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日,太原市政协特邀界别委员、太原中院副院长、市政协委员马强关于《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助力太原高质量发展》的建议被《山西政协报》建言栏目采用。建议内容如下:
优化营商环境是培育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增强发展内生动力的关键之举。太原市委、市政府着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为市场主体减负担、破堵点、解难题,形成了一批可复制推广的试点经验,但同时也发现了服务措施还不够优化、执行落实还不够有力等问题。为此建议:
做活“放管服”文章,打造开放便利的投资环境。加快政府审批制度改革,落实企业开办“极简审批”模式;整合多个申办受理平台功能,实现“单点登录、一网通办”;探索建立线下容缺受理机制,对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办理非即办类审批服务事项,提交申报的非关键性材料存在缺陷或瑕疵时启动容缺受理;开通政策直通车,实现涉企政策“免审即享”;持续推动减税降费、减租降价等纾困惠企政策,直接惠及市场主体;设立园区及经营主体集聚平台,建立“管委会+公司”管理运营模式,推进后勤与政务等服务功能相融合,产业发展与入区企业相配套;引导银行加大对小微企业贷款力度,设立“中小企业基金”,构建高效融资支持体系;加大绿色制造、乡村振兴、普惠金融等领域创新力度,提供更多金融创新产品。
做强“法治”文章,打造公平透明的营商环境。学习先进省市做法,完善营商环境地方法规制度;全面落实涉企收费减免政策,加强涉企部门收费监管;推行政务服务“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构建商事调解、仲裁机制,探索多元化贸易投资纠纷解决方式;提升工作人员学法用法水平,增强依法执政、依法行政意识;司法机关要持续为企业提供法律风险提示,为企业依法经营提供有效的法律参考;畅通民营企业维权渠道,严格区分罪与非罪,切实保护民营企业健康发展。
做实“诚信”文章,打造诚实守信的人文环境。开展诚信政府行动,推进政府信用管理,做到诚信招商、待商、留商;建立政府部门与企业无障碍沟通机制,落实市场主体直接评价营商环境制度,建立健全市场主体反映问题梳理、交办、督办机制;建立政府决策征求意见制度,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倾听市场主体意愿和呼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