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晋城市市场监管局出台《关于发挥市场监管职能支持晋城市专业镇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通过五个方面十八条措施支持全市专业镇做大规模,做优品质,做强产业。
加大市场监管力度 构建公平竞争环境
优化信用监管基础。依托优化升级后的公示系统,以专业镇企业为重点,强化跨地区、跨部门、跨层级信息归集共享,形成全面、准确的企业信用画像。持续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和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工作,对专业镇低风险企业合理降低抽查比例和频次。依法依规做好经营异常名录和严重违法失信名单管理工作,鼓励专业镇违法失信企业重塑信用。
实行包容审慎监管。执法检查中全面运用包容审慎监管的原则,坚持宽严相济、法理相融,引导专业镇企业合法经营。
加大执法监管力度。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引导企业自律。开展“四季守护铁拳出击”专项行动,推动专业镇产品和服务真正做到“货真价实”。加强反不正当竞争执法,严查虚假宣传、仿冒混淆、侵犯商业秘密等行为。严厉打击涉及专业镇的侵权假冒、质量违法及其他违法行为。加强广告监测预警和分析研判,严厉查处违法广告,依法打击各类损害专业镇整体形象和产品信誉的违法广告行为。强化行刑衔接,曝光典型案例,释放震慑效应。加大案件查办力度,依法维护专业镇相关企业的合法权益。
大力加强价格监管。加强政策宣传和行政指导,引导专业镇企业严格执行《价格法》等法律法规和价格政策,加强价格自律,落实主体责任。进一步规范企业及平台价格行为,推动专业镇经营主体健康发展。开展涉企违规收费整治助企行动,持续推进重点领域涉企违规收费专项检查,助力专业镇相关企业降本减负。
强化消费维权保护 营造放心消费环境
深入推进“放心消费”创建活动。引导专业镇企业积极参与“放心消费”创建活动,鼓励专业镇企业在经营场所、企业网站、企业微信号等显著位置公开承诺内容并积极践行承诺。在专业镇企业中积极培育山西省“放心消费”示范单位,发挥引领作用,促进消费环境升级。
落实企业消费维权主体责任。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完善在线消费纠纷解决机制和12315效能评估评价机制。指导专业镇企业建立健全“12315消费者维权服务站”和“ODR”在线消费维权直通车。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从源头化解消费纠纷,提升消费体验,促进企业和谐发展。
加大专业镇消费维权宣传力度。组织专业镇相关产品知识讲解进社区、进学校,讲解相关产品辨别真伪的方法。支持各级消协组织积极开展涉及专业镇相关产品的消费纠纷调解、消费体验和消费维权工作,以放心消费促进专业镇建设。
加强知识产权服务 提升专业镇创新能力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指导有条件的专业镇申报地理标志和地理标志保护示范区,高标准开展山西省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规范化建设试点城市,强化纠纷预警防范,助力专业镇相关企业及时化解专利纠纷,有效推进专业镇技术创新。
促进知识产权运用。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入园惠企”行动,搭建银企对接平台,扩大专业镇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服务的普及面。支持地理标志专业镇申报省级地理标志运用促进项目。发挥专利转化运用激励机制作用,支持专业镇内企业积极参与专利转化计划。
提升知识产权服务。利用“知识产权服务万里行”“4·26知识产权宣传周”等活动,针对专业镇开展“入园惠企”、知识产权代理、信息咨询、检索和利用、法律援助等服务,推动优质服务资源与专业镇需求精准对接,助力专业镇相关企业加快知识产权布局,提升核心竞争力。
开展质量提升行动 增强质量服务效能
加强专业镇全面质量管理。引导专业镇企业实行全面质量管理,积极在专业镇企业中推广先进质量管理模式和方法,探索专业镇全链条质量提升路径和模式。开展小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行动,全面提升专业镇质量管理水平。开展“惠企直通车”市场主体提升年专项行动和“质量服务中小企业行”活动,在助企纾困、收费减免、技术支撑、入企帮扶等方面出台具体措施,对专业镇企业进行“直通式”“一站式”帮扶。
推动专业镇品牌建设。发挥“山西精品”对专业镇品牌建设的引领带动作用。鼓励支持专业镇企业积极申报“山西精品”公用品牌。加大对专业镇企业的支持引导力度,扶持专业镇更多的优质产品迈入“山西精品”行列。
强化专业镇标准化水平。立足专业镇优势资源,鼓励和支持专业镇企业积极申报标准化试点示范项目。探索开展晋城市特色专业镇标准化试点项目建设。稳步推进“山西标准”(标识)“特”“优”农产品认证。以团体标准培优为重点,继续推进“标准化医院”专家巡诊指导服务,选取部分标准化试点示范项目和省级技术标准创新基地,开展标准化咨询诊断帮扶指导。引导企业主导或者参与国标、行标、省标制修订。推行企业标准领跑者活动,指导企业开展对标达标提升活动。
提升专业镇检验检测和认证服务能力。持续发挥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站点对专业镇质量基础设施服务作用,推动各县(市、区)市场监管局至少建设一个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站,为专业镇企业提供计量、标准、认证认可等“一揽子”质量技术服务。积极协助专业镇相关企业和技术机构创建省级和市级质检中心、产业计量测试中心、重点实验室及技术创新中心。试点本地检验检测机构增扩能力、异地机构分设实验室,逐步搭建检验检测认证公共服务平台,解决“找不到、检不全、周期长、距离远”等难题。
充分发挥计量支撑保障作用。推动计量惠企政策落实,指导专业镇企业夯实测量基础,帮助解决量传溯源难题。针对专业镇企业计量需求,开展计量咨询服务,对具备现场检定条件的专业镇企业开展上门免费检测服务。
加强质量安全监管。加强涉及专业镇的产品质量监测,对发现的不合格产品,以问题为导向开展质量技术帮扶,帮助企业解决产品质量问题,提升产品质量安全水平。配合省局做好缺陷消费品召回管理工作,涉及专业镇产品的缺陷线索做好信息收集和风险评估。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推动市场主体量质齐升
全力构建高标准市场体系。全面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确保对各类经营主体一视同仁、同等对待,持续做好增量审查和存量清理工作,防止出台排除、限制竞争的政策措施。建立健全公平竞争投诉举报回应机制,对重点企业和行业协会开展行政告诫或者约谈,及时纠正指定交易、妨碍公平竞争等行为。
全方位助力个体工商户发展。加大《促进个体工商户发展条例》的宣传力度,积极落实促进个体工商户发展各项具体措施。持续深化政银战略合作,加大金融专项服务个体工商户力度。结合实际,按照个体工商户分型分类标准,研究制定支持其发展的政策措施,提升帮扶的精准性和科学性,引导个体工商户向产业链、专业镇、产业集聚区发展。鼓励、支持、引导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为小微企业。
本报记者贾升亮 通讯员郝琛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