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D01版:理论交流

浅谈新形势下区级党校提升办学质量的途径与对策

  摘要:坚持质量立校,是党中央对全国各级党校的共同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区级党校作为教育培训基层党员干部的主渠道、主阵地,在新形势下有效提升办学水平,不断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新时代;区级党校;办学质量;教学科研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新时代面临新形势。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建校90周年庆祝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为党育才、为党献策”是党校始终不变的初心。向世界深刻回答了为什么办党校、办什么样的党校的根本问题,为新形势下推进党校事业高质量发展指出了明确方向和清晰路径。

一、提升党校办学质量的重要意义

  党的事业往哪个方向前进,干部教育工作就往哪里推进。
  (一)兴办党校是执政建设的宝贵经验
  我们党一贯高度重视党员干部的教育培养工作。1924年党的第一次中央执委会扩大会议就提出“设立党校”。1933年,中共中央在瑞金创办了马克思共产主义学校。1935年,学校随中国工农红军到达陕北后定名为中共中央党校。1943年,毛泽东同志兼任中央党校校长,制定了“实事求是、不尚空谈”的校训。各级党校在不同时期为解决党内“本领恐慌”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党校教育是领先别国的政治优势
  我们党是全球范围内最重视干部教育的政党。从中央到区县四级建设完成近3000所党校,是我们党的巨大政治优势。积极开展党的干部教育事业,积极完善党校建设,如此才能不断保持干部队伍的蓬勃朝气、引领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后疫情时代,国际国内形势变化之快、经济社会发展任务之重,无一不是对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巨大考验。各级党委要把党校教育这个独特优势保持好、发挥好,为党的事业锻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队伍。
  (三)培养干部是统领全局的必然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近年来,党和国家各项工作不断涌现各类新问题,分工也趋于精细化和专业化,党政领导干部队伍里的能力恐慌现象日益凸显,亟需提升和增强干部推动高质量发展本领。坚实的专业能力是领导干部工作担当的依仗和底气,而专业能力不会凭空产生,是靠不断地学习、实践、反思、再学习的反复历练升华得来的。必须更加重视党校工作,教育引导各级干部熟政策、善谋划、懂规律,从而做到能够洞悉局势,把握发展主动权。

二、当前区级党校办学的困境与难点

  区级党校在市级党校的业务指导下,在干部培训和决策咨询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存在发展动能不足、发展势能不强、发展效能不优的现实。
  (一)阵地建设存在“三个弱项”
  阵地建设的成功与否,直接决定了党校履行培训与咨政职责的成效。第一,人员编制数量不足。据相关统计数据,市级党校的人员编制数一般在100名左右,普通县级党校编制数30名左右。而区级党校,平均核定事业编制10名;第二,校区建设相对滞后。普通县级党校均成立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已经建成了完善的教学中心、图书馆、餐厅、公寓楼等设施。而对照大规模培训干部要求,区级党校硬件设施水平达不到相应标准;第三,财政支持力度有限。按规定,党校办学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区级党校所获得的财政支持力度较小,财力相对薄弱,办学经费没有得到充分保障,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区级党校的办学质量。
  (二)办学体制存在“三个矛盾”
  党校,既区别于行政部门,又不同于普通事业单位和高等院校。第一,管理体制较为特殊。党校是党委的重要部门,又是具有特殊性的事业单位,目前在具体管理上仍然沿用传统的行政化管理办法,承担大量行政事项;第二,干部交流通道不畅。一方面,受学术氛围和人才激励政策影响,教研所需的高层次人才,更偏向于前往高校任教,导致优秀教师匮乏,出现人才断层。另一方面,党校干部缺少到基层锻炼、交流的机会,不利于党校干部的成长迭代;第三,校际开放合作松散。当前同一地区的区县党校间,竞争关系远大于合作关系,即便存在一定的合作,也较浅层化,尤其缺乏战略层面的考量,在合作的广度、深度和效率上,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三)教学过程存在“三个对立”
  教学过程是党校干部教育培训的主要内容。第一,学与教的对立。相对来说,党校教师普遍缺乏实操经验,授课中缺乏理论与实践的衔接,难以指导学员用理论去解决实际问题;而前来培训的学员,往往工作实践经验丰富,独缺理论上的总结提升;第二,学与用的对立。党校的干部培训都是中央开展什么教育活动就培训什么,上级部门的培训要求是什么就安排什么。这种安排大体上能够满足学员的共性理论需求,但对学员的个性化工作困惑、能力短板等方面缺乏深入研究和精准分析,导致难以学以致用;第三,学与工的对立。近年来,各地都把经济建设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大多数部门党政干部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还要耗费精力抓招商引资,很难脱产学习。同时,部分岗位专业性强、可替代性小,一旦要脱岗培训,往往很难移交,导致工作与学习的矛盾十分突出。

三、区级党校适应新形势提高办学质量的建议

  新形势下,区级党校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积极围绕“人才强基础、教学创品牌、科研出精品”的目标,努力提升办学水平。
  (一)聚力“三个一流”,加强队伍建设
  一是打造一流班子。区级党校必须坚持“党校姓党”原则,把旗帜鲜明讲政治贯穿于党校领导班子建设始终。探索由区级组织部常务副部长兼任常务副校长,从市级党校选配优秀中层任分管副校长;二是打造一流师资。区级党校是基层党校,教师编制有限,而基层党员干部培训量大,可探索构建外聘师资库,从上级党校、知名高校、党政部门等单位选聘优秀人才作为兼职教师;三是打造一流队伍。区级党校可以选用区委组织部优秀干部在党校兼任相关管理岗位,用组织系统的先进管理理念来同化党校工作人员。同时加强年轻干部实践锻炼,盘活中层干部队伍资源。
  (二)聚力“三个优化”,力求教学亮点
  一是优化教学方式。坚持按需施教,个性化设计主体班次教学框架,实行分类教学。坚持开放办学,化劣势为优势,继续加大外请教师力度。突出学员主体作用,提高研究式培训、体验式培训质量;二是优化教学质量。完善教学质量测评办法,力争测评更加方便、合理、准确。加强教学资源开发,增加新人新面孔。健全完善“三百分”考核办法,提高考核的科学化水平。统筹建立干部培训档案,每年开展干部教育跟踪问效,检测培训工作实效;三是优化教学基地。做到全局谋划,串点连线、升级打造区域内现场教学点,指定专门教师开发重点和特色现场教学课程。同时,与乡镇街道共同提升现场教学基地规范化建设管理水平。
  (三)聚力“三个突破”,提振科研信心
  一是实现科研成果突破。聚焦党校核心竞争力提升,主动加强与党校系统间重大课题项目合作,整合资源,优势互补,实现区级党校科研跨越式突破;二是力争科研奖励突破。充分调动教职工科研积极性,努力实现多出科研精品的目标,参照市级党校标准,结合本地实际情况,修订完善科研、教学管理办法,争取科研专项经费,切实形成以科研教学为导向的激励分配体系;三是推进成果转化突破。紧紧围绕省、市、区三级党委、政府中心工作,找准定位、深入实际、服务大局,提升课堂授课的科研含量,推动研究式教学的深入开展,积极探索科研成果与教学提升之间的相互转化,助推党校工作驶入快车道,迈上新台阶。(作者:中共湖州市委党校吴兴分校 施玉堂)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3-10-10期

  • 第2023-09-28期

  • 第2023-09-26期

  • 第2023-09-21期

  • 第2023-09-19期

  • 第2023-09-14期

  • 第2023-09-12期

  • 第2023-09-07期

  • 第2023-09-05期

  • 第2023-08-31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