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有消费者向记者反映,自己在网购时发现,电商平台推出了“顺手买一件”功能,也是平台推出的另类“换购”活动,这样的活动是为消费带来便捷还是另一种形式的消费陷阱呢?记者进行了相关调查。
随机出现的“顺手买一件”
根据消费者提供的信息,记者前往某电商网站进行了购买操作。首先,消费者需要选购准备购买的商品,之后,当跳转到支付页面时,页面上就会出现“顺手买一件”的操作按钮,系统会随机为消费者提供一个可以打折销售的商品,如果消费者需要顺手买的话,只需要勾选相应按钮就可以合并付款。
然而,记者发现,“顺手买一件”只显示商品名称和一张小型的商品宣传图,消费者不可以自主更改或者选择商品型号,更不能点击查看商品详情介绍页,只有付款成功后,才可以前往订单页面内查看。在“顺手买一件”的商家规则中,商家明确说明该功能只有在支付成功后才可以前往对应订单页面查看商品详情,如果有问题的话再选择退货退款。对此,商家客服人员回复记者称:顺手买一件功能就是针对消费者消费一定金额后的优惠回馈活动,随机性也为这一功能带来了趣味色彩。
那么,消费者对于这样的回馈是怎样看待的呢?采访中,不少消费者认为如果真的可以买到正好需要的打折商品则会欣然下单。“我之前顺手买过一件9.9元的白T恤,质量很好,除了不能换颜色,其他完美。”“我买过两次面巾纸,9.9元12包,感觉是很划算的。”
山寨货混入“顺手买”
采访中记者发现,“顺手买一件”的功能并非全都为消费者带来的是便捷,也存在不少让消费者觉得“踩雷”的事情。消费者倩倩就向记者介绍,“顺手买一件”没有商家宣传的那么优惠,“许多商品都是虚标原价或者是临期商品,比如号称从99元将至9.9元的杯子,在其商城中原价其实只要16.9元,更有甚者,就是压根没有便宜,完全按照商品原有价格出售,却打上了‘折扣’的旗号。”
更有甚者,消费者还买来了疑似“山寨”的商品。李女士讲述了自己的经历:“之前我顺手买过一件护发素,看图片介绍本以为是一个知名品牌,结果收到货后却发现是‘山寨’商品,要退货时,客服却说是我自己的原因没有看清楚,需要自行承担退货邮费。但是‘顺手买一件’本来就只显示一张小图,这其中存在商家误导的嫌疑,这样的购物体验实在是糟心。”
除此之外,货不对板、发错货、漏发货等现象频发,“一旦消费者向商家寻求解释,商家总是开始钻空子,将责任推脱给仓库发货人员,然后补偿几元的红包了事,但商家的销量却丝毫不受影响。”李女士说道。
商家行为或侵犯消费者知情权
对此,山西成诚律师事务所律师闫艳军介绍:“商家行为或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八条规定,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这是消费者的知情权,也是消费者参与消费活动的前提。也就是说,消费者有权根据商品或者服务的不同情况,要求经营者提供商品的价格、产地、生产者、用途、性能、规格、等级、主要成分、生产日期、有效期限、检验合格证明、使用方法说明书、售后服务,或者服务的内容、规格、费用等有关情况。”
同时,以“顺手买”为代表的特价商品,不能免除商家应当承担的商品质量责任。《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三条规定:经营者应当保证在正常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情况下其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应当具有的质量、性能、用途和有效期限;但消费者在购买该商品或者接受该服务前已经知道其存在瑕疵,且存在该瑕疵不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的除外。也就是说,经营者不能以商品价格打折为由,免除自身应当承担的“三包”责任。
采访中,不少受访消费者认为:“‘顺手买’这样的消费模式,本质上是为了迎合消费者的购物心理,既满足了消费者的购物需求,也提高了商家的销量,理应成为一种双赢的模式,也正是因为如此,商家更应该充分利用好这一概念拉近与消费者的距离,而不是为了点滴利益失去难得的消费群体。”
本报记者余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