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种了大概有30余亩的连翘,今年光连翘的收入大概有20多万元,听苗书记说,将来要教我们统一管理,还要进行粗加工,这样下来,光我这一亩连翘的收入就能翻番了。”来自绛县古绛镇牛村的种植能手老陈兴奋地说到。老陈所在的牛村是运城市市场监管局乡村振兴驻村帮扶村之一。近年来,运城市市场监管局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乡村振兴驻村工作安排部署,选派政治素质高、工作能力强的优秀干部、人才组建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入驻绛县古绛镇牛村、下高池村、尧寓村对点帮扶,他们走进田间地头,发挥市场监管职能作用,助力产业发展,带领村民实现增收致富,有效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小连翘“翘”动致富梦
“乡村振兴工作从来都不是简简单单一句话,我也是在边干边学,边学边干中成长。”古绛镇牛村的驻村第一书记苗强说道。成为驻村第一书记的他,迅速锚定作为驻村第一书记的职责,思考如何能带领村民走好致富路,搞好乡村振兴工作。
绛县连翘是获批的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该县的古绛镇牛村位于县城西北处,地处绛山脚下,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冬季低温、光照足、降水量充沛的自然条件,让连翘成为该村的主要经济作物之一,这里生产的连翘颗粒饱满、药质含量高,属地道中药材。近年来,连翘市场价格不断上涨,村民们人工栽种连翘热情高涨,连翘种植面积不断扩张,全村种植连翘面积达2000余亩,产值约2000万元左右。
有着丰富的连翘资源,如何让资源变为优势,让牛村的连翘在整个市场中成为翘楚?如何引导村里将连翘产业转型升级成产业链,让连翘真正成为致富密码?这些都成为牛村驻村第一书记苗强一直萦绕在脑海中的问题。带着这些问题,苗强挨家挨户走访,了解农户们的种植模式、销售渠道。在走访中,苗强发现了问题,首先在种植环节,大多数的种植户都是靠着多年的种植经验在管理,缺乏统一的标准,导致质量不统一;其次,该村的连翘销售主要依靠的是来村里收购药材的“二道贩子”,农户们各自为战,听到有人来收购,有的着急出手,卖22.5元一斤,有的却是等到每斤涨到37元才卖。
“牛村虽然连翘种植面积大,每亩的收成也还不错,但却始终处于产业链的下游,这对于长久的发展连翘产业来说不是一件好事,我算过一笔账,如果我们能将连翘进行粗加工后统一出售,那全村的连翘产值能比现在翻好几倍。”苗强告诉记者,要提升连翘的产品附加值,让牛村的连翘在市场上具备竞争力,建立标准化体系是关键。俗话说“药材好,药才好。”品质上乘的连翘归根到底是生长出来的,靠的是种植全过程的规范作业,怎么种、怎么管、怎么收、什么时间收,有了统一标准,就能保证连翘的质量。
说干就干,有了解决问题的办法,苗强立马行动起来,先是和村“两委”进行沟通,由村“两委”牵头成立专业合作社,解决农户单打独斗的问题,让全村的连翘种植户化零为整,形成合力,建立品牌意识。同时,发挥市场监管局帮扶单位的职能优势,联系市局知识产权运用促进科、标准管理科等科室,聘请省里的标准化相关专家来到牛村实地调研、现场指导,结合现有的标准体系,为农户讲解连翘管理技术,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并积极和村里的种植能手开展座谈,把他们的种植经验转换成可借鉴的制定标准素材,围绕农产品地理标志绛县连翘开展标准体系建设。
“标准体系建设完成后,牛村的连翘产业就能在质量上迈上新台阶,再对连翘产业进行延伸和扩展,不断丰富产业结构,壮大产业规模,我们将逐渐从‘买方市场’过渡为‘卖方市场’,让连翘真正成为村民的致富密码。”望着连片的连翘地,苗强充满了信心。
特色产业拓宽致富路
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振兴,如何立足产业谋发展,成为驻村工作队的“必答题”。这道“必答题”在古绛镇下高池村驻村第一书记席品这里有了答案。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席品扎根农村6年,这6年里,他的“战场”虽然不断改变,但他一直都是村民口中的“小席书记”。
此前在古绛镇尧寓村驻村期间,席品挖掘了当地的尧文化,用文旅产业助推当地的产业发展。如今,来到下高池村,席品的发展思路又有了新的改变。“每个村子都有每个村子的特色,在发展产业时候,也必须得结合当地特色。”席品说。通过入户走访和实地考察,席品对于产业发展有了清晰的思路,那就是“传统+新型”双轮驱动,拓宽村民致富路。
下高池村目前是以小麦、玉米、药材、樱桃、苗木、山楂、蔬菜种植及猪、羊、鸡养殖业为主导产业,针对这些传统产业,席品认为要发挥当地的种植和养殖优势,在种植和养殖技术上对村民提供支持,提升产品品质,对外加强产品宣传,拓宽其销售渠道,从而实现村集体、村民增收致富。在新型产业方面,席品在实地考察时发现,位于村西的西沟是一处荒地,引入投资商对这块地进行开荒,盘活撂荒地资源,发展“种植+采摘经济”,再通过打造农家乐、空中旅馆等项目,形成一个集休闲娱乐、果蔬采摘为一体的生态农业项目。“这个生态产业项目打造完成后,可吸纳村民就近务工,一定程度上可拓宽村民收入渠道。”席品介绍。
“在产业发展上,我们要做的就是以传统产业为基础,因地制宜,结合当地特色,引进新型产业项目,展生态产业,实现产业振兴,推动群众增收。”席品说。
党建引领凝聚发展合力
“这面文化墙上展示的便是裴氏祖训,裴氏家训共有12条,分为‘重教务学、崇文尚武、德业并举、廉洁自律’四个方面,这些在我们当今仍然十分受用。”在闻喜县裴柏村,一趟特殊的党课正在开展。这是古绛镇尧寓村驻村第一书记张祎驻村后,和村“两委”组织20余名党员来到闻喜县礼元镇裴柏村、东镇镇上镇村、郭家庄镇陈家庄村参观,实地学习党建引领、家风家教、乡村振兴工作经验做法。
张祎此前在运城市市场监管局非公党建科担任科长一职,在党建工作开展方面有着十分丰富的经验,来到尧寓村驻村后,他运用自己的经验加强党建工作。“党组织建设是乡村振兴的第一要务,党建引领是一切工作的基石。”张祎说。于是,他首先走访了村里的老党员们,了解村里目前的状况,询问大家对乡村振兴工作有什么意见和建议。
在老党员张玉芳家中,张祎和她促膝长谈,她说:“咱们村的党员干部思想都有些保守了,张书记来了,希望你能带着大家走出去,开开眼界。”张玉芳的一番话提醒了张祎,这便有了在闻喜县的一堂特殊的党课。此外,在党建工作中,张祎坚持把党建工作融入发展,通过规范每月的主题党日活动,开展集中学习、讲党课等形式多样的活动,调动全村党员干部工作主动性、积极性,凝聚向心力,确保全面助推乡村振兴工作。
对于张祎来说,这些仅仅是工作的开始,“后续我们还要陆续在村里发展年轻党员,为党支部增加新鲜血液,同时在全村开展文明家庭、致富能手评选活动,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增强党支部的号召力和向心力,凝聚全村发展合力。”张祎说。
标准体系建设助推产业高质量发展、特色产业助力产业振兴、党建引领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运城市市场监管局的三位驻村第一书记,勇担重任、锐意进取,在带领村民致富,助力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迈出新步伐,绘就新图景。
张一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