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慧星先生是我国民法学大家,他对我国民法学理论研究和民事法律制度建设作出了卓越贡献,他的学术思想和理论主张对我国的民事立法、司法及民法教学与研究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今年是梁慧星先生八秩华诞,作为晚辈,我没有资格对先生的为人为学进行评价,但愿意将我与先生相处的几个片段分享给大家,以表我对先生八十寿诞之祝贺!
那是在1994年秋季,学院委派我到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访学,在梁慧星先生的指导下学习民法。来法学所之前,为了了解先生,我专门认真阅读了先生的几篇文章,如《论我国民法合同概念》《我国民法是否承认物权行为》等,文章层层递进,丝丝入扣,由远及近,逻辑性特强,由此感觉到先生一定是极为严肃的大学者,然而初次见面时,先生身穿白色长袖衬衣,待人温和,平易近人,没有一点大学者的架子,俨然是一位和蔼可亲的长者。先生首先询问我的住宿等生活事项,然后向我介绍了法学所以及民法室的基本情况,并为我指定了一些阅读书目,甚至告诉我在法学所图书馆的哪个位置上有这些书。说话时,法学所的一位老师找到先生说,她朋友的孩子想听听先生的课,先生说,“可以的,上课的孩子不多,让他来吧!”先生将他的学生称作“孩子”,这是我生平第一次听到老师这样称呼学生。
在法学所学习期间,我听了先生给他的研究生讲的两门课,即《民法总论》和《民法解释学》,这两门课的授课内容后来作为他的两本同名著作正式出版。在阅读先生给我指定的郑玉波著《民法总则》时,受该书所附的小论文《权利滥用之研究》的启发,我想写一篇禁止权利滥用原则的文章。有一次在我陪同先生从法学所出来的路上,与先生谈了我的想法,先生当即说,“好啊,值得研究,我给你找些资料来。”有先生的鼓励,我便坚定了研究的信心。文章初稿完成后,我把文章送给先生,请他给我指点。两周后,先生没有预先通知我,直接到我住宿的法学所留学生楼四层,进门后对我说:“我给你说说论文”。我看到先生在我的论文空白处密密麻麻写了很多,先生首先指出论文的不足之处,应该如何修改,随后专门为我讲授了如何进行法学论文的写作。先生详细讲解了法学论文写作需要把握的7个要素,即选题、资料、方法、结构、见解、文字、社会责任。这7个要素中,前6个要素我都听懂了,唯独最后一个要素“社会责任”,当时似懂非懂,心想写文章还需要社会责任,觉得不可理解。后来在教学研究中我才逐渐领悟到先生的深刻寓意,写文章要对社会实践产生正确的指导作用,要让文章发挥正能量,要对社会负责,不能为了发表而写,也不能为了逞一时之快而写,更不能为了标新立异而写!
在法学所进修结束后回到学校,于1995年深秋之时,我写信给先生,邀请他来山西大学讲学,先生很快就回信答复我,说可以来山西大学住上一个礼拜,听到这一消息学院上下无比激动。先生在山西大学期间,先后做了两场讲座,并与学院师生交流座谈,从学科建设到法学研究均给予了热情的关注与指导。期间,我有一次到先生的房间,先生问我,明天有课吗?我说,明天上午有本科生的民法总论课。先生说,我明天替你上一次课。我当下没有反应过来,还以为是我听错了,愣了半天才反应过来,既惊喜,又担忧。惊喜的是,这么大的学者替我为本科生上课,何其幸也!担忧的是,先生这几天已经很累了,加之教室的设备也一般,实在不忍心劳烦先生。然而,先生不以为然,执意要去。第二天,先生很早就到了教室,为我的本科生讲授了“民事法律关系的要素”,整整两个小时一直在讲台上站着讲,中间也没有休息,先生在黑板上写了很多板书,一擦黑板满身都是粉笔灰。先生的身体力行,一方面是对我的鼓励和提携,另一方面通过课堂教学的示范,体现了他对人才培养的重视。后来先生又多次来山西大学讲学,其中有一次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你现在也能招研究生了,一定要用好手中的权力,既不要滥用权力,也不要埋没人才。我一直把先生的话牢记在心。
先生在山西大学期间,有一次对我说,明天想去你家吃饭,就吃包饺子,方便吗?当时我有点慌,我何尝不想请先生吃饭,只是家里的条件太简陋了,实在不好意思让先生去。因为我住在山西大学西北角的筒子楼,一家三口挤在不足12平方米的小屋,这一空间既是卧室,也是客厅,同时还是厨房,三者合一,而且楼道里平时漆黑一片,做饭时各家的灯虽然亮起来了,但这时蜂窝煤炉也同时燃烧起来,烟雾缭绕,加之炒菜做饭叮铃哐啷的声音,整个楼道就像一个烧火打铁的铁匠铺。这样的环境怎能让先生去呢?我提议到饭店吃,先生却坚持要去我家。没办法,我只好遵命。主食是饺子,这个没问题,菜吃什么呢?一时犯难,后来我想到先生眼睛不好,就定下炒猪肝,可是我和夫人都没有做过这道菜,就把猪肝和青椒炒在一起,完工后端上来,看到先生吃了一筷子,再就没有动。几年后,谈起在我家吃饭的事,先生笑着说,那个菜又硬又咸!其实,先生到我家吃饭只是一个借口,他主要想了解地方高校青年教师的生活状况,本意是在关爱青年教师!
先生的为人为学对我影响颇深,我能走上民法教学与研究之路,先生是领路人!我虽不是先生的入门弟子,但先生待我胜似弟子!欣逢先生八十寿诞之际,我借用明代柯丹邱的诗句,衷心祝福先生“鹤乘甘露游东海,松披祥云挺南山!”
作者:山西大学教授 汪渊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