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0版:品牌

喜看药茶“镇”能量

——宁武县致力打造毛建茶品牌产业巡礼

  • 山西管涔仙草特色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的毛建茶育苗车间

  •   在全省专业镇产业链建设的风潮中,宁武县借力而为,乘势而上,坚持“政府扶持、企业主导、市场运作、群众受益”的原则,按照“产销紧密衔接、三产深度融合、纵向延链横向成群同抓、药茶药材艾草山珍互促共荣”的思路,扎实推动以毛建茶为代表的药茶专业镇建设,找到一条打造成乡村特色产业振兴和农业支柱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取得丰硕成果。

    让“绿叶子”变成“金叶子”

      宁武乃宋明诸朝“三关”重镇之一,古称“凤凰城”,绵延不绝的芦芽山奇峰异石姿态万千,三晋母亲河汾河源头一泓清流碧波荡漾,被誉为“华北之肺”“华北水塔”“黄土高原上的绿色明珠”。
      在宁武县境内重峦叠嶂、云雾缭绕的管涔山中,生长于海拔1700米以上的毛健草,又名毛尖、岩青兰,性凉耐寒,是一种天然野生的多年生绿色宿根草本植物,叶柄细长,叶片为阔卵圆形或心状长椭圆形,花冠呈蓝紫色,花期在每年的7-9月,富含黄酮、氨基酸和磷、镁、锰、氟、锶、钙、钠、铁、铜、锌、硒等13种微量元素及人体所需的多种矿物质。
      目前,宁武县除阳方口镇外,其他11个乡镇均有野生毛健草,分布面积大约有3万亩,多与中药材及其他草本植物伴生,尤以生长在岩石上的为佳,因其口感带有毛尖茶的香气,所以当地人又称之为“毛尖茶”“野茶”,每年7月中旬和8月下旬都要采摘2次,卖给当地的毛建茶加工厂挣钱。
      挖掘自然资源优势,借助芦芽山旅游生机,这个县从脱贫攻坚初期开始发展毛建茶加工,2020年后进一步加大毛建茶产业扩张力度,不仅要让“绿叶子”变成“金叶子”,让老百姓增收致富,更要以推广茶产业和茶文化为抓手,全面助力乡村振兴。

    政策给力:10家茶企10大品牌“成军”

      宁武县原为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山西省深度贫困县,2019年整县摘帽,251个贫困村全部退出,16310户38778人脱贫,贫困发生率下降到0.35%,现为山西省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
      早年毕业于山西农业大学农学系作物专业的宁武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温杰介绍,为了抓住全省积极推动专业镇建设的重大政策机遇,发挥本地药茶原料地道、工艺独特、功效显著的优势,建设以“一主3辅”(“一主”为毛建茶、“3辅”即中药材、艾草和功能性食品)主打的药茶专业镇,今年6月15日,县政府专门印发了《宁武县支持药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包括支持设立药茶产业专项发展基金、支持引导社会资本进军药茶产业、支持药茶企业上规升级、支持创建农业产业化示范联合体、支持建设种源基地、支持药茶企业开展技术改造和数字转型、支持制定团体标准、支持培育药茶制茶非遗技艺传承人、支持创建药茶技能大师工作室、支持培育茶艺师和评茶师技能人才等20条内容。县财政列支500万元,设立药茶产业专项发展资金,重点用于目标奖励、重点研发、技术改造、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公用品牌宣传等奖补。在管涔山脉科学划定野生毛建草和野生中药材区域为种源保护基地,出台保护办法,落实严格的保护措施。在县境内规划建设集中连片不少于5000亩的药茶种植基地。县财政对首次由中小微企业规范升级为规模以上企业一次性给予20万元奖励。凡成功申报省级示范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的,除上级奖励外,县财政另外给予一次性奖励5万元。对获得省市支持、鼓励的药茶企业基础再造、智能化生产、绿色生产推广、延链补链强链等重点技改项目,对实施数字化转型项目的药茶企业,对申报成功“山西省质量奖”的药茶企业,对纳入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并首次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的,除上级奖励外,县财政给予一次性不低于5万元奖励。对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企业,或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在本行业生产经营活动中被采信,形成具备一定推广价值的质量提升优良实践案例,或取得SC(食品生产许可证)的药茶生产企业,或产品取得有机食品或绿色食品认证的药茶生产企业,或首次认定为省级民营科技企业的药茶企业,县财政给予一次性奖励1万元。对主导或参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制修订的单位或个人,在省市资金补贴、支持的基础上,给予适度奖励。鼓励药茶企业积极申报“老字号”品牌,对新入选的“中华老字号”“三晋老字号”企业,除上级奖励外,县财政分别给予一次性10万元、5万元奖励。对首次认定为国家级、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除上级奖励基础外,县财政级另外分别一次性给予3万元、1万元奖励。药茶企业凡取得市级以上认证的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星创基地、新型研发机构,县财政给予10万元奖励。对企业技术中心被认定为省级、市级技术中心的企业,除上级奖励外,县财政另外分别一次性给予2万元、1万元奖励。对新获得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非遗传承人分别给予2万元/人、2000元/人、1000元/人、500元/人奖励。凡评为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除上级奖励外,县财政另外给予3万元奖励。达到县级技能大师工作室标准,县财政给予1万元奖励。凡新取得三级以上(含三级)茶艺师、评茶师资格证的,县财政给予一次性补贴1000元。鼓励农户在房前屋后、院内院外种植药茶,对种植面积在20亩以上的种植企业和种植户,每亩补贴1200元,分4年兑现。
      同时,为提高特色农产品销售额,构建线上和线下双线销售格局,该县还出台了《宁武县支持特色农副产品销售政策措施》,包括:一是支持电商主体倍增。县财政对在该县区域内新注册、年销售额达1000万元以上的销售主体,一次性奖励5万元;二是支持线下销售扩面。县财政对在忻州市内开设实体营销门店且面积达到60平方米以上、证照齐全的给予一次性奖补3万元/家,达到120平方米以上的奖补5万元/家。对在太原市开设的实体营销门店、面积达到60平方米以上,一次性奖补5万元/家,达到120平方米以上的奖补10万元/家。对在省外3线以上城市开设实体营销门店、面积达到60平方米以上,一次性奖补10万元/家,达到120平方米以上奖补15万元/家;三是支持县内涉农企业积极参与国家、省、市、县组织的持续时间3天以上的各类展会,省外举办的每次给予每个企业5000元补贴,省内举办的每企每次补贴2000元;四是支持新型经营主体。对新认定的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示范家庭农场,除上级奖补外,县财政分别再给予8万元、5万元、3万元、1万元奖补。对新认定的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农民合作示范社,除上级奖补外,县财政分别再给予20万元、10万元、5万元、3万元奖补;五是支持绿色有机认证。首次获得有机农产品或绿色农产品认证的,每个产品给予2万元奖补,新认证2个及以上产品,每增加一个产品增补0.2万元。复查换证的企业每家奖补1万元。新获得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地理标志”的奖补10万元/家,复查换证的奖补5万元/家。
      宁武县农业农村局局长刘成平表示,在各级利好政策的催动下,这个县在宁化镇发展起3座年可产350万株毛建茶苗的智能温室大棚和1000亩人工驯化毛建茶种苗繁育基地,按照幼苗成活率75%计算,可繁育健壮营养杯幼苗260万株左右;从2020年起,累计在西马坊乡小峪村、营房沟村和怀道乡寺湾村、迭台寺乡黄岭村、化北屯乡虸坊庙村及石家庄镇、宁化镇,规模化种植毛健草6000余亩,同时配套完成了浇灌系统建设。全县涌现出山西神达朝凯芦芽山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九峰农产品加工合作社、鑫锐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圪廖乡黄岭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双明种植专业合作社、银盘土特产有限责任公司、马仑茶叶制售中心、云雾种养殖专业合作社、草梁绿林土特产有限公司和粉梅种养殖专业合作社10家药茶加工企业和合作社,年生产能力300吨,形成汤朝茗香、汤朝尚品、九峰、管涔仙草、芦芽一族、马仑、黄岭山茶等10多个药茶品牌,其中,神达朝凯芦芽山农业开发公司年产能在200吨以上,九峰农产品加工合作社等4家中小型加工企业年产能在15吨左右,云雾种养殖合作社等4家小型加工企业年产能在5吨左右,马仑茶叶制售中心主要靠收购销售本县农村散户生产加工的毛建茶20吨左右,年可转化毛建草2100余吨,初步形成了茶叶产业链,带动农民年增收2000多万元。
      在大力发展毛建茶产业的同时,宁武县还积极引导企业发展其它药茶加工。九峰农产品加工合作社研发出“九峰沙棘茶”“九峰牛蒡茶”,年销售额达50万元。银盘蘑菇土特产有限责任公司研发的蒲公英茶,年销售额为35万元。双明种植专业合作社研发的黄芪茶,年销售额达28万元。神达朝凯芦芽山农业开发公司研发的沙棘茶、桑叶茶,年销售更是突破了350万元。当地茶馆还陆续推出了茶果子制作、夏日茶席布设、荷花茶会等体验活动。
      2020年,山西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专家委员会经研讨论证,将毛建草制茶项目纳入当年第一批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立项计划,先后委托上海市预防医学研究院、四川省中安检测有限公司和山西省食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研究院,分别对毛建草及神达朝凯芦芽山农业开发公司生产的10批次毛建茶,进行小样毒理试验、污染物实验、微量元素及茶叶农残检验。2022年7月8日,山西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评审委员会发布《食品安全地方标准毛建草》(DBS14/003-2022)和《食品安全地方标准毛建草代用茶》(DBS14/004-2022)两项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如今,“汤朝茗香”和“管涔仙草”两款毛建茶已取得SC(食品生产许可证)。

    “1234”举措:构建毛建茶产业新布局

      今年以来,宁武县委、县政府通过采取“1234”新举措,进一步加强毛健茶基地建设,培育壮大市场主体,鼓励企业开拓市场,打造毛健茶特色品牌,让宁武毛健茶走出忻州、走出山西——
      “1”即强化销售牵引作用。线上线下同步发力,积极参加国内外、省内外展销促销活动,在省内外设立宁武药茶直销门店,宁武药茶已走进省城,跻身北京,跨黄河过长江,远销上海、新疆、西藏、福建、广东等地。今年上半年,销售收入达到1000万元,比去年同期净增700多万元。
      “2”即建设两个中心。一是建设药茶研发中心。与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所合作,建立了宁武毛建茶研发中心,深度开发新产品;二是建设药茶展销体验中心。在阳方口农业产业园区和旅游集散地东寨镇,分别建设宁武县药茶产品展销中心和药茶产品体验中心,推进农旅融合,丰富宁武旅游内涵。
      “3”即培育3大产业链条。即毛建茶产业链条、中药材产业链条和艾草产业链条。统一品牌、统一标准、统一包装。目前,全县药茶加工企业共计10家,年生产能力1000吨,可转化毛建草7000余吨。
      “4”即强化4个保障。一是基地保障。建设毛建草和艾草育苗基地,计划用3年时间建设15个千亩以上的毛建草、中药材、艾草种植基地。科学划定野生毛建草、野生中药材、野生艾草种源基地,落实保护措施;二是人才保障。深化校企合作,管涔仙草与浙江大学、康茂艾草与山西省医药与生命科学研究院以茶牵手。宁武职业中学增设茶专业,培养本土适用人才;三是政策保障。成立了书记、县长任双组长的宁武药茶专业镇建设领导组。编制了《宁武药茶全产业链发展总体规划》,出台了《宁武县药茶专业镇建设行动方案和工作计划》《支持宁武药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政策措施》,从资金扶持、人才引进、种源保护、生产体系、转型升级等28个方面给予政策优惠;四是项目保障。山西康茂高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投资3.5亿元实施高原艾草种植基地项目,山西神达朝凯芦芽山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投资2.8亿元建设药茶产业园项目,山西管涔仙草特色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投资1.287亿元实施北方零碳智能化药茶示范园区项目。
      宁武县副县长张国伟表示,他们的目标是,到2025年,药茶产业产值达到25亿元。下一步,该县将推广绿色生态茶园提质增效技术,保护古茶园,使之持续焕发生机,助力以毛建茶为品牌的生态养生茶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铺就乡村产业振兴和群众致富的金光大道。

    王丑龙 刘娟娟 李珊珊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3-10-26期

    • 第2023-10-24期

    • 第2023-10-19期

    • 第2023-10-17期

    • 第2023-10-12期

    • 第2023-10-10期

    • 第2023-09-28期

    • 第2023-09-26期

    • 第2023-09-21期

    • 第2023-09-19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