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阳城县市场监管局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全面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工作的决策部署,在基层实践中积极探索运用“部门联动、分类推动、重点驱动、惩戒行动”工作法,不断完善“四动”工作机制,有力推进“双随机、一公开”和信用监管提质增效,推动营商环境优化提升。
一、强化部门联动,形成监管工作合力
发挥政府主动作用。县政府成立由分管副县长任组长、市场监管部门负责人任副组长、23个政府部门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领导小组,印发《关于在市场监管领域推行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实施办法的通知》,明确目标任务、部门职责和工作要求,并把“双随机、一公开”监管纳入县政府年度目标考核、社会诚信建设、营商环境评价、常态化工作督查的重点内容,树立鲜明的工作导向。
担当牵头协调职责。县“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充分发挥牵头作用,周密制定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抽查实施方案,每年至少召集两次联席会议,部署推动工作,研究解决具体问题。坚持把“一单两库”建设作为重要基础,持续进行动态更新,建立126大类356细类的《随机抽查事项清单》,建立完善包括744名执法人员的执法人员库和覆盖生产、流通、消费全环节拥有3.6万多户经营主体和1117户非企业组织的监管对象库,采用线上线下结合、集中分散结合等方法,牵头组织开展监管业务培训,促进工作规范化。
强化部门协同推进。着眼于实现“一次上门,综合体检”的双随机抽查目标,建立了“依据跨部门职责确认抽查对象、随机抽取联合检查人员、明确联合检查事项、规范检查信息录入”的部门联合抽查工作运行机制。2022年以来,先后组织23个部门开展联合“双随机、一公开”抽查64项,各部门内部抽查153项,共抽查监管对象1580户,公示1580户,实现了部门联合和部门内部检查实施完成率和公示率“两个100%”目标,部门协同推进的效率和质量得到有效提高。
二、坚持分类推动,提高信用监管效能
夯实信用风险分类基础。充分利用网站、微信公众号等信息平台,刊发年报公告、操作指南,通过移动通信发送提醒短信,结合安全检查等,深入企业开展年报指导服务,企业自主年报率逐年提升。按照“谁产生、谁提供、谁负责”的原则,切实加大涉企信息归集力度,全县各部门通过政府一体化平台、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山西省市场监管智能指挥平台、互联网+监管、信用晋城等,归集并公示行政监管信息21万余条,实现了信用分类分级、违法线索共享、监管标准互通、处理结果互认。
实施信用风险分类监管。根据企业信用风险分类标准,阳城县7593户企业按信用风险等级由低到高分为A、B、C、D四类。其中,A类企业3123户,B类企业4192户,C类企业206户,D类企业72户。监管实践中,依据信用风险等级,分别设置不同的抽查比例,对风险程度低的企业大幅度降低抽查比例,减少抽查频次;对风险程度一般的轻微失信企业,一年抽查一次;对信用风险高的企业,列入专项整治重点监管对象。2022年在部门联合抽查和部门内部抽查中运用企业信用风险102次,对社会关注度高的房地产经纪、信访投诉多的转供电等行业抽查比例均提高至20%,涉及生产安全的煤炭企业抽查比例提高至100%。特别是针对信用风险等级高的企业开展的抽查活动,问题发现率高达100%。
探索开展风险监测预警。初步建立了企业信用风险检测预警清单,从指标体系中选取若干与检测对象关联度高的重点指标项,如企业基础属性信息、动态信息、监管信息、对外投资信息等,开展动态监测,监测结果推送至各基层所,推动监管关口前移。同时,通过大数据分析、重点指标监测等方法,发现企业异常情况和风险,加强同企业沟通,进行风险指导,努力实现事后处置向事前预警转变。
三、致力重点驱动,守牢市场安全底线
强化重点领域企业信息归集公示。认真梳理全县涉及安全、质量、公共利益等重点领域企业清单,明确重点领域企业信息归集要求、归集部门、归集责任,将全县820个重点领域企业的行政许可、行政处罚、抽查检查结果等信息,依法依规归集到公示系统。
推进重点领域企业信用承诺。监管部门和审批部门共同推动在企业登记注册、行政审批等环节开展信用承诺,强化企业信用意识。依法依规推进重点领域证明事项和涉及经营许可事项告知承诺,对核查中发现承诺不实的,依法作出处罚,纳入企业信用记录并通过系统公示。
加大重点领域企业监管力度。统筹“双随机、一公开”监管、重点领域监管,优选专业能力强的执法人员,开展“靶向点穴式”执法检查。2022年累计检查食品、药品、特种设备、产品质量等重点领域企业1386户(次),食品及工业产品质量抽检2585批次,行政约谈72次,查办案件220余件,加强了信用和安全风险防范。
四、落实惩戒行动,营造诚实守信环境
树立褒扬激励守信的导向。大力推荐信用优良的企业和企业负责人参加各级各类评选表彰奖励活动。两年来,先后命名授牌256家“文明阳城·诚信商家”,推荐晋城山水水泥有限公司等企业获得“质量管理优秀企业”,山西兰花大宁发电有限公司等企业获得“山西知识产权优势企业”,72名信用良好企业负责人当选市县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
高悬失信联合惩戒的“利剑”。在各有关部门依法依规对失信行为作出处理和评价基础上,通过信息共享,推动对严重失信行为的联合惩戒。先后将12名食品领域严重失信人员列入“黑名单”,并采取约束和惩戒措施,让严重失信者在市场准入、金融信贷、公共资源交易、高消费活动等方面受到切实限制,凸显“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信用监管威力。
积极回应信用修复的诉求。积极推进信用修复程序化便利化,采用“线上+线下”信用修复双向受理模式,针对性开展信用修复专项指导服务,持续压缩失信企业比例。2022年严格依照规定帮助修复经营异常名录(状态)2229户次,协助各部门撤销行政处罚公示期限到期信息134条,既及时消除失信影响、保护了经营主体的守信意愿,又向市场和社会释放了包容性和正能量,激发了市场活力。
稿件来源:晋城市市场监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