县金胜塑料制品有限公司参与其中,从减少产品杂色、到提高产品部件清洁度,企业良品率得以提高,并获晋中市质量攻关行动10余万元奖金。
“新的、专业的知识,最初谁也不会,我学一学,他学一学,再交流交流总能用上。”史永杰说,他的帮扶工作很简单,与企业管理者先交朋友,消除其接受新事物的抵触感,再慢慢开展工作。
对症下药清企业发展“病灶”
“我和玛钢企业打了二十年的交道,玛钢产业从业人员6万多人,再加上人员辐射,太谷区十几万人都与玛钢有关系。”7月12日一早,史永杰便和同事来到了卡耐夫集团。总经理见他来了,开门见山就把玛钢产业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向他倾诉了一遍。史永杰说,对于玛钢,大多数人看到的是产业带来的好处,可是市场监管部门需要了解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
太谷玛钢管件占全国市场50%以上,电力金具占全国市场近80%,产业集聚有优势,但也存在问题。为解决行业中存在的问题,免不了需要企业投资、改革,很多企业有抵触情绪。这时候,只能靠市场监管人员一遍遍规劝说服。“去多了企业都烦,可是我们知道,这事必须得有人干。”史永杰说。
数年前,太谷区大部分玛钢企业厂内的环境卫生都存在问题。想要改变,成本不小。不少玛钢企业还存在“炉头”岗,简单的说就是需要人员根据铁水的颜色来判断温度。仅凭人的感觉,产品质量难以把控,但要替换掉这些“炉头”,换上测温计则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可这项工作又是产业标准化、高质量发展的必需项。“阻力很大。”史永杰回忆道,“刚开始,企业都嫌花钱不愿干。经过一次次的劝导改进,企业因为环境变好,产品良品率提高,得到了实惠,开始纷纷说好。”
在史永杰看来,自己下一步的工作,就是把“小事”持续做好。自己的事业也简单,就是服务好企业。企业好了,几万员工就能好。员工好了,员工后面的几万家庭就能好。
“我这年纪,不想做大事,只想为企业做点小事。”史永杰说。
本报记者焦建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