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大家讲的故事源于《山西通志》中的记载,是关于静升王氏第十七世王汝砺的。
在讲这个故事之前,首先要强调一点:这个故事所反映的思想,是一种是非不分的“愚善”,它并不是我们当今所应倡导的。之所以把它写出来,目的就是让读者能够全面客观地了解王家、了解王氏家风,同时认识封建社会所推崇的道德理念里面有精华,也有糟粕。对于王氏家风,乃至封建社会所推崇的传统道德理念,我们应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采取批判地继承和学习的态度。
王汝砺是静升王氏第十六世王中堂的第五个儿子,与大家熟知的王家大院视履堡的主人王汝聪、王汝成是亲兄弟。
早年,作为优秀士子,王汝砺经考核选拔恩准入国子监读书,系恩贡士。不过,与哥哥王汝聪不同的是,从国子监毕业后,他并没有步入仕途,而是走上了经商之路,并离开了家乡静升,在其商铺和票号所在地——沁州城落了户。
王汝砺虽然远离家乡,常年在外,但他孝友性成,始终保持着浓厚的家族情结,每每听到族党或家乡人有贫乏者,总是慷慨解囊,及时赈恤。而在经商方面,王汝砺更是坚守王氏家族的诚信理念,在沁州当地建立了很高的声望。
当时,有一位从南方来的贾姓商人,在沁州城开了一个绸缎铺,专门经营丝绸、绣品等生意。铺子由于货品单一,且顾客只局限于有钱人,所以生意一直很冷清。后来,这位贾老板结识了王汝砺,并在他的指点下,开始从家乡贩来各色茶叶,在绸缎铺的旁边开了一个茶庄,在满足当地居民消费的基础上,也面向来往于口内外的客商兼营批发,生意渐渐有了起色。为此,贾老板把王汝砺当做自己事业上的贵人,不仅对他充满了感激和崇敬,而且常常向他讨教生意上的问题。王汝砺也乐意与之交往。于是,两人常在闲暇之余相互拜访,喝酒聊天,友谊一日胜似一日,到后来,竟达到了互访不避内眷的程度。
这一天,王汝砺听说贾老板近日又要返乡置办货物,想托他回来时为自己带几坛绍兴黄酒,于是,便来到他的商铺中。
且说这茶庄吴掌柜见是老板的至交——王汝砺王老板来访,就急忙拱着手迎上前去。接着,也没向贾老板通报,就如之前王汝砺每次来访一样,在前面领着他,径直走到后院贾老板的堂屋门前,掀起门帘,将他让进门去。不料,王汝砺双脚刚刚迈进贾老板的堂屋,就发现贾老板正在准备返乡购货的银两,在条几上摆放了几十锭大元宝。看到主人正在收拾钱物,王汝砺顿时感觉自己有点莽撞了,于是,他双手抱拳,向贾老板道了一声“鲁莽了!”便要转身离去。那贾老板回头一看,见是王汝砺来访,急忙放下手中的活儿,向门口紧走几步,一把将王汝砺拉回来坐下,连声说:“老兄多虑了,你我之间亲如手足,哪有这许多讲究!”说罢,为王汝砺斟了一杯茶,便与他攀谈起来。两人闲聊了一会儿,忽然,垂花门外又响起了叩门声。接着,吴掌柜在门外高声通报道:“城东李老板来访!”听到有客人来访,贾老板便起身走向条几,打开放在条几边的箱子,急急忙忙地用双手将那几十锭大元宝胡乱地扒拉到箱子里,盖上箱盖,然后,向王汝砺道了一声“抱歉”,便快步走向前院,迎接李老板去了。
过了一会儿,贾老板领着客人走了进来。王汝砺与那李老板客气几句后,看到他似乎是找贾老板有事,便识趣地起身告辞,径直回到自己家中。
第二天那贾老板要起身返乡了,不料,打开箱子清点元宝时,竟发现少了一锭。
贾老板见箱子中的元宝少了一锭,首先想到的便是被人偷走了。是谁偷走了这个大元宝呢?贾老板怀疑一定是自己家中的某个下人。于是,他把吴掌柜叫到堂屋,将丢银子的事情告诉了他,吩咐他挨个审问店内和家中的伙计,尽快将元宝找回来。
听了贾老板的吩咐,吴掌柜不敢怠慢,便将下人一个个地轮流叫到自己的房中,挨个审问起来。然而,他整整审了一个下午,也没有发现哪个人有偷元宝的嫌疑。于是,他无奈地将调查结果告诉了贾老板。
对于吴掌柜的调查结果,贾老板十分不满意,他坚定地认为,那盗银贼一定就在这伙下人中间。于是他对吴掌柜说:“既然如此,那就把家中和店里的伙计全部辞掉吧!”
对于贾老板的决定,吴掌柜感到十分震惊,他觉得这贾老板太武断、太草率了,怎么能根据自己的主观臆测,就不分青红皂白累及这么多无辜的伙计呢?然而,毕竟自己没有查出元宝的下落,也不好与老板争辩。于是,他硬着头皮对贾老板说:“请老板再给我一天时间,如果到时候我还找不回元宝,老板再行处罚。”并婉转地告诉贾老板,他觉得也许是王汝砺老板与他开玩笑拿走了,自己计划先找到王老板问一问再说。
得到贾老板同意后,吴掌柜便动起了脑筋,怎样和王老板开口说这件事呢?但想了半天,也没有想出来一个好的办法。可不去亲自问问又不行。最终,他怀着一颗忐忑的心,来到了王汝砺的家中。
见到王汝砺,吴掌柜将贾老板丢失元宝,并疑及众伙计,打算将所有下人都一并辞掉的事向他叙述了一次,边说边用诡秘的眼神打量着王汝砺,希望能从他的表情中证实自己的猜测。然而,他始终没有看到自己所希望看到的。
吴掌柜万般无奈,最终吞吞吐吐地说出了自己的猜测。
见吴掌柜怀疑自己拿走了元宝,王汝砺心中颇为不快。他想,这贾老板也是的,竟然会让手下人来调查自己。我王汝砺几十年纵横商界,施舍和捐输的银两也有数百上千两,岂会为了一锭元宝坏了自己的名节?再说,我这人平时十分检点自己的言行,与你之间的关系虽好,但你来我往都是君子之交,连句玩笑话都没有说过,怀疑我拿了你的元宝,真是岂有此理!不过,心里虽然这样想,他并没有因此而怒形于色,而是低下头思忖了一会儿,然后抬起头,面色平静地对吴掌柜说:“你猜的不错,这事与众伙计无关,是我与贾老板开玩笑拿走了元宝,”说着,叫来自家银铺的掌柜,吩咐他带吴掌柜到银库中自己选一锭同样的元宝带回去。吴掌柜临出门前,王汝砺意味深长地对他说:“吴掌柜啊,俗话说,‘知人知面不知心’‘吃一堑长一智’,今后即使是再亲密的客人拜访你家主人,也要先行通报一声,切不可鲁莽啊!”吴掌柜没有听出王汝砺话里有话,惭愧地点点头,便随着银铺掌柜出门拿银子去了。
事情虽然就这样轻描淡写地解决了,但对于贾老板和吴掌柜对这件事的态度和做法,王汝砺还是心存芥蒂的。所以,这事过后,王汝砺对贾老板的为人就产生了新的看法,因此也就再也没有踏进贾老板的家。
不料过了几个月,那贾老板家里因年末扫除,竟然在条几旁的一个竹篓里发现了当初丢失的元宝。看到元宝,参加扫除的人顿时相视失色,想到几个月前发生的事,大家急忙将贾老板请到堂屋里来。贾老板看看竹篓里的元宝,才恍然大悟:是自己当初听到李老板来访,急急忙忙地收拾元宝时一时慌忙,将一锭元宝掉入了竹篓中。想到这里,贾老板内心充满了羞愧。于是,在春节过后,拿着一锭元宝亲自登门向王汝砺赔罪。当他问及王汝砺当初为什么承认是自己拿走元宝时,王汝砺坦然地说:“贾老板和吴掌柜如果当初从内心深处一点也不怀疑我,就一定不会来我家问询我,既然吴掌柜亲自登门问我,就是心中有怀疑,所以,即使当初我不这样做,恐怕你们也不会减轻对我的怀疑,反之,我坦然承认了开玩笑的事,你们反倒会觉得我真的是在开玩笑。况且,假使我当初不先将此事认下来,众多无辜的伙计就会因此而被辞退,使他们从利益上、人格上都受到伤害。所以,我这样做,也是为了让众多穷苦的伙计不致因此背上梁上君子的罪名,并失去生计。贾老板啊,我拿出一锭银子事小,因为大家谁也不会相信我王汝砺会偷你的一锭元宝;可你为了一锭银子,就不分青红皂白,辞退众多伙计的事大,你会因此凉了很多人的心,让大家从你为了银子可以不念旧情,不惜让很多人身背不白之冤的事情上,觉得你是一个只看重金钱,而不在乎人情的人。”
听了王汝砺的话,贾老板羞愧地低下了头。半晌,他才红着脸对王汝砺说:“王大哥,与您的高风亮节相比,小弟真是羞愧得无地自容啊!”
据资料记载,后来王汝砺还因此事迹,得到府州县的“孝廉方正”公举,得授江西湖广道廉访知事。
杨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