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9版:理论天地

革命摇篮溯源铸魂 红色文化修身赋能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位于江西省吉安市的井冈山,平均海拔仅380多米,却因为是红色摇篮、革命圣地而闻名遐迩。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近期,我带着无比向往、无限景仰,第一次登上井冈山,来到中国井冈山干部培训学院,接受党性教育锻炼培训。可以说,这是一次重温初心使命的溯源之旅,这是一次坚定理想信念的铸魂之旅,这是一次淬炼党性修养的修身之旅,这是一次增强使命担当的赋能之旅。
  一、置身那段艰苦卓绝的峥嵘岁月,深挚感怀信仰与信念的伟力,进一步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
  巍巍井冈山,是无数革命烈士抛头颅洒热血铸就的一座红色丰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奠基石。本次培训,围绕党的二十大精神、党史学习、党性教育等内容,依托井冈山及周边地区丰富的革命历史资源,运用课堂教学、现场教学、体验式教学、访谈式教学等新颖独特、别具一格的教学手段展开。学习中,挑粮小道的汗流浃背、红色家书的盈眶热泪,专题授课的理论精彩、烈士陵园的深切缅怀,还有访谈教学中烈士后代的真情告白,宿舍、图书馆里革命书籍的浩如烟海……让我仿佛置身于那段艰苦卓绝、激荡人心的峥嵘岁月。
  “黑夜举星火,井冈是摇篮。不知多少先烈,碧血染青山。”在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吊唁大厅的墙面上,镌刻着井冈山斗争时期牺牲的烈士英名录,共计15744人。大厅内还专门安放着一块世所罕见的“无字碑”,用来纪念3万多名连姓名都无法查实的革命烈士。井冈山斗争期间,除了频繁而艰巨激烈的军事斗争外,根据地还饱受着国民党严密的经济封锁,军队日用品和现金缺乏,连每人每天五分大洋的柴米菜钱都难以为继,滴水成冰的寒冬季节许多士兵却只能穿着两层单衣。
  就是在军事装备、物质条件甚至医疗保障都异常匮乏的条件下,48000多人在短短两年零四个月里,前赴后继视死如归,为井冈山斗争献出了年轻而宝贵的生命。敌人的暂时强大,并没有动摇他们革命的意志。这是什么力量?这就是信仰、信念的伟大力量,就是共产党人的制胜密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各种考验的精神支柱。”信仰是主体超越现实、超越自我、追求最高价值的自我意识。为什么我党能够带领人民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坚持下来、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取得革命胜利呢?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仰。
  崇高的信仰,始终是共产党人保持先进性的精神动力。而信仰从来不是一种学问,信仰是一种行为,它只有被实践的时候才有意义。共产党员这一特定的身份特征如何来体现?必须通过坚定的信仰、信念和牢固的宗旨意识来体现,通过为自己的信仰、信念而不懈奋斗的具体实践、扎实行动来体现。扪心自问,作为新时代的共产党员,和革命先烈相比,自己还存在很大差距。特别是面对当今时代多元、多变的思想文化、价值理念冲击,必须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坚定奋斗意志,坚定恒心韧劲,并在实践予以锤炼和检验,做到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冲得出来。
  二、重温伟大的井冈山精神,深切感佩创新与担当的坚毅,进一步领悟转型蹚新路的意义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井冈山斗争的红色历史、人文精神、革命实践,孕育了光耀千秋的井冈山精神,“实事求是、敢闯新路”是井冈山精神的核心。从鸦片战争开始“敢问路在何方”的一片迷茫,到大革命失败后“俄国模式——此路不通”的接连碰壁,再到“井冈山道路——山路通大路”的革命探索,中国革命胜利的道路是共产党人闯出来的。
  当年,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中国革命实践的过程中,克服“左”倾思想干扰,没有简单照搬十月革命的模式,而是根据敌人统治力量在中国农村相对薄弱、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中心问题的实际,发扬“在斗争中开创新局面”的创新精神,提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并从井冈山开始起步、实践,最终夺取了全国胜利。井冈山道路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中国革命实践中逐步摸索出来的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战争史上的伟大创造,突破了苏俄“以城市为中心”的道路模式,凝聚着中国共产党人的集体智慧。其间,“创新”这一核心品质始终贯穿其中,如果没有实事求是、敢闯新路的精神和勇气,是无法冲破传统观念束缚、保守势力屏障的。
  鲁迅说,“前途很远,也很暗,然而不要怕,不怕的人前面才有路。”当前,华阳集团正在从传统煤炭企业向新能源新材料产业转型,华阳的“转型蹚新路”与我国早期革命“闯新路”有着某种共同之处。在井冈山革命初期,“红旗还能打下去吗”的疑问,与目前华阳部分干部员工对企业“转型蹚新路”能不能实现的疑问是一样的。作为企业的宣传工作者,如何在“蹚新路”的过程中更好地担当作为,为转型发展凝心聚力、铺路架桥、添砖加瓦?一要坚持向“新”奋进,努力创新宣传形式、丰富宣传内容,以更为开放的思维模式、更为全面的专业能力,推出大众喜闻乐见、易于传播的新闻作品,让党的理论、转型的意义、企业的战略“飞入寻常百姓家”;二要坚持向“高”攀升,坚持精品思维、精品意识,不断对标对表,学习大报大台大网和优秀的新媒体,以自我批判的思维,把每一部新闻作品都打造成精品,进一步提升宣传的深度、增加宣传的黏性;三要坚持向“融”借力,全力推进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发展,适应融媒体时代新闻宣传信息资源的融合特质、海量特质、传播特质,更好地符合时代变化、实际需求。要通过宣传的力量,讲好华阳故事、传播华阳声音、塑造华阳形象,为华阳转型蹚新路扩声场、强磁场、提气场。
  三、学习革命先辈的工作方法,深刻感悟总结与团结的重要,进一步养成良好职业习惯
  北宋政治家欧阳修说,“任其事必图其效,欲责其效,必尽其方。”任何事情要想获得成功,方法极为重要。方法正确,事半功倍;方法错误,事倍功半,甚至一败涂地。毛泽东同志曾讲过,我们革命胜利靠什么?一靠总结,二靠团结。“两个结”,是重要而正确的工作方法。通过总结,可以充分反思、发扬经验、吸取教训、修正错误,更科学地前行;通过团结,可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众志成城、形成合力,更有力地奋进。
  在井冈山时期,毛泽东写下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光照千秋的理论著作。这些著作,既用通俗易懂、富有个性化的语言,系统总结了井冈山斗争实际经验,又清晰明了、简单明快地宣传了我党的政治主张、革命的必然趋势,有效团结了井冈山当地群众。在井冈山时期采取的工农武装割据、打土豪分田地、发展农业生产和军需工业、三大纪律六项注意等政治、经济、军事政策,同样是在总结革命斗争现状和根据地实际的基础上提出的,且有利于保障和维护群众利益,从而更好地团结群众、依靠群众。
  “善于总结”,体现的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精神;“善于团结”,体现的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宗旨。作为一名党员干部,要善于运用“两个结”,将其化为工作习惯和职责能力。要善于总结,既总结成绩和经验,又总结问题和教训,摸索、提炼出事物发展的规律,更好地推进工作;既在纵向对比中总结,又在横向对标中总结,打开视野,突破自我。要善于团结,既注重讲清形势任务,讲明目标道路,进一步统一思想、鼓舞行动以推动团结,又牢记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以维护团结,还要加强调研交流,了解职工群众所思所盼以增进团结。
  井冈山作为永葆革命激情的“加油站”、党性锤炼的“大熔炉”、干部培训的“主阵地”,如一颗熠熠生辉的明星,吸引着我们去感悟历史的光芒,寻找精神的家园。一次井冈行,一生井冈情!(作者:华阳新材料集团 任志青)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3-10-26期

  • 第2023-10-24期

  • 第2023-10-19期

  • 第2023-10-17期

  • 第2023-10-12期

  • 第2023-10-10期

  • 第2023-09-28期

  • 第2023-09-26期

  • 第2023-09-21期

  • 第2023-09-19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