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市场新潮

看清“全网最低价”的真面目

  今年“双11”提前启幕,“全网最低价”再次成为多家电商的卖点。最近,有品牌与不同销售渠道因“定价权”引发争议,内幕如何消费者不得而知,可从消费者体验看,“全网最低价”玄机多多。
  根据报道,有的商家标示“30天最低价”,但实际上竟然比不促销更贵。这与电商平台“一品多价”现象有关,即同一个商品介绍页面其实包含了多件商品、对应不同的价格。以电子产品为例,有些平台呈现的商品价格可能是消费者目标商品的配件——市场价格数百上千元的电子产品,宣传页面标价只要几十元,实际对应的是该电子产品的充电器等配件,而产品本身与市场价持平。
  再比如有些商家标示“全网最低价”,但这个“全网最低价”不是真的“双11”期间全程的“全网最低价”,而是“双11”期间某个促销时段或促销节点上的“全网最低价”,且这样某个时段的“全网最低价”也未必是真正的“全网最低价”。
  这就警示我们,如今“双11”的促销里没有“奥数题”,优惠价也并非商家所宣传的那样唾手可得。消费者千万不要被“全网最低价”“30天内最低价”等标签迷惑,选购时既要货比三家,更要理性消费。
  问题是,类似的“最低价”,只有消费者被动避坑而没有主动整顿的办法了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执法必严,违法必究。面对电商“双11”大促使用“最”字广告的营销现象,不管是从维护法律的尊严和消费者权益角度,还是维护健康电商市场秩序,都需要有关执法部门对此高度关注,并采取有效措施规制电商违规营销套路。只有让“全网最低价”等无用武之地,才能规范电商市场秩序,更好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

余明辉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3-11-02期

  • 第2023-10-31期

  • 第2023-10-26期

  • 第2023-10-24期

  • 第2023-10-19期

  • 第2023-10-17期

  • 第2023-10-12期

  • 第2023-10-10期

  • 第2023-09-28期

  • 第2023-09-26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