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提出,“培育发展山西中部城市群”,这是山西省在中部地区争先崛起,在全国版图彰显地位的重大机遇。文化旅游产业作为山西省战略性支柱产业,在改善民生和发展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有利于促进城市群发展和区域经济一体化。
笔者根据工作实际,通过分析山西中部城市群五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剖析问题和短板,提出推动其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山西中部城市群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山西中部城市群作为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的19个城市群之一,承载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山西发展的关心关怀和殷切期望,是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和促进新时代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
山西中部城市群包括太原、晋中、忻州、吕梁、阳泉五市,是山西省人口密度最大、发展水平最高、创新要素最集聚、基础设施支撑能力最强的区域,在全省发展格局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城市群区域范围内人文资源底蕴深厚,旅游资源富集,拥有世界文化遗产2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4座、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88个,国家A级旅游景区140家,其中5A级景区4家,是三晋文化核心区、晋商文化的发源地和中心区域。
在全球一体化和国内区域性合作不断加强的趋势下,旅游业开始从点线旅游向板块旅游转变,即城市群旅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推动山西中部城市群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有利于促进城市群发展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同时其自身发展也同样需要依托城市群旅游经济圈。
二、山西中部城市群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不足
山西中部城市群发展尚不成熟,一是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还不健全,在跨区域政策和平台共享等方面互惠有限。二是城市群内中心城市如太原市尚处于集聚阶段,对周边中小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不强。三是受资源环境约束加剧、经济发展不平衡、发展规划不统一等因素影响,城市群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整合不足。四是城市群内通讯、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还不完善,交通等跨区域设施对接支撑不足,住宿、餐饮等服务设施等级还不高。
三、山西中部城市群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
(一)创新完善城市群体制机制
一是健全区域协调联动机制,重点完善城市群各地市之间的日常议事协调机制,协调解决城市群合作中带有全局性和普遍性的问题与矛盾,加强信息共享与沟通。二是推动城市群在技术标准、惩罚制度、税收优惠、户籍制度、住房制度、招商引资、土地批租、道路交通、环境保护等方面统一政策标准和规则,通过制度创新,推进城市群政治、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三是建立区域利益共享和补偿机制,包括利用不同区域的发展优势,通过调整产业政策实现纵向分配;建立共同发展基金制度,为扶持落后地区发展、区域共享的公共服务设施、环境设施、基础设施建设等提供资金支持。
(二)建设国际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
一是建设以太原为核心的国际旅游枢纽城市,重点升级航空、高铁交通体系,打造山岳旅游胜地和避暑康养胜地;建设以五台山为核心的慧养文化旅游片区,联合忻定原城镇组群,构建康养度假旅游圈;建设以平遥古城为核心的晋商文化旅游片区,联动太原孝汾平介城镇组群中的晋祠、天龙山、绵山、张壁古堡、乔家大院、王家大院等,构建太原—晋中文化旅游圈。二是大力推进城市群内高等级景区提质升级,加快培育和发展旅游目的地体系,加强核心景区与周边旅游资源的协同作用,形成点线面的旅游发展格局。整合文旅资源、景区景点和旅游线路,提升完善古城大院游、民俗文化游、非物质文化遗产游、工业旅游等精品旅游线路,打造文化旅游特色产品和智慧文化旅游示范工程。
(三)着力提升城市空间品质
一是发掘城市文化旅游资源。太原以建设国家区域中心城市为目标,推进要素集聚,强化国际合作,有效利用文化旅游资源,打造特色片区,不断提升城市首位度。城市群内的其他中心城区和重点发展区,规划建设城市绿地、创意空间、文化公园等生态空间,推进市域风貌景区化,注重保护和延续城市历史文脉,打造人文城市群。二是以文旅需求与主客共享为原则,推动旅游产业与城市更新深度融合、互促共进,开发全生命周期的场景体验产品,保留城市记忆。通过建立智慧服务平台等,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实现智能化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信息资源高效整合共享。通过团地再生和微改造重构市井气息,保持城市固有文脉,创造与时代感相符合的再生空间,形成景、产、城协同发展模式。
(四)推动文旅产业数字转型
一是率先打造基于5G网络应用下的数智文旅景区,推动景区体验方式、服务方式、基础设施、管理模式全方位创新,通过数字赋能为传统文旅产品创造价值增值。二是推动城市群内4A级以上景区打造数字化演艺项目,结合5G、AR、VR、XR等新技术,对《又见平遥》《又见五台山》《如梦晋阳》《如梦碛口》《遇见秀容》《遇见娘子关》等演艺项目提质升级。三是推动城市群传统博物馆加快向数字博物馆和智慧博物馆转变,将3D打印、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数字化手段广泛应用于博览馆文物资源的保护、征藏、展陈、教育等功能,逐步实现博览馆智慧化。
(五)发挥文旅企业引领作用
一是加大对山西文旅集团的支持力度,充分发挥山西文旅集团在全省文化旅游产业市场化建设的主导地位,有效推动山西中部城市群文化旅游产业在项目投资、景区建设、园区打造、业态提升等方面高质量发展。二是支持山西中部城市群与国内外知名文旅企业深度合作,推动文化旅游市场多元化发展。以汾阳、清徐、平遥、祁县等为重点区域,发挥龙头企业和品牌的带动作用,增强创新能力,做精做强特色优势产业,增强核心竞争力和市场影响力。三是加大政府政策支持,全面创优营商环境,包括率先打造“三无”“三可”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创新投融资模式,探索建立一体化的公共财政储备制度,整合优质文化旅游资源,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上市融资等。
(六)补齐基础设施建设短板
一是完善山西中部城市群交通网络,强化城际互联互通,加快城市群交通信息资源平台构建。全面建立高速化、网络化、智能化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体系,增强太原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辐射水平,谋划开通城市群内各市间城际动车,推动开通跨城公交线路,打造山西中部城市群1小时通勤交通圈。二是推进城市群内其他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的互联互通和共建共享,构筑满足城市群整体发展要求的基础设施网络体系。建立可靠性、安全性、经济性强的电力生产与供应网络体系,加强网络基础设施数字化建设,构建现代化数字基础设施体系。协同实施5G基站建设工程,加强景区景点等流量密集区域深度覆盖。建立完备的防洪、除涝、抗旱、供水水利基础设施网络。
(七)提高公共服务供给能力
一是加快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包括统筹布局五市科教文卫体等公共资源,统一制度和服务标准,实现资源共享。加强城市群公共文化机构建设,优化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推动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美术馆、非遗馆、游客中心等功能融合,提高综合效益。推动开展各类文艺活动,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二是加大公共服务内容创作生产力度,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目录,强化建设和服务标准规范。加快完善城市群内各类景区、园区等场所基础设施,加强适老化改造,提供高质量文化旅游服务。积极推进社区文化“嵌入式”服务,鼓励商业、服务、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共建共享,打造具有特色的公共文化空间。(作者:山西文旅产业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张金瑞 本文系2022年度山西省社会科学院规划(青年)课题“推动山西中部城市群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对策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YWQN202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