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今年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讲话中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芒,充盈着中华文化独特气韵,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和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行动指南,也为我们推动法院文化建设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山西法院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论述,全面加强新时代人民法院文化建设,以政治文化引领,弘扬红色文化、浸润历史文化、塑造审判文化、涵养廉洁文化,引导广大干警进一步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为推动审判工作现代化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动力。
一、以文铸魂,政治文化引领,牢牢坚持党对法院工作的绝对领导
山西高院突出政治文化的旗帜引领和凝神聚气作用,深刻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强大真理力量、实践力量和精神力量,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开展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领导班子成员深入基层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带头讲授专题党课、廉政党课,举办主题教育读书班,在持续深化的理论学习中涵养政治素质,在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实践中锤炼政治忠诚。牢牢把握政治机关属性,以党的政治建设统领各项工作,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出台《加强全省法院党的政治建设的实施意见》,发布30个党建创新案例,在党建全媒体节目《奋进赶考路》中讲述抓党建带队建促审判的生动实践,毫不动摇把坚持党的绝对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落到实处。
深入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及山西省委的实施细则,出台《关于在审判执行工作中加强党的领导的意见》,每年举办全省法院院长加强政治建设培训班,定期听取中院党组书记党建工作述职,开展全覆盖政治督察和司法巡查,确保党中央及山西省委决策部署在人民法院不折不扣贯彻落实。
“维护核心、绝对忠诚、听党指挥、勇于担当”的要求,早已融入法院人的血脉。山西法院诉讼服务、诉源治理、多元解纷工作位居全国法院第一方阵,创优法治化营商环境、防范化解经济金融风险、行政审判工作受到最高法院、山西省委充分肯定,环境资源审判、政治督察工作在全国法院专题会议上介绍经验,高院信访局被表彰为“全国信访系统先进集体”,全国法院媒体融合发展工作推进会在山西召开,涌现出以“双百政法英模”、党的二十大代表田亚欣,“全国模范法官”杨春光,“平安中国建设先进个人”王赛赛等为代表的一批先进典型,山西法院人把对党忠诚体现到实际行动上,书写出一份党和人民满意的时代答卷。
二、以文固本,弘扬红色文化,让人民司法红色基因代代传承
红色,是革命老区山西的厚重底色。在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进程中,这里形成了伟大的太行精神、吕梁精神,留下了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2017年6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山西兴县蔡家崖村,向晋绥边区革命烈士敬献花篮,瞻仰晋绥边区革命纪念馆。追随着总书记的脚步,高院领导班子在晋绥边区革命纪念馆开展主题党日活动,重温入党誓词,深情回顾党的百年光辉历史,接受伟大建党精神的洗礼。
山西法院积极传承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用好用足用活山西革命文化资源,广泛开展爱国主义、职业道德、司法良知、家教家风教育,法院干警们来到武乡八路军太行纪念馆、麻田八路军总部纪念馆、百团大战纪念馆等地倾听历史的回响,开展诵读红色经典、党史知识竞赛、青年向党说、“唱支山歌给党听”等活动,赓续红色血脉,坚定法治信仰。
“走得再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山西高院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用好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论述。8月16日,党组在晋中开展“传承红色法治基因 赓续红色法治血脉”主题党日活动,参观学习“山西抗日根据地司法档案文献选展”,通过大量司法文书、图片档案、典型案例、数据报表、视频影像等文献资料,详细了解晋察冀、晋冀鲁豫、晋绥等抗日根据地红色司法发展史,重温峥嵘岁月,深刻感悟红色法治文化的传承和魅力。
红色文化浸润人心、红色血脉代代相传。山西高院追寻身边的红色记忆,从新中国第一代法官、98岁高龄的李必贤,到经过挺进大别山、上甘岭战役等战火淬炼的老法官秦连陞,再到徒步办案行程可绕赤道一圈半、一辈子扎根吕梁山的老模范樊连珍……重温一段段许党以身、便付一生的感人故事,人民司法的红色基因、红色血脉在薪火传承中焕发出新的时代光芒。原创微党课《光荣在党50年》荣获全国法院“金法槌”奖一等奖。
三、以文培元,浸润历史文化,司法守护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
文物和文化遗产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保护好文物和文化遗产,就是保护好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根脉。
2020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大同云冈石窟考察时强调,“历史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要始终把保护放在第一位。”山西法院牢记总书记嘱托,成立云冈文化保护法庭,妥善审理各类案件388件,调解纠纷210起,助力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云冈)康氏绢人、田园老醋、大同正宗老字号刀削面和石窟文创合集等大同特色产业健康发展,就依法加强文物保护提出司法建议20余条,用心用情用力守护云冈石窟这一“千年瑰宝”。
2022年1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平遥古城考察调研时强调“要全面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筑牢文物安全底线,守护好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今年5月,在前往陕西途中,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了山西运城博物馆,他再次强调“要全面提升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水平”。
一次次踏访古城、一次次触摸历史,习近平总书记对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念兹在兹。山西法院构建“司法+历史文化保护”模式,建立右玉长城司法保护基地,设立平遥古城、应县木塔、碛口古镇等文化保护法庭,司法保护“古魏城遗址”“陶寺遗址”案分别被最高法院评为典型案例,以法治力量守护好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
“五千年文明看山西。”山西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是中华文化孕育形成的核心地带,这片土地上底蕴丰厚的历史文化、灿若星辰的文化遗产,实证了我国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山西法院严厉打击盗掘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等犯罪,成功追缴晋公盘、兽型铜觥、西汉彩绘青铜雁鱼灯等一批珍贵文物。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中,山西高院严惩“侯氏兄弟”涉黑及盗掘古墓葬等案件,5名被告人被判处无期徒刑以上刑罚,追缴文物3038件,一起案件扫回了一座“青铜博物馆”,被评为当年“全国法院十大刑事案件”。
山西素有“表里山河”之称,黄河在山西境内蜿蜒965公里,干支流涵盖11个市,是山西历史文化和壮美风光的标识与符号。山西法院坚决扛起守护黄河安澜的使命,最高法院在吕梁召开推进会并推广“山西经验”,黄河流域九省区法院签署“山西倡议”,《人民日报》进行深度报道。如今,三晋大地再现古晋阳汾河晚渡的美景,实现了一泓清水入黄河。
四、以文弘业,塑造审判文化,以能动司法践行公正与效率
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法治红色传统中,涌现出马锡五审判方式等能动司法范例。新时代赋予了能动司法新的内涵。全国大法官研讨班开幕式上,最高法院张军院长提出,“实现审判工作现代化最关键的是做实审判理念现代化,以审判理念现代化统领、引导、促进各项工作现代化”。
理念一新天地宽。山西法院扎根法治文化、立足国情省情,深化能动司法实践。运城市盐湖区法院行政争议诉前调解中心、阳泉市平定县法院婚姻家庭“五色”预警模式、晋中市榆次区法院应用解纷平台源头化解纠纷、临汾市尧都区法院河西法庭一体化联动纠纷解决机制……这些独具特色的审判文化,正以其品牌魅力向前迈进,持续提升审判质量效率效果,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山西法院从法治沃土汲取丰富养料,打造了一批法院文化精品,队伍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进一步增强。
“侵害续范亭将军名誉荣誉民事公益诉讼案”释放“英烈不容诋毁”的强烈信号,“醉酒开车坠湖溺亡案”亮明“不让守法者为他人过错买单”的鲜明态度,“虐打女童致脑梗死案”发出未成年人司法保护最强音,“村民通过‘堵大门’等方式扰乱企业生产秩序案”坚决向“谁闹谁有理、谁横谁得利”说不,“抢夺公交车方向盘案”让群众知道法治社会提倡什么、反对什么、禁止什么……一个个群众认可认同的案例,让法理道理情理高度融合,让正义正气正能量充分彰显。
山西高院以“两网两微八个APP”晋法融媒矩阵建设为载体增强司法透明度,发布信息14.5万余条,全网点击量逾23.8亿次,微视频《清澈的爱只为国泰民安》《国徽之下》,新媒体作品《法官周亦安,再坚持一下,你就会成为他们》,MV《从举起右手的那一刻起》等一批原创文艺作品产生广泛影响,弘扬司法为民、公正司法主旋律,提升全社会法治意识,审判文化辐射作用进一步凸显。
山西法院积极打造弘扬法治文化实践阵地,太原中院成立“并法星光”论坛,临汾市洪洞县法院打造皋陶文化、家事文化长廊,朔州市朔城区法院成立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太铁中院和晋国博物馆共建法治文化基地,举办司法史料展,探索构建政法企融建“普法模式”……让法治宣传教育“活”起来,让审判文化品牌“立”起来。
五、以文立心,涵养廉洁文化,营造人民法院风清气正良好政治生态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增强不想腐的自觉,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
在山西这块五千年文明积淀而成的土地上,涌现诸多勤政为民的廉洁典范,产生许多垂范后世的廉洁故事,留存众多博大精深的廉洁文物资源。从狄仁杰、司马光、薛瑄、于成龙、祁寯藻等清官廉吏,到绛州大堂墙壁上镶嵌的宋朝廉政戒律碑,再到全国现存规制最完善、体量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唯一县级察院平遥古察院……这些优秀传统廉洁文化已经熔铸为无形的精神力量,涵养人民法院时代新风。
以史为镜,这些鲜活的教材固本培元、正心明德。山西高院始终坚持严的主基调,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全面建设清廉机关,先后开展“纪律作风整顿年”“以案说法、以案说纪、以案说理”等警示教育,举办廉政读书、清廉讲堂,召开“讲廉洁故事 诵廉政经典”诵读会,征集廉洁家训,创建清廉标杆党支部,定期进行廉政谈话,与省纪委监委共同制作警示教育片《衡鉴》,驰而不息狠抓“三个规定”落实,绘制“三个规定”微动漫、表情包,打造党性教育基地等清廉文化阵地,积极营造激浊扬清、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山西法院廉洁文化建设经验受到最高法院肯定。
源浚者流长,根深者叶茂。站在太行之脊、吕梁之巅,俯瞰黄河奔腾、汾水汤汤,吸吮着5000年文化养分,山西法院将紧密结合主题教育,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考察调研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为法院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和精神推动力,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彰显山西法院担当。
原载《人民司法》
山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 冯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