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质量提升

夯实质量基础 筑牢安全保障

——大同市市场监管局全方位助力推进质量强市建设

  •   去年以来,大同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质量工作重要论述及党中央、国务院发布的《质量强国建设纲要》《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质量强省建设的实施意见》,全力落实标准化和质量强市、知识产权强市的战略部署,紧紧围绕该市重点工作,引导全社会树牢“质量第一”理念,扎实开展质量提升行动,不断强化质量基础设施,大力筑牢质量安全保障,全面助力推进质量强市建设,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进一步强化标准引领
    全市标准化工作不断走深走实

      在全市标准化和质量强市领导小组的强有力领导下,落实市级财政支持标准化工作的补助政策。已建和在建标准化技术组织9家,发布市级地方标准15项,立项23项。大同市图书馆、云冈研究院均为国家级标准化试点项目在建单位,天镇保姆、市行政审批服务管理局2家单位分别申报的国家级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综合标准化试点已通过省级专家评审会论证。浑源黄芪种植示范区作为我省第一批标准化试点示范项目,为浑源黄芪全产业链发展起到赋能作用。中央电视台《领航中国》栏目专题报道《看脱贫花如何变为振兴花》,宣传大同市致力推动以标准助力引领黄花产业高质量全产业链发展的典型成果。大同新成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标准助推企业创新转型,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主导制定的《细颗粒高密度特种石墨产品》国家标准,荣获第一届山西省标准化创新贡献三等奖。山西柴油机工业有限公司参与制定的《物理气相沉积多层硬质涂层:成分、结构、性能》国际标准荣获2022年度中国标准创新贡献三等奖,并连续两年积极申报山西省标准化技术创新基地建设。此外,扎实推动“山西标准”标识培育及评价工作,在工业、服务业、农业各领域重点培育17家企业参与到“山西标准”标识工作中。

    推进实施
    质量强市和知识产权强市战略
    积极服务助力市场主体提升

      一是积极开展质量提升、品牌打造正向激励引导。今年,经市政府批准,启动第一届大同市质量奖评选工作。同时,在中车大同电力机车有限公司HXD2型电力机车、大同新成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高铁动车组碳滑板及大同三利集团农业有限公司黄花菜等产品分别获证首批“山西精品”的基础上,继续引导企业申报第二批“山西精品”。此外,在去年40余家企业推行了企业首席质量官制度的基础上,今年正进一步扩大企业首席质量官制度推广的覆盖面。二是大力推进知识产权工作。截至6月30日,全市累计拥有有效注册商标21802件、有效发明专利1299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4.20件,均处于全省前列。三是大力开展“惠企直通车”服务市场主体提升年专项活动。积极发挥市场监管部门职能作用,聚焦该市重点产业链企业、专业镇企业编制“一企一册”服务手册,根据企业需求,主动入企精准帮扶,解决企业在质量、标准、计量、认证、知识产权、检验检测、品牌等方面问题。市综检中心帮助该市“专精特新”企业减免检测费用15余万元。市市场监管局联合市工信局出台知识产权助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创新发展若干措施,与建行、农行、邮储、山西银行及大同金控集团开展战略合作,构建政、银、企联动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工作新格局。同时,开展专利、地理标志和商标运用保护推进活动,引导帮扶企业积极申报专利和地理标志。在去年“大同黄花”地理标志运用促进工程获评国家地理标志运用促进工程优秀项目之后,推动成立浑源县黄芪产业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站,推进浑源黄芪产业全国小微企业认证提升区域试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11家企业通过了认证。另外,全市新增社会公用计量标准25项,新增数和覆盖率全省靠前。电动汽车充电桩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建设和省级黄花产品质检中心、省级化学类药品重点实验室建设有序推进,“黄花产品及预制菜质量与安全”国家市场监管重点实验室项目通过总局形式审查。

    强化质量安全监管
    坚决筑牢质量安全底线

      今年以来,大同市市场监管局全力推动落实食品安全“两个责任”,全市包保工作季度督导完成率达100%。开展校园食品、餐饮浪费、乳制品等重点领域、重点食品问题整治,发现并整改问题隐患1213项。食用农产品销售环节全面推行食用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深入开展涉疫药品和医疗用品、药品网络销售、儿童化妆品等专项整治,强化疫苗接种单位监督检查,推进药品信息化追溯体系建设和医疗器械分级监管。深入推进特种设备重大安全风险隐患排查和燃气安全整治等专项行动,强化“省运会”“残运会”、重大节日等重要时点特种设备安全服务保障工作及旅游景区、商场车站等人员密集场所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开展2023年度气瓶充装单位证后监督检查,采用“双随机、一公开”的方式,抽查气瓶充装单位30家。成立市级产品质量管理标委会,组织对近三年抽检不合格率较高的产品和区域性产品质量问题开展质量分析。同时,聚集民生关切推进线上线下一体化监管,以“四季守护”行动和民生领域“铁拳”行动为中心,深入开展打假治劣、缺斤短两等专项整治,查处案件821起,罚没款256.17万元,多起案件入选省典型案例和优秀案例,有力守护了全市质量安全底线和诚信放心的消费环境。

    大力开展“质量月”宣传活动
    提升全社会质量意识

      大同市市场监管局持续于每年9月,围绕“质量月”活动主题,部署开展全市“质量月”活动。活动中,全市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密切联合相关部门、单位,积极、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参与,凝聚共识,集聚合力,开展多角度、多层次的宣传活动,并主动邀请主流新闻媒体进行相关宣传、报道。去年以来,市局多次通过报纸、网络媒体对大同市近年来质量工作成效及该市企业质量管理先进经验做法进行宣传、推广。各县区市场监管局联合相关部门同步开展形式丰富的宣传活动,全面推动“质量月”宣传进街区、进企业、进乡镇,进社区,进校园,广泛动员商场、超市、医院、宾馆、饭店、药店及工业制造、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等各行业市场主体积极参与到“质量月”活动中。通过在活动现场设置“质量月”活动宣传展板、宣传台、咨询台,现场发放质量相关宣传资料,在经营场所、企业厂区悬挂宣传横幅、电子屏滚动播放宣传口号、宣传屏专题展播质量管理要点等各种形式,大力开展有关标准、计量、认证、质量管理、检验检测、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特种设备安全监管、知识产权保护及食品药品安全等各类相关法律法规政策、质量安全知识宣传,组织开展有机产品认证周、绿色产品认证与标识宣传周、服务认证体验周、电梯安全宣传周等宣传活动,强化社会各界“质量第一”意识。
      此外,全市各级市场监管部门注重以“质量月”活动为契机,引深质量基础设施服务能力提升,将“质量月”活动与专业镇建设、产业链强链补链相结合,以质量为手段为企业纾困、解难。活动中,邀请专家深入相关企业开展质量技术帮扶、安全生产及质量管理体系问诊,进行检验技术工作现场指导,强化质量全过程监管。针对中小企业计量需求和突出问题,持续开展“计量服务中小企业行”活动,解决企业遇到的困难。今年质量月宣传活动中,市局联合市综检中心农产品检验基地开展以“检验检测认证服务重点产业链、特色专业镇”为主题的”检验检测机构开放日”活动。同时,主动深入企业指导落实、完善首席质量官制度,引导企业提升品牌竞争意识,以实际行动为企业纾困、助企业发展。

    本报记者庞善好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3-09-21期

    • 第2023-09-19期

    • 第2023-09-14期

    • 第2023-09-12期

    • 第2023-09-07期

    • 第2023-09-05期

    • 第2023-08-31期

    • 第2023-08-29期

    • 第2023-08-24期

    • 第2023-08-22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